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苏泰兴中学高二12月段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深              惟:思考

B语者弃市            偶:偶然

C厚币委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

D项羽乃悉兵渡河      引:率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高祖狎侮诸客       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B天下已集,谋畔逆    与哙等为伍

C为言              鲍叔不我为贪

D王甚任              顷襄王怒而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无不膝行而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岂管仲之谓乎?

B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B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鲍叔不以我不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是《史记》中关于帝王的传记,记叙兴废存亡等历史大事件,是显示帝王乃天下本统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同时,“本纪”还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将项羽列入“本纪”,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二是司马迁推崇其人格。

B“十二时”是古代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C封禅之说,现存文献的最早者为《管子·封禅篇》。而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汉武帝。

D“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筑外宫而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赵事                因……而获罪

C.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天下乃可    谢罪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后因心中充满怨恨而自杀,高祖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2)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太史公自序》)(4分)

(3)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管仲列传》)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                        见:被

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    过:错误

C而不怪者                    油然:突然发生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      敝:疲惫,衰败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B使之忍小忿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自饰

C非子房谁全之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

3.本文围绕“忍”字展开论证,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例分析。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淮阴侯列传》)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作于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夫孝始于事亲,                 ,终于立身。(《太史公自序》)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篇》)

(3)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

(5)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6)陷之死地而后生,                 。(《孙子九地篇》)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药罐

贾平凹

①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同着一个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也共同着一个药罐。

②这药罐年代很久,但一直是完好的,它最早属老社长私有。老社长已经死去十五年,大家还记得他的好处。药罐自那时流传,谁家有人病了用罢药,罐子就放在门楼脑上,等着另一家有人病了来取用。风俗里送药罐等于送病,是要忌讳的。便又放于门楼脑上,等着别一家人病了再来“用用”。药罐就像老社长,人们对它畏惧,却不敢有半点亵渎心。

③那阵,一般人有个病病灾灾,大都是抗着。吃些烧糊的葱根,喝些姜汤,捂被子发汗,用火罐在额上拔一个紫红的印或者用针扎中指、挑眉心,放出些黑血就罢。抗不过去了,再往土地庙里求神拜鬼。病人还是不好的,就只有说:“这是阳寿到时了,治了病治不了命的。”却没有想到去上百里的县城医院或抓几副中药吃。

④上医院是不敢思想,抓中药那也是要许多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粮食吃稠饭还能买药吃?吃药和买香烟一样被认作奢侈。

⑤社长是吃中药的,因为他是社长,是我们村的光荣,吃公家的净粮,药费可以报销。社长是一个瘦老头,留大背头,穿黑呢子中山服。社长的气管常发炎,肠胃不好,腰酸,肾也虚亏,有几次病得要丢了命了,但后来却又好起来。于是社长说:“得了病怎么不吃药?瞧瞧,不是几副药就保住一个命吗?”

⑥社长说过这话后,一般人家也开始吃起药来,但往往吃过一副二副,实在是没能力再吃下去,便去社长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上揽社长吃过的药渣。心想,只要是药,即可治百病的,拿回来再熬一熬,让病人喝。一辈子没有吃过药的身子见药味就生奇效,这倒使社长也惊讶。也由此,村人对社长的药渣有了依赖,对社长家的药罐也有了依赖。

⑦村里人好多年里,基本上是吃着社长的药渣维持了健康。除了许家的二婶外,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危险。许家二婶过日子太节俭。她一生什么都不敢糟踏,凡是能咽下肚的东西,绝不让它在肚子外坏掉。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那一次许家二叔犯了病,拿回社长的药渣熬汤,喝过二次病好了,还剩一碗汤药不喝了。许家二婶身体蛮好的,却想:倒了多可惜,让我喝了。结果喝得她吐了一个晌午,睡倒在床上三天没有起来。

⑧吃社长药渣的病人,病差不多全好起来,吃原药的社长却死了。死了一个大人物,我们村从此不能沾他的荣耀的光和药渣的利。

⑨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土地分了以后,多多少少每家都有些零花钱,谁家有个病,也去抓些中药来吃了。没有谁再去揽别人家的药渣熬汤喝。而药罐还是老社长的那个药罐。

⑩每每把药罐放在门楼脑上,或从门楼脑上取下来交给来取用的别人时,人们就想起了老社长。药罐是老社长留给村里的纪念,人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从你家传到我家,从我家传到他家。药罐熬着苦口的汁水,苦水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生命,就这么活下去。

(节选自陕西人民出版社《贾平凹文集》,有删改)

1.小说以“药罐”为题,有什么好处?

2.第⑦段对许家二婶的刻画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3.“老社长”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人物,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六、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