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湖南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统一的秦朝邮驿

秦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时代的开始。秦始皇所制定的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道路等制度,对我国后代有深远影响。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

虽然秦王朝仅仅存在15年,但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驰道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秦朝驰道十分壮观:“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一步为5尺,50步合今25丈约80米,10米左右就栽一棵青松。一路绿影婆娑,十分美观。这样的大道遍布全国。另有一条专为抵御北方匈奴的“直道”,从咸阳北的云阳开始,途经黄河,直抵今包头市的秦九原郡。这是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全长1800余里。此外,在南方还修了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这些大道,路平道宽,沿路驿站、离宫、馆舍和军事设施遍布。  秦朝的邮驿统一了称呼。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邮驿通信的称呼都不一样,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邮路沿途,都有固定的信使进食和住宿处所。这些休憩处或称为“邮”,或称为“亭”。有的研究家认为,这些称呼,是按不同的邮递方式来决定的,比如说,步递停留之处称为“亭”,马递站称为“驿”。其实,在秦朝时还不像后来那么严格。如为秦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白起,最后被迫自杀的地点,有的书上称为“杜邮”,但有些书又称为“杜邮亭”。这就说明邮、亭实际可以并用。在始皇陵西侧,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一片瓦,上有瓦文“平阳驿”,说明“驿”在秦时也是邮路上居停点的习惯用法。秦朝还有“传舍”的称呼。如秦末汉初刘邦和说客郦食其见面,便是在一处叫“高阳传舍”的地方《史记·郦生列传》。楚汉战争中,高祖刘邦去夺割据势力张耳、韩信的大权,也曾住在修武的一处“传舍”里《史记·淮阴侯列传》。关于“亭”,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秦朝的亭是一种负责地方治安的组织。有学者却认为亭负担的更多任务是依次递送公文和邮件。秦制30里一传,10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传马给养、行人口粮、酱莱和韭、葱等,甚至供应粮食的升斗、酱和莱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近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里,对此有明确的记载。这些记载,给后人留下了2000多年前我国邮驿状况的生动情景。

秦朝有效的通信系统,起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中央政府可以源源不断接到各地方的情况通报。由于政府规定了地方向上汇报请示必以书面形式,秦始皇每天要阅批的奏章就重达120斤的竹木简片。秦政府还通过这些通信系统,及时了解边防和民间的动态,采取果断的军事措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朝统一以前,各国对邮驿通信有不同的称呼,如“遽”、“驲”、“置”。

B.金朝建立后,统一了邮驿通信的称呼,但实际上邮路沿途提供食宿处,在当时仍有不同的称呼。

C.“邮”“亭” 是邮路沿途提供食宿的住所,是按不同的邮递方式来区分的。

D.清朝有一同性称呼的继承与变化,给后人留下了2000多年前我国邮驿状况的生动情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及时了解边防和民间的动态,秦朝的邮传方式大都采用换马不换人的接力传送方式。

B.文章列举“杜邮亭”“平阳驿”等史料是为了说明“邮”“亭”“驿”在秦代时还没有严格的区分开来

C.“亭”的功能在秦代到底是怎样的?目前的研究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

D.到了秦代,“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秦代沿道设邮有利于上传下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驰道、直道和新道等道路的建设。邮驿通信就很难形成四通八达的局面,中央政府也难以及时掌握各地的动态。

B.秦朝建立后,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通信网络,致使清王朝仅仅存在十五年。

C.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油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反过来看,遍布全国的邮驿通信,也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D.警察建立后,对很多制度加以统一,集中统一的邮驿制度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一样,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东坡居士,

林语堂

在元丰三年(一0八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阴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

“余二月至黄……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像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若是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因为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吾济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憬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垢病也。”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如何过,他还没想到。他的两个小儿子适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桌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在元丰三年(一O 八一),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匿,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郡中情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东坡农场实际上占地约十亩,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在顶上,共三间,俯见茅亭,亭下就是有名的雪堂。雪堂前面有房五间,是到黄州后二年的二月雪中竣工的。墙是由诗人自己油漆的,画的是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后来他就在此地宴请宾客。宋朝大山水画家米芾,那时才二十二岁,就是到雪堂认识得苏东坡,并与苏东坡论画。宋朝诗人陆游是在孝宗乾道六年(—一七0 )十月到的东坡,是苏东坡去世后约七十年。他曾记述雪堂正中间挂着苏东坡一张像,像上所画东坡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他给武昌太守写过一封信,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文词好,而是内容好。英国十八世纪作家司维夫特曾向贵族推荐婴儿肉为美味,并说此举为大举杀害婴信的有力计策,即便是当讽刺话来说,我常常纳闷儿他何以竟说得出口?司维夫特是当笑话说的,但是这种恶劣玩笑,是苏东坡所不能领略的。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②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

(苏轼《论修养帖寄予子由》)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舞台是按苏轼被贬黄州,死里逃生的劫难,使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个性,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如何才能使心灵得到安宁,他最终皈依了佛教。

B.苏轼给李常的信中表示,他绝不摒弃道理与忠义,但凡有尊主利民之事,他依然舍身为之,这封信表明,在苏轼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记名安邦的儒家思想。

C.临高亭和学堂两处居所,风景优美,蛰居在这里的诗人亲自参加劳动,衣食自给,怡然自得,他在《东坡八首》的小序中表示,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D.本文选自长篇人物评传,选文,叙述了苏东坡到黄州后的生活状态,他在这里游山玩水,躬耕陇亩,宴会宾客,大书法家米芾,大诗人陆游都曾经是他的座上客。

2.作为一篇评传,本文的叙与议是怎样有机的结合起来的?

3.请仔细阅读选文,结合文本,说说儒、道、佛教思想苏轼的影响及其表现。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的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地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弯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后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

他记起地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铜字。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桐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了

他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 令读者不胜悲悯。

B.小说叙述时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片涟漪,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

C.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十年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儿子,于是,他用街边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他的父爱,诉说他的思念,并且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

D.小说虽然一直在写“王九””赵四摔跤,但自始至终没有写过王久与赵四打架的英勇,没有写过谁对谁错,作者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道德的是非,而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

E.小说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笑,他们对老人的种种小,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

2.请说说结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这篇小说通过写一个老人玩傀儡游戏,写出了诸多“生的况味”,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生的况味”?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泽,蒲州解人。曾祖亨,字嘉礼,隋大业末,为王屋长,陷李密,已而归京 师。姿貌魁异,高祖奇之,以外孙窦妻之。三迁左卫中郎将,寿陵县男。以罪贬邛 州刺史,进散骑常侍。

泽耿介少言笑,风度方严。景云中,为右率府铠曹参军,四岁不迁。先是,中 宗时,长宁、宜城、定安诸公主及姻联数十族,皆能降墨敕授官,号斜封。及姚元崇、宋璟辅政,白罢斜封官数 千员。元崇等罢去,太平公主尽奏复之。泽诣阙上疏曰:臣闻药不毒不可以蠲疾,词不切不可以补过。故习甘旨者,非摄养之方;迩谀 佞者,非治安之宜。臣窃见神龙以来,纲纪大坏,内宠专命,外嬖制权,因贵凭势, 卖官鬻爵。妃主之门同商贾然,举选之署若阛阓然,屠贩者由邪忝官,废黜者因奸 冒进。天下溷乱,几危社稷,赖陛下聪明神武,拯溺举坠。耳目所亲,岂可忘鉴诫 哉?且斜封官者,皆仆妾私谒,迷谬先帝,岂尽先帝意邪?陛下即位之初,用元崇 等计,悉以停废,今又收用之。若斜封之人不可弃邪,韦月将、燕钦融不应褒赠, 李多祚、郑克义不容荡雪也。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臣恐流近致远,积小为大,轻 微成高。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开元中,转殿中侍御史,监岭南选。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造奇器以 进,泽上书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知见可欲而心必乱矣。庆立雕制诡物,造作奇器,用浮巧为珍玩,以谲怪为异宝,乃治国之巨蠹,明王所宜严罚者也。 昔露台无费,明君不忍;象箸非大,忠臣愤叹。庆立求媚圣意,摇荡上心。陛下信 而使之乎,是宣淫于天下;庆立矫而为之乎,是禁典之所无赦。陛下新即位,固宜昭宣菲薄,广示节俭,岂可以怪好示四方哉!”书奏,玄宗称善。历迁太子右庶子。 为郑州刺史,未行,卒,赠兵部侍郎。

(节选自《新唐书·柳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B.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C.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D.陛下何不能忍于此而能忍于彼/使善恶混并/反覆相攻道人/以非劝人以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 是中国封建社会爵位名,其位次为第五等,位列于公侯伯子之后。

B.“公主”是中国古代对望族女子的称谓。唐朝开始公主只是帝女或者和亲公主的称谓。

C.“疏”是一种文体,“上疏”中的“疏”是指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D.“先帝”指远古帝王,也指前代已故的帝王或本朝皇帝的亡父,本文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柳泽光明正大,心忧天下。在太平公主奏请君主又将携方官员全部复职时,他及时上奏,陈述自己的优化,提醒君主。

B.柳泽善于说理,长于辞令。在每次上奏时,他都会分析危害入情入理,不是譬喻说理,就是引经据典,令人信服。

C.柳泽忠于职守,勇于进谏。到岭南监察选材任官时,因周庆立献媚讨好玄宗欢心,他勇于进谏痛陈其害,打动玄宗。

D.柳泽侍奉三朝,功成名就。他先后侍奉睿宗,中宗,玄宗三朝,因忠心耿耿,而功成名就,一路升迁至兵部侍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泽诣阙上疏曰:“臣闻药不毒不可以蠲疾,词不切不可以补过。”

(2)固宜 昭宣菲薄,广示节俭,岂可以怪好示四方哉!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柯子 十里青山选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那人家”的“家” 此处用作与尾词,无实意。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先写十里青山的远景,在写“潮平路带沙“的近景,远近结合,呈现出空间辽远的画境。

B既写眼前所见“青山朝平,残月、晓霞“,又写耳中所闻”数声啼鸟“,使景物具有立体感生动感。

C“白露“既指露水的清凉特点,又表明了节气物候的特征。 “百露 清风”两句都强调白昼的结束。

D“数声啼鸟怨年华”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E全词中横交织,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意境,上阕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下阕,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写景抒情,情寓于景。

2.结合全词,赏析词的最后三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入朝见威王时,巧妙地用家世来类比国事,得出的结论是“        ”。

(2)《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农家生活贫困原因的句子是“        ”。

(3)《三峡》一文的开篇,再用夸张手法描写山的高峻之后,接着从侧面烘托出山高峡险的句子是“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侧面描写西北边地天气寒冷的句子是“        ”。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都有误的一项是

①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也用了很多的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不以为然,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闹得纷纷扬扬的“安大线”和 “安纳线”石油管道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2004年最后一天和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

③”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鼓楼是侗族村寨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侗族人民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④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⑤笼罩在华北的大范围,重度雾霾刚走,预测新一轮雾霾又将来袭。关于雾霾是怎么来的,有关方面和专家进莫衷一是。缺乏权威科学的说法,加重了公众的疑虑。

“智慧城市”作为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中外嘉宾就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畅所欲言,大家各执一词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明确一句是

A所谓“囚笼政策”, 就是对根据地实施军事讨伐,大修铁路公路和据点碉堡,在平原地区修筑封锁沟,在山区采取并村和制造无人区,对根据地构成网状分割包围。

B日本的入侵是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人,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国破家亡,从而自然而然地焕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形成“中国不会亡”的高昂呼声。

C业余的言外之意就是不那么专业,既不把它当做一个营生手段,也不当做副业。而爱好则纯属一种精神需求或情趣。爱好的养成需要闲暇,即没有时间限制也无区域边界。

D“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以《中庸》评价孔子时,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就是继承了尧舜的说法。“宪章文武”就是发扬周文王周武王的观点,以他们的原则为根本依据。“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儒家的一个根本特点,是他的思想的根源。中国的儒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孔子不仅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发挥了文王和武王的观点。

B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是中国儒学思想的起源。

C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尧、舜、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D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礼制,使当时社会重新回到尧、舜、文武时的太平清领时代。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①       ?还真是个让古生物家吵了上百年的问题。十九世纪末,丫嘴龙化石被发现,因为它们前腿短,后腿长,身体比例有点像双足行走的肉食恐龙,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它们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到后来,根据对他们骨骼,肌肉的更准确复原,有研究者认为他们应该是用四足行走才对。上世纪末,“四足说”已经占据主流,但因为证据不足,还无法完全下结论。直到2007年,我国重庆湛江县发现了一大批恐龙足迹化石,其中将近70%是鸭嘴龙类的足迹。这些化石表明   ②      。只有在他们小时候,既能用四条腿走路,也能直立起身子,只有两条后腿走路。但当他们渐渐长大,体长超过四米以后,他们就很少用双足走路了,因为     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边这幅图是中国消费者协会设计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标志。请你用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这个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含义。不超过100字。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他们都有画画的天赋,都热爱画画。他们的妈妈决定帮帮自己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

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他是否满意。

你认为这两个孩子当中的哪一个更有可能成为出色的画家?请表明态度陈述理由,结合你的生活和感悟,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