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民俗艺术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全民欢乐总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B. 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 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D. 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以前“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让一些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有了更多的审美期待。

B. 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因为前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不健康的,而后者则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C. 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记忆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D. 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有可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B. 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 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D. 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己者容。今智伯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事:侍奉

B. 女为说己者容             说:通“悦”,喜欢

C. 今智伯知我               知:了解

D.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列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忠义”的一项是                   (    )

①去而事智伯    ②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 ②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智伯,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趁襄子不备来杀死他。

B. 像让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漆身”“吞炭”,这样是为了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

C. 豫让为智伯报仇费尽心神却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 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而只有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4.翻译下列句子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33年),白居易赴杭州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请结合背景,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采薇》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写出诗人离开家乡时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诗人借山、海来抒发自己对人才的渴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不过,事隔一年多,当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同候。”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

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先生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醐——钱。”想不到钱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

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数学成绩是0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0分,而是稍高的15分。就这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事的趣味。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一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怕”字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

B.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0分,而是15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

C.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

D.文中写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

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在乎名利,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

(2)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

(4)钱钟书先生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使用加点字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②二十多年未见面了,在这次会议上两人终于萍水相逢, 真是说不出的感慨。

③仔细分析一下他的观点,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④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⑤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A. ③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看完《南京!南京》之后,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这是中国新锐导演陆川用四年时间制作的比较出色的一部历史大片。

B. 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近期,河南市场的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度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 ③⑤①②④    B. ⑤①④③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①③⑤②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模仿例句的句式,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在横线处仿写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书似阶梯,开启心灵之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根据漫画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请结合漫画内涵,给漫画起一个标题。(不得以“无题”为题)

请说明漫画的寓意。

 

八、话题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长河中,无数豪杰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一代大侠荆轲,明知就死地而义无反顾,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一代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生命的精彩,笑谈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从容就义……在岁月的风云中,许许多多传奇人物因一份责任,一种担当而使生命变得精彩。

请以“生命因负重而精彩”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