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

《西游记》这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种,都是传统积累型的小说,是民间艺人和文人经过演讲和戏剧等加工后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意象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愤于他受紧箍咒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乃至宗教的虚伪性质也就彻底暴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意象的濡染。

B.佛、菩萨、魔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西游记》中妖魔都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的看待,所以人们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应分别予以肯定和否定。

B.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愤怒,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D.《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最终形成新的宗教。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小题。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假若

B.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旦日视其书,                 旦日:第二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          张良是时从沛公

C.直堕其履圯下          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C.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4.翻译下面句子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2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诗词默写

(1)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

(3)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还乡须断肠

(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7)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

(8)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 

(9)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看着你的背影消失在门后,你的背着书包的背影。在那个________的一刻里,我就已经知道: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2)许多灿烂时光有如_________,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

(3)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_,越来越不习惯去倾诉,无论受了多大的苦,也不愿再轻易将自己的伤口给别人看,我想这可能就是抑郁的前兆吧。

A昙花一现 过眼烟云 曾几何时 电光石火

B.电光石火 昙花一现 过眼烟云 曾几何时

C过眼烟云 曾几何时 电光石火 昙花一现

D.曾几何时 电光石火 昙花一现 过眼烟云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11月7日,广州恒大足球队在迪拜以0:0的比分战平阿联酋阿赫利队,为回到主场捧得第二座亚洲杯开了个好头。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能够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得起药,看得起病。

C.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她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D.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十分至关重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人民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家就是缩小的国,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风的价值    通过家庭的理性与感性营造出氛围   把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给孩子    家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风    把真善美潜移默化给孩子   就在于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④①⑥②⑤③B.④①②③⑥⑤C.③①⑥②⑤④D.③④①⑥②⑤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它的中心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由于科学的进步,有人明确指出,当今的人多数癌症将可以治愈。到2010年后,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即可诞生,艾滋病的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用有效的预防方法,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将减少一半:由于神经科学的发展,新的脊柱损伤病人可以避免发生截瘫。随着癌症的攻克和心脑血管病的有效防治,在2020到2030年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另选对象 人、物均可,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例句:你有你波涛汹涌的豪迈,我有我细流涓涓的从容;

      你习惯在高山间一泻千里,我喜欢在小村边缓缓流过。

你是大江,我是小河。

 

八、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杜甫的“三吏”是(             )(                          ,“三别”是(             )(                         

 

九、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