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湖南石门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自古,文人恃文墨为生,所以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砚,又被称为“砚田”。砚的历史可谓久远。古语中“砚”通“研”,砚台其实是由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它可以将大小不一的有色物研碎、磨细,使其成为书写用的颜料。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早的砚为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研磨盘,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经专家鉴定为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从砚诞生之日起,它的首要作用就是研磨发墨。一方砚,最关键的是实用。否则“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再美的纹饰,假如失去使用的功能,也毫无意义。砚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隋唐。当时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随之繁荣,唐朝实施的“以书取仕”方针,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人们对砚台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坚实、美观,变得更细致。四大名砚之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现在唐朝。端砚因石材产于端州的端溪而得名,唐代诗人李贺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歙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南唐后主李煜曾赞“歙砚甲天下”。唐代砚形也多为箕形砚,是根据生活中的簸箕而发明的,实用性强,墨堂前低后翘,砚形前窄后宽。

隋唐之后,砚的作用超出了文具范畴,砚台从一种工具演变成文人墨客争先珍藏的艺术品。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藏砚大家。他曾专门召集大臣,研究怎样改良纸张和制砚,还封了历史上第一个现在还可以查见姓名的“砚务官”。

到了北宋,已经达到了“无砚不文人”的境界。宋代砚文化的再一次飞跃式发展,得益于当时采取的重文抑武施政方针。从宋词的风格可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弄里文人,均醉心于风花雪月,这一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砚台的雕刻制造上。当时,砚开始按做派进一步分为匠人砚和文人砚。匠人砚出自手艺人之手,工艺上乘,雕琢细致,但可能创意稍逊,多会刻画吉祥图案或花鸟鱼虫。古时手工艺人多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因此,他们所制的砚上一般无铭款。文士做的砚台为自己的创意,因此雕饰虽也有,但诗词歌赋、铭文跋语占了很大空间。文人爱砚,大文豪苏东坡可谓藏砚、赏砚的领军人物。纵观苏东坡一生,写就的砚铭有近30首,几乎占了他全部

铭文的一半,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当属“我生无田食破砚”,足见其爱砚之深。这种对文物的痴念,是只有太平文人才会有的。时至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离乱,文人砚开始寄托爱国报国之铮铮豪情。岳飞、陆游、文天祥都曾在砚台上刻文明志。

世人皆言,“文人砚发端于宋,兴于明清。”明清时,砚制虽基本承沿宋习,但受社会风尚市井民俗化趋势的影响,分岔路而行:一条是题材多样、工艺自由的世俗化路线;另一条便是文人砚更趋成熟,如自然随形砚开始出现,线条追求含蓄和意味,书画及文学的成分更重。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已将砚石之天然与文人之性灵逐渐融合成趣,不但使砚有别于其他文房用具的单纯工艺品属性,更让砚拥有了自己蔚为壮观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卢楚函《性灵文人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农民靠耕种田地维持生计。而文人则不仅依托“砚田”谋生,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借助“砚田”著书立说,寄寓人生理想。

B.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砚台实际上就是一种研磨器,古人通过它将‘些有色崖颜料研碎、磨细,添加水分后供书写用。

C.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方研磨盘是我国最早的砚,它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的,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D.到了唐代,砚台的制作工艺越发精巧,同时结合实际需要,注重砚台的实用效果,四大名砚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自这一时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砚主要是文人的一种书写工具,缺乏艺术价值;隋唐之后,砚的实用性逐渐被艺术性所取代,人们更看重其收藏价值。

B.宋词的发展和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为砚台的雕刻制作提供了更大的题材空间,砚的做派出现明显的分化,文人砚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C.太平治世,文人藏砚赏砚,多抒发闲情逸致;离乱之时,很多文人借砚台刻文明志。因此,文人爱砚也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

D.制砚匠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制作的砚更注重雕饰,而文人砚将砚石的天然性和文人的性灵自然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砚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唐发达的经济和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为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重视文治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B.古砚经历了从追求实用到强调艺术的发展过程,为了提升砚台的艺术品位,古代文人往往亲自动手,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砚台。

C.明清时期市井民俗化的社会风尚促使砚制出现显著的区分,文人砚逐渐走向成熟,更加注重自然随形,追求含蓄和意味。

D.匠人砚和文人砚在铭文和创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今人研究古砚,可以依据铭款和创意的不回特点来辨识匠人砚和文人砚。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召对,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海寇扰浙历数年,沿海土匪勾结为患。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五年夏,寇大至,元赴台州督剿,请以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兵会剿,浙洋渐清。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元两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 方督师宁波时,奏请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为言官论劾,遣使鞫实,诏斥徇庇,褫职,予编修,在文颖馆行走。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 二十二年,调两广总督。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而回,遂渐跋扈。元增建大黄滘、大虎山两炮台,分兵驻守。迭疏陈预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强桀骜,性复贪利。宜镇以威,不可尽以德绥。彼之船坚炮利,技长于水短于陆。定例外国货船不许擅入内洋,傥违例禁,即宜随机应变,量加惩创。各国知彼犯我禁,非我轻启衅也。”终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课充费,岁有扩充。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

(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B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影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C.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D.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理指某官职出现空缺,由其他人暂时代理,阮元先代理浙江巡抚,后正式担任此职。

B.服阕指古人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文中阮元因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兵部侍郎。

C.漕运指从水道运输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它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D.傈僳指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大多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带,以狩猎、农耕为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元受皇上召见,回答皇上提出的有关问题;皇上对阮元的应对感到非常满意,他庆幸自己年过八十以后还能得到阮元这样的人才。

B.多年来,海盗和土匪相互勾结,在浙江沿海一带为非作歹,阮元担任浙江巡抚之后,采取有力措施,平定了盗匪之乱。

C.浙江乡试发生了。联号作弊的事件,刘凤诰负责乡试监督工作,因此受到言官的弹劾和皇上的斥责,被撤去职务,只担任编修。

D.阮元调任两广总督后,主张在威势上镇住洋人,他增建炮台,严阵以待,一直到他任期结束,外国的兵船不敢前来挑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

(2)先一年,英吉种贡使入京,未成礼商回,遂渐跋扈。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奉寄韦太守陟①

(唐)王维②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注】①韦太守陟曾任吴郡、襄阳等地太守。②王维在边关写此诗。③高馆:驿馆。④岁方晏:一年将尽。

1.本诗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默写

(1)《论语》(十二)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4)《出师表》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朋友

我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

每天上班,我都要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总会看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民工。他们三三两两,有的斜叼着烟,有的哼着小曲。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刘长青。想着他正在某个城市的角落里,混迹在这样的一群人中间,休息的间隙,掏出手机写上几句问候,低头想想然后摇摇头删掉,再然后望着天空,想象着远方的我在干什么,以及我所在城帚的模样。

刘长青好久没有给我写信了,我决定去看看他。

我上街买了好多土特产品,给他妻子买了一套我用着感觉不错的化妆品。他曾在信中说,他妻子是老家附近几个村子里长得最俊的姑娘,好多小伙子做梦都想娶她呢!我问:“那你咋把她糊弄到手了?”他说:“还不是咱长得黑。”

给他儿子带什么呢?刘长青的儿子叫康健,他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说:“那直接叫健康多好。”他说:“那多俗,倒过来显得咱有文化。”他总是“那小子”“那小子”地叫。他说那小子特聪明,长大了肯定比他强;他说那小子吃得特多,像头小猪;他说那小子长得壮极了,跟个小老虎似的。

我没见过刘长青,但见过他的照片,是在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前照的,他穿着红毛衣,黑青裤子,站在一个枯败的花坛前,脸很黑,一本正经的。

算来他儿子该上高中了。爱人建议我给孩子买套运动装,我说:“穿着不合适怎么办?”爱人说:“买大号的,应该没问题。”我去专卖店买了一套黑白相间的秋装,外加一个淡绿色的旅行包。

火车开动时已是傍晚,夜幕在窗外渐渐拉开。放好行李,我从包里取出一封信。

刘长青是个民工,是我结交了17年的笔友。他寄给我的信发自全国各地,而且信纸每次都不同,有时是孩子用的作业本,有时是工地记账本的账页,有时是皱巴巴的烟盒。还有一次是从街上撕下来的广告纸。他喜欢画画,而且有天赋,常在信中捎带几张街景素描或涂鸦。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封,他这样写道:“我刚从街上回来,我们站在街头,像货物一样被别人挑选。我这货质量好,一天之内两次被人挑上,一次是帮人刷油漆,一次是给人扛白菜。”

现在,这封信就在我手里。再读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心隐隐作痛。

我一直帮不了他。对此,我深感愧疚。他说:“你能听我乱七八糟地瞎说,就是帮我。

刘长青长年奔波在外,只有麦收和春节时回家。今天是:芒种后的第7天,他肯定回家了。

下了火车再换乘汽车,这条线路是我依据刘长青信封上留的地址打听到的。找到那个叫刘家庄的村子时,已是中午。我走向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坐在门前摇着蒲扇。她告诉我,康健他爹娘这会儿在田里干活呢,只有康健在家。

根据她的指点,我拐过两个胡同来到一座土屋前。

房子很破,土坯垒的。院子里有两只羊啃着草,靠东墙边开出一小块菜畦,上面种着丝瓜、扁豆、生菜,还有一棵葡萄树。

我走进去,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几个相框,有一张结婚照,刘长青与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并排而坐。女人梳着短发,大眼,脸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从左眼角到下巴连成一片,嘴巴有点歪斜,但笑得很错。还有一张,就是在列车站照的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穿红毛表,黑青裤子。

东面是一座大炕,炕上躺着一个男孩,好像是睡着了。他软软地倚在炕背上,嘴角流着口水,两条腿僵硬地伸着,那腿细得不成样子。

我悄悄退了出去。

回到家。我将衣服、化妆品等物品打成邮包,在收件人姓名处写下“刘长青”三个字的那一刻,我的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有多处描写农民工的生活和劳作情况,表达了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切同情,同时也隐含着对农民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忧虑。

B.从刘长青寄给“我”的信发自不同地域、用来写信的信纸五花八门等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刘长青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

C.刘长青对家庭情况的介绍与“我”看辩的实情之间反差巨大,对比强烈,给读者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D.“土屋”“房子很破”等描写透露出刘家的经济状况很一般,为下文埋下伏笔;而中午干活、养羊、种莱、收拾屋子等又表现出刘氏夫妇的勤劳和坚强。

E.“我”亲眼见到刘长青家庭的实际状况后,“悄悄退了出去”回了家,没有去找刘长青,说明“我”对结果缺乏思想准备,同时对刘长青有些埋怨。

(2)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的照片?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泪水醮畅地流了下来”反映了“我”什么样的心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编辑型学者周振甫

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振甫先后鳊校过《辞通》《二十五史》《明史》《鲁迅全集》《谈艺录》《管锥鳊》等重要文史大著。在编辑之余,他还撰写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全译》《李商隐选集》《中国修辞学史》等深受学界好评的著作。其著作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1999午出版的《周振甫文集》10卷,仅收了他的部分著作,就已达600万字。

周振甫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但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在编著一体的中国古代,朝廷编修职位相当于学术界的“宰相”,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随着近代编著分离,“学者”和“编辑”成为独立的职业身份,“学者”依然是令人仰视的祢谓;而“编辑”则成了“为他人作嫁”“跑龙套”的代名词。阔振甫在“编辑是什么”以及“编辑要做什么”等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一文中指出:“汉代刘向的校书,实瞎上就是现在的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在他看来,缡辑只有与学者达成两位一体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因此,学术研究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包括了为完成编辑任务而进行的著述活动。

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周振甫的为学为编之道。1956年,中青社约请臧克家写《毛主席诗词讲解》,臧克家请周振甫为毛泽东诗词作注。周振甫研读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发现毛泽东误将“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成“酎”,把“原驰蜡象”中的“蜡”写成“腊”,后经毛泽东回意,出版时订正。

对于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周振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对作者要尊重,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即便作者是学界权威,也应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947年,钱钟书的《谈艺录》交开明书店出版,周振甫校对之余,认为该书没有目录不便查阅,于是为该书编目,经作者同意后列入书中。1975年,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于是成了《管锥编》的第一个读者。他为《管锥编》逐一拟定了小标题,并写下了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很多意见为钱钟书欣然采纳。而对于读者,周振甫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他对作者热情扶植,对年轻编辑更是倾力指导。编辑小黄首次承担标点古籍的任务,做起来颇感茫然。在试着标点了几卷之后,他将稿子送给周振甫审阅。周振甫看完后,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使小黄很快适应了标注古籍的工作。

大凡成功的学者,必有其独具的研究方法。周振甫的学术研究风格,与那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大不相同。他的文章体例,明显地不同于那些专著、论文的所谓“标准格式”,更像是一篇篇、一段段品质极高的“书稿审读意见”。读者捧读他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老编辑,手中举着一部别人的书稿,向读者讲解着。他的讲述是那样坦诚,、那样明白。而且,他不是在说自己创建了什么,而是在点评一部作品应该修正什么、添加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己高超的学术表达。在“纯学者”的眼中,这样傲是很傻的。学者之间,彼此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明不白地送给别人。编辑却不同,将别人的书稿完善、拔高等,都是分内的事情。为了出版老师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年事已高的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对原稿进行了细密的文字加工,对论述欠周密之处多有弥补。

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一位年轻学者谈到周振甫时说,我们最爱读他的著作,好读,资料多,学术出口多,很容易从中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现在有些专家的论文,只给出结论,甚至连“引文”之类的路径都不肯说清楚。

1997年8月,周振甫作为“东方之子”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主持人问:“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学者,您觉得遗憾吗?”周振甫用浓重的乡音波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

(摘编自俞晓群、徐俊等人的文章)

相关链接

①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他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开始了近70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审。(《中国出版年鉴》)

②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钱钝书《<管锥编>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与“学者”的身份相比,编辑这一职业常常被人看不起,周振甫以汉代刘向校书为例,说明自古以来编辑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期间,周振甫在老师钱基博的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作为回报,周振甫在晚年耗费大量心血,校订出版了老师的著作。

C.在出版《谈艺录》和《管锥编》这两部学术巨著的过程中,周振甫与钱钟书之间成就了一段编辑与作者相互尊重、珠联璧合的佳话。

D.作为杰出的编辑家,周振甫在编辑岗位默默耕耘六十余年,编校了许多重要的文史大著,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编辑工作者的楷模。

E.周振甫不直接回答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提问,而是说“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这表明他对没有成为一个职业学者还是感到有些遗憾。

(2)为什么周振甫被称为“编辑型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周振甫“小叩辄发大鸣”的精神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4)周振甫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谋求发展的动力之源,年轻人敢于迎接挑战,选择自主创业是值得肯定的,即便交点学费,也不足为训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如堕烟海,要通过图书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阅读和研究。

尽管学校多次三令五申强调不能携带手机进教室,但依然不有少同学对此置若罔闻,究其原因,他们不是没有听见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而是没能抵抗信网络和游戏的诱惑。

⑤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吴老师是一位知名的金玉满堂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当我得知可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一阵狂喜。

A.①②④   B    C.②⑤⑥   D.③④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庙堂得意于屈原之上,苏东坡沦为供奉之臣,纳兰性德沉醉于甜蜜的爱情里,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

B.阅读乡土散文《一个人的村庄》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我仿佛坐在作者面前,向他娓娓道来。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C.“排除推动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公平有序、高效和谐的公共秩序建设,使市民的公共生活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D.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工程将加大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保护、开发与利用,从而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电视台身负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而应该传播社会正能量。现在的许多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粗制滥造,不仅缺少原创性,而且。比如,有的明星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崇拜,有的明星频频利用桃色新闻吸引人的眼球,还有的明星不顾伦理道德在节目上乱认“干爹”“干妈”。因此,许多家长认为,还不如让孩子看动画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图为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请分点指出该标志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逻辑清楚。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