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 (náo)   宵(tuò)    蟆(há)     琵琶(pípa)

B. (sè)    参宿(sù)     抚(yīng)   崔嵬(cuīwēi)

C. 岩(chán)  暮(zhēn)   教(fǎng)   嘲哳(zhāozhā)

D. 清(zhū)   识(xǐng)   头(tián)   吮血(shǔnxi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A. 惘然(茫然)      一夫关(面对)  苦(痛恨)     横绝(飞越)

B. 等闲度(平白地)  潦倒(失意)      识(略微)     匪亲(可能)

C. 阑干(纵横错乱)  手(随意)      息(收敛)     嗟(叹息)

D. 左迁(贬谪)      坐(后退)      天(距离)     漠(旷远)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3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②参加《越野千里》的李彦宏离开繁华的都市,退去所有光环,来到充满未知的荒野,真正体验了一次茹毛饮血的求生之旅。

③杜甫晚年境况凄凉,常常食不果腹,席不暇暖,但他依然忧国忧民,读他的诗作,我们能读到一代大诗人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

④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⑤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令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诗人白居易更是泪洒青衫,无限伤感,同病相怜之意油然而生。

⑥杨贵妃国色天香的容貌、珠圆玉润的身姿令唐玄宗沉迷深陷,终致朝政荒废,引发马嵬兵变。危乱当前,玄宗的自私、虚伪的丑态,着实令人讥讽。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阅读中国古代典籍时,我们常常能从中感悟到古人的智慧。《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与上文故事“曲突徙薪”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抱薪救火    B. 厝火积薪    C. 防患未然    D. 防微杜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大腕们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 在刘心武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告诉读者,全本的《红楼梦》不仅存在过,而且八十回后散失的故事也是可以探佚出来的。

C.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D. 苏轼,我国文化史上的旷代巨人,贬官之身不苟且,逆境之下有担当,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当作己任,兴修水利,浚湖筑堤,造福一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B. 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C. 雨后的趵突泉水位突然骤升,狂喷的趵突泉群在初秋清凉的空气中形成团团白雾,再现了历史上的著名景观“云雾润蒸”。

D. 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现象正日益演变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它不能称作教育。

 

A

因此

不是

因为

假如

/

B

因为

还是

所以

/

也许

C

所以

也是

因此

倘若

或许

D

因为

而非

/

如果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几位年轻人来到乡村,看到广袤乡野与田园风光,不禁陶醉其中,纷纷感叹真美。但是旁边田间一位劳作的老者说道:“你们要是在这里生活,可能就不会觉得都是美了”。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就是                

A. 既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更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胸襟眼界。

B. 不仅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胸襟眼界,更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

C. 既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也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胸襟眼界。

D. 不仅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胸襟眼界,更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讲究平仄押韵,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是五言、七言句。律诗和绝句的差别仅在于对格律要求是否严格。

B. 古代有“四大美人”之美誉,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人们将 “沉鱼”、“闭月”、“落雁”、“羞花”分别作为她们的雅号、代称。

C. “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茱萸等习俗。

D.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它们分别是东官苍龙,北官白虎,西官玄武,南官朱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选项中所有句子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无能为也已   ④趣舍万殊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⑥卒起不意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①火尚足以也   ②孤舟之嫠妇   ③扣舷而之   ④顺流而也  

⑤侣鱼虾而麋鹿   ⑥芷阳间行   ⑦踞以骂曰   ⑧其人居未来

A. ①⑦⑧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③⑤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为仲卿母所遣    B. 悟言一室之内    C. 以其无礼于晋    D. 何为其然也

 

一、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匈奴素闻 / 郅都节居边 / 为引兵去 / 竟郅都死 / 不近雁门

B. 匈奴素闻郅都 / 节居边为 / 引兵去竟 / 郅都死不近雁门

C. 匈奴素闻 / 郅都节居 / 边为引兵 / 去竟郅都 / 死不近雁门

D. 匈奴素闻郅都节 /居边 / 为引兵去 / 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林:即上林苑。是中国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秦朝始建,汉武帝加以扩建。其中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

B. 二千石:郡守的代称。因为汉代规定郡守一年的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此有这样的称呼。

C. 迁:古代调动官职有“迁”“徙”“转”等等说法,“迁”一般是指升职。但在本文中“迁”是指降职。

D. 列侯:古代封爵,开始时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秦汉时期分二十等爵,列侯是其中的最高等级。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郅都是著名的酷吏,曾被称为“苍鹰”。他对皇帝高度忠诚、对社稷绝对维护,对犯罪之人严惩不贷。

B. 郅都敢于直言进谏。孝景帝想自己去救有危险的妃子,被他劝阻,为此他还获得了太后的丰厚赏赐。

C. 郅都办事雷厉风行。他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一到任就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臣服。

D. 郅都执法不阿。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请求郅都给他刀笔,郅都不许。临江王自杀,郅都因此遭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2)窦太后乃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 夜 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选用乐府旧题,却能翻出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

B. 诗中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C. “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D. “泪如雨”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E. 全诗开头两句触景生情;中间两句绘影绘声;最后以景结情,包含许多言外之音。

2.本诗起首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金山寺塔

杜 睿

极目非无岸,沧波接大荒。

人烟沙鸟白,春色岭云黄。

出世登初地,思家傍战场。

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注】①这首诗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当时诗人躲避战乱离开家乡湖北,流落江宁、扬州一带。 ②初地:佛教语,意思是初得真念的处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写诗人登上金山寺后初眺,首先吸引诗人的是长江,这与金山寺的地理位置有关。

B. “沧波”句紧承上句,用所见之远衬托金山寺塔的高峻,还初步写了诗人登塔的心思。

C. “人烟”二句进一步写登塔所见,写出了寺周围民居的阜盛景象与景色的苍茫美丽。

D. “出世”既扣金山寺,又与寺塔的高峻相照应,诗人初得真念,在此萌生出家的念头。

E. “茫茫”与前面的眺望所见遥相呼应,还点明了诗人登塔远眺的真实目的,令人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诗中的“初地”对这种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蜀道经过巨大牺牲才开辟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描绘山中白天空寂阴森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由落叶、长江引发自己身世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

(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 《琵琶行》)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融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象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颖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以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1.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 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

B. 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家崇尚雄峻坚实的美。

C. 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

D. 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2.下列对“初唐朝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唐的审美思想出现对柔靡香软醉生梦死的南朝之风的扬弃,转而崇尚雄峻坚实的壮美风格。

B. 初唐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威武强健。

C. 初唐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南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风韵和美的传统之路。

D. 初唐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开拓和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生活是影响书法家的审美思想,影响其不同审美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B. 张怀瓘对王羲之各体书法的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整个社会审美思潮的一种体现。

C. 唐人为求得自身发展,不惜标新立异惊世骇俗,彻底否定六朝审美范式,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D. 张怀瓘对王羲之各体书法的评价,敢于向权威挑战,具有打破一尊,振醒沉闷,开启审美思想新的一页的意义。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块面包

[美]欧·亨利

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处,店门前三步台阶,门上装着开门即叮咚作响的门铃。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嘴里镶着两颗假牙,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二千美元的存款。许多结婚机会远不如玛莎小姐的人都已结了婚。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玛莎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虽然不修边幅,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他每次来总是买两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只,陈面包是五分钱两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色块。据此,她断定这位先生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他准是住在一座小阁楼上,画着画儿,嘴里啃着陈面包,心里大概在惦记着玛莎店里的种种美味。想到这儿,玛莎那颗善良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

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玛莎从自己的房中取来一幅威尼斯风景油画,把画挂在柜台后面货架上一个显眼的地方。两天以后,那位顾客又来了。果然,他看到了这幅画。“小姐,您的这幅画挺不错嘛!”“真的吗?”玛莎一边包着面包一边说,“我非常喜欢艺术和绘画。您觉得这是幅好画吗?”她为自己的成功暗暗窃喜。

“可它的构图不够均衡,”这位顾客回答说,“透视也不太准。再见吧,小姐!”从此以后,这位彬彬有礼的艺术家——她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每次来都要和玛莎聊一会儿。但他仍旧只买陈面包——从未要过蛋糕,从未要过馅饼。他渐渐地消瘦了,而且神情沮丧。玛莎想给他加点儿好吃的可又没有勇气,她怕冒犯了他,因为她知道艺术家们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

玛莎开始注意打扮自己。站柜台时她穿上了那件蓝点丝绸背心。

一天,这位顾客又来了。他把一枚五分镍币放在柜台上,仍要他的陈面包。正当玛莎取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消防车喧嚣而过。这位可爱的顾客赶快跑到门口去观望。玛莎灵机一动,她迅速地在每个陈面包上深深地切了一刀,分别塞进一大块黄油,然后又将面包紧紧夹好。当这位先生返回柜台时,玛莎已像往常那样在用纸包着陈面包了。他们又聊了一会儿,欢快异常,然后这位顾客便离开了。玛莎暗自微笑,但又不禁焦虑不安:他吃面包时会想到那只把黄油放进去的手吗?

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打断了这令人愉快的遐想。玛莎叹了口气,快步来到店堂,她的可亲的贫困不堪的艺术家却一反常态,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乱蓬蓬的。他紧握着拳头,凶狠地向玛莎挥舞着,声嘶力竭地吼着:“你毁了我!”

玛莎要站不住了,她虚弱地靠着柜台,一只手揪着那件背心的前襟。这时,一个男人把那愤怒的家伙拽到了门口,转过身来对玛莎说:“我想您应该知道,小姐,他叫巴姆勃格,是个建筑绘图员。我们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他为一个市政厅的新设计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了,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昨天他用墨水笔描出了底线。您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墨水笔去描,然后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线。巴姆勃格一直在您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您知道,小姐,那黄油把巴姆勃格的图,全毁了。”

玛莎脱下了蓝点丝绸背心,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从巴姆勃格怒斥玛莎这个情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塑造这个不近人情的形象是为了与玛莎形成鲜明的对比。

B. 文章开头一段中就交代“门上装着开门即叮咚作响的门铃”,后来又写道“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这正是伏笔和照应的写法。

C. 当玛莎小姐认为巴姆勃格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时,当玛莎小姐为他的困窘生活及日渐消瘦的身体担忧时,当玛莎小姐偷塞黄油而预祝她的梦想成功时,读者却清楚地知道事情的真相。

D. 微型小说因为篇幅短小,极易一览无余,因此,一个异峰突起,出乎意外的结局就显得特别重要,欧·亨利深谙个中奥妙。《两块面包》这篇微型小说无疑也带有鲜明的“欧·亨利风格”。

E. 玛莎发现巴姆勃格“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色块”是小说情节的关键,没有这个细节,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莎的形象。

3.“巴姆勃格其实并不贫穷,而且是个建筑绘图员”这是我们在小说结尾了解到的真相。你觉得这样的情节设计突兀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莎的形象。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巴姆勃格其实并不贫穷,而且是个建筑绘图员”这是我们在小说结尾了解到的真相。你觉得这样的情节设计突兀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