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论述类),回答下列小题。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大观园外面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玉,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上。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起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鹃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 B. 《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 C. 《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 D. 《红楼梦》中的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红楼梦》中,窗户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C. 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的隔景、分景等功能. D. 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种,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 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也各有不同. C.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D. 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下列小题。 乞丐与小女孩 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加之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凡事以死相搏,难免令其他乞丐胆寒,况且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也能有自己的地盘。没有一个乞丐敢在这条街上乞讨。 天上的白云单调地一片片飘着,无精打采地,也真怪,今年阴冷的天气真多,好不容易有了晴天,太阳却不愿出来露脸。 每天,在两家商店结合部的一个角落里,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角,不远处是他唯一的家当:一个半新不旧的小铁瓷盆。不时有硬币落盆,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但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蒙眬的目光穿过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落在对面的花店门前。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终于有一天.小女孩也发现了他。她问妈妈:“他是谁?”“是乞丐。”妈妈说。“什么是乞丐?”小女孩又问。年轻美丽的妈妈摸着她的头,想了想回答:“乞丐就是肚子很饿,但没有钱吃饭,很可怜的人。”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乞丐的生活没有未来,只是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等待日出日落。但这一天对年轻乞丐来说却不同寻常,因为那只美丽的蝴蝶突然飞到了他的面前。 乞丐坐直了身子。小女孩站在他的铁瓷盆前,伸出一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枚硬币清脆地落入盆中。小女孩有些羞涩地对他一笑,转身要走。 “等等。”他叫住了她。他蹲在她面前,有种想抱抱她的冲动,但他知道不能。他从盆中轻轻拿起一枚硬币,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叔叔不能要你的钱。”“为什么?”“因为你太小,大人不能要小孩子的钱。”小女孩紧握那枚硬币,紧蹙着双眉,十分难过的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柳月。”他想起了家乡河边的柳和池塘里的月。“真好听。”“那你叫什么?”小女孩反问。“我?我叫石头。” 女孩咯咯地笑着:“骗人,石头不是人名。”他也笑了:“可叔叔真的就叫石头。” “那好吧,石头叔叔,你不要我的钱.那我就把这个送给你。”小女孩变戏法似的伸出另一只手,手里是一朵鲜红的玫瑰。 年轻的乞丐有些不知所措:“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再说我要它也没什么用呀。”他想把它还给小女孩…… “你可以送给你最喜爱的女人啊,妈妈说每天来买花的男人都是送给他们最喜欢的女人的。”小女孩很认真地说,闪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乞丐立刻想起了自己女儿那双灵闪闪的眼睛。 他收下了那朵玫瑰,从怀中掏出一个贴身的小布包来,打开来里面是一块穿着红线的翠绿玉佩。他把玉佩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叔叔就用它交换你的花,好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飘荡着几片白色的云彩。 柳月!柳月!女孩的妈妈如箭般冲过马路,一把抱起了她:“你这不听话的孩子,谁让你来的,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女人厌恶地看了一眼乞丐,抱着孩子离去。 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4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两行清澈的眼泪流过肮脏的脸。 第二天一早,花店老板娘拿着那块玉佩来到墙角,东看看,西望望,找了好一会儿,还等了很长时间,脸上现出十分焦急的神态。年轻的乞丐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上那只铁瓷盆,里面是一枝鲜红的玫瑰。 说来也巧,那天是个大晴天,阳光灿烂,蓝天上白云飘飘,那白云朵朵相连,缓缓地在天空移动。 从此,再也没人见过那个年轻的乞丐。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品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乞丐的人生遭际和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人人情淡薄,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深沉的忧思。 B. 乞丐身体健壮,能够自食其力,但是嗜赌的恶习最终让他人财两空,更让他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希望,所以他“懒散地”以乞讨为生。 C. 小女孩长得很像乞丐的女儿妞妞,所以他在行乞时并不关心盆与硬币,而在关注着小女孩,而且眼中还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D. 小女孩平等而友善地对待乞丐,不仅给他硬币,还送他鲜花,但乞丐最缺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所以他收下了鲜花,退还了硬币。 E. 小说结尾没有交代乞丐最终的人生走向,如此安排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构思效果,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遐思。 2.作品中的乞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叙写乞丐用玉佩交换小女孩的玫瑰一事的意图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下列小题。 以笔作枪的抗日勇士张乐平 陈晓黎 张乐平,1910年生,老家在浙江嘉兴海盐,父亲是村里的穷教师,母亲给人做针线贴补家用。他画画开始于帮母亲描绣花图,后来便是沙滩作纸芦柴作笔,一手好画深得美术老师赞赏。15岁,因贫穷辍学,张乐平便到上海谋生。 “三毛”形象诞生的时候,张乐平25岁。和很多来到上海奋斗的年轻人一样,童年在农村,少年时到上海做学徒,在困厄的生活中坚持学习,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那在老家海边沙滩上用芦柴练就的画画本领,终于在上海开花结果。 从1935年到1937年,《新华画报》《申报》等20多家报刊先后刊登了近200幅“三毛”题材的漫画作品。 三毛就像弄堂里随处可见的那些顽皮的邻家小弟弟,有家有父母,天真无邪,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好奇心强,常常揭穿大人的小把戏。那时的三毛,是上海平静的市井生活里一串小浪花,也自然成为读者喜爱的宝宝仔。但战争改变了一切,随着张乐平以笔作枪投身抗战,三毛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当月,上海的漫画家们迅速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领队叶浅予,张乐平是副领队,9月从上海北上。他们画了几百张抗战宣传画,一路展览一路宣传。次年到武汉,正逢国共合作,救亡漫画宣传队被改编为抗战漫画宣传队,成为第三厅的附属团体,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形势创作大量抗日宣传画和参加各种大型抗日活动。 抗战漫画宣传队每到一地,放下行李即投入宣传。白天他们攀高爬低在街头闹市画大幅宣传图,在黄鹤楼集体创作巨幅壁画《抗战到底》,张乐平是主要起草人;晚上雕刻木板,出版《抗日漫画》,以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对象,揭露日军的残暴,鼓舞民众士气。他们还画了大量对敌宣传品,包括劝敌放下武器、投降不杀的“通行证”,以及数不清的抗日宣传牌……这时候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也积极要求上前线:《三毛的大刀》里,三毛背着大刀报名上前线,“不问年纪只要有力”;《游击战争》里,躲在水缸中的三毛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驾驶多架飞机从武汉起飞前往日本,飞经九州岛的佐世保、佐贺等地,撒下了200多万份传单,其中大部分是抗战漫画宣传队绘制的抗日宣传漫画传单。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抗战漫画宣传队本已少得可怜的经费被停发,宣传队被要求加入国民党。遭此险境,张乐平和队员们无一屈服,宣传队旋即被解散。张乐平没有气馁,他孤军作战,继续打起了宣传队的旗号,一路办画展走到广东兴宁,遇到抗敌演剧七队,互相帮衬熬过了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天,展览现场来了几个美国人,他们是“飞虎队”的,正需要宣传人员。于是,张乐平又成了“飞虎队”的一员。 1945年,抗战胜利,“飞虎队”要回国了,他们热情邀请张乐平赴美国,但张乐平谢绝了。11月他取道香港,返回阔别8年的上海。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物价飞涨,民生艰难。即便如他这样的大漫画家此时也无力在上海租房养家,只能将妻儿送到浙江嘉兴。在上海、嘉兴两地跑的日子里,抗战8年的所见所闻,始终萦绕心间。1946年,他完成了《三毛从军记》,这部以小勤务兵视角讥讽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的系列漫画作品在《申报》连载发表后,反响热烈。1947年,他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那个冬夜他回到借居处,看到弄堂口几个流浪儿童正鼓着腮帮吹火取暖,那情景一下子勾起了他自己的童年回忆,也让他想到了抗战流亡路上所见的中国底层百姓的苦难。一夜无眠,天亮他匆匆出门时,发现三个孩子已冻死两个……悲悯、愤怒涌上心头,从此他揣上烧饼走街串巷,与那些流浪儿童坐在路沿上分食,听他们讲身世,这些故事渐渐变成一幅幅四格漫画,在《大公报》连载。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一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等着读三毛的故事,读者的来信雪片般飞向报社,有的寄来衣服,有的寄来食品,有的寄来玩具……1949年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 “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看社会,为底层百姓发心声,用人人看得懂的图画,刻画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善良和伤痛,这就是抗日战争这八年对我父亲的洗礼”。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如此说。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张乐平是自学成才的典型,他出生于贫苦家庭,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无师自通,在绘画方面完全依靠自学而获得成功。 B. “抗日漫画”以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阅读对像,表明画家对社会底层怀有同情,对上流社会心有不满和憎恶,对政府消极抗日进行批判。 C.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张乐平在抗战时期的创作活动为写作内容,记述了张乐平先生在漫画领域独特的贡献,叙事详略有致。 D. 文章写抗战胜利后上海物价飞涨,大漫画家也无力在上海租房养家,是为了交代《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创作的时代背景。 E. 《三毛流浪记》在报上连载,读者纷纷来信,寄来衣食玩具,宋庆龄支持张乐平举办画展和义卖活动,这些事例突出了张乐平的作品引发的社会影响。 2.张乐平创作的“三毛”系列漫画中,“三毛”形象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回答。 3.张乐平在漫画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
4. 难度:中等 |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嘉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诏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瓘祠,政教兼举。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迁度支郎中。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皆切于边要。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忠信以厚俗,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B.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C.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D.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后来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 “丁大母忧”指古代丧葬习俗中官员为母亲守丧,“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 C. “义役”是南宋时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以充应役费用。 D. “三京”是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朝时是指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必愿为政注重改变地方风气。他任台州知州时,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教化上也取得成绩,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诫人们。 B. 赵必愿爱护百姓,做事有担当。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却因此要给小吏治罪,赵必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惩治。 C. 赵必愿出身官宦,有政治才能。他任崇安知县,剖决流畅,县吏难不倒他;他在全县实行义役法,上下都觉得便利,后来又把义役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 D. 赵必愿留心军事,为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边事紧急,他上奏防守计策,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他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被任命为右司郎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 (2)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 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 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 “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旷远。 E. 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用幽静恬美的意境烘托了诗人的心境,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
6.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贫病和孤独之感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球资本市场已有好转迹象,世界经济不像半年前那样陷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但是,今年的预期增幅不会较去年大幅上升。 ②随着中国航天技术与日俱增,中国人不仅实现了登上月球的梦想,在太空建设自己国家的空间站也成为现实。 ③行业文化建设,是行业生存发展的动力。行业文化本身也体现着儒道思想,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与行业文化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④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⑤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珠,也有人屡战屡败,决不放弃。 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是观照历史、植根现实的不刊之论。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来自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余额宝的资产已超过人民币2 500亿元,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 B. 2014年春节前夕,多米音乐手机客户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推出了红包派送,不仅奖品丰富,而且参与方式简便。 C. 百合网推出“逼婚”广告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单身人士珍惜亲情,相信爱情,打破各种自我否定的心灵束缚。 D. 很多人在讨论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失误的事,不少商家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争相抢注以四环加雪绒花为图案的商标。
|
9. 难度:中等 | ||||||||||||||||||||||||||||||||||||
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之常情是喜欢接近走运的人,①避开倒霉的人。②说是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③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成功者的四周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就分享了他的欢快。④,失败者⑤不累及旁人,那一份晦气⑥够人感到压抑了。
A. A B. B C. C D. D
|
10. 难度:中等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___________?”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____________。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______________。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近几年,手机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是否应该进入校园,引起了学校、社会、国家的关注。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朗中学从2017年4月份开始开展“阳光手机”活动。 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展开,学校团委决定于201 7年3月26日15: 00在报告厅举行一场大型的辩论会,辩题是“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同时邀请部分家长组成评委团,亲临辩论会的现场。 请以立朗中学校团委的名义,给受邀家长发一份邀请函。 要求:符合应用文格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后,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艺姝获得了“古典才女”的美誉。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的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说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是对青少年的误导。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