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 张之为 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太平广记》卷二二) 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这充分说明唐代中秋的赏月活动不再是个人行为,已经群体化,形成了节俗。同时,唐咏月诗中开始非常密集地出现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等神话意象。这种前所未见的现象,是唐代月神话影响力扩大的直接反映,它已经渗入了文学创作,并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最值得关注的是,唐咏月诗不但吸收了月神话的元素,在主题表现上,也超越了朴素的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越来越重视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 早在千余年前的唐代,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古希腊苏格拉底曾有“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宣言,实际上,无论中西,对拥有深厚积淀的灿烂文明古国,考镜源流、追溯历史,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秋节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在唐代,也经历了一个由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过程。 B. 从唐代月宫镜来看,人们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在当时已经成熟,镜中已出现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C. 千秋节与中秋节在民俗记忆上是互相勾连的,比如,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等。 D. 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表现之一就是在诗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等神话意象。 2.下列对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认为,根据现有资料,中秋节成为—种民俗节日是唐代的事。唐代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B. 文中《太平广记》中的一则玄宗游月宫的故事,暗示了唐玄宗死后,千秋节转为中秋节,同时还暗示了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C. 唐代的咏月诗表明,月神话已渗入文学领域,神话中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已逐渐被诗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超越。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从器物、故事材料、文学三个方面,论证了唐代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中秋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华文明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广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玄宗……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这其中带有明显的月神话的元素。 B. 作为中国诗歌中的古老意象之一,“月”大量出现在唐诗的诗篇中,其中不少诗篇记录了中秋赏月的节俗,有助于后人探寻中秋文化。 C. 中秋节俗中对明月的玩赏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表明了人们已经艺术地审视月宫这一神话世界了。 D. 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之所以追溯中秋文化,就是为了找寻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并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 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顶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为什么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疼痛,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B. 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一句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C. 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内心清楚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D. 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
|
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 “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 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 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 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 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 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3.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
4. 难度:中等 | |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硃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明史·卷一六一》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B.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C.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D.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事:指旧时官吏到职办公。 B. 户部:中国古代署名,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刑罚等事,是六部之一。 C. 中使:指宫中派出的使者。 D. 秩满:指官吏的俸禄很多。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古代官职级别。 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德五年,况钟得到尚书吕震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 B. 苏州、松江曾经赋税繁重,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 C. 况钟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D. 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之前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悲 秋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 [注] 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 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 E. 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2.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
6.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集中表现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学习的荒谬心理。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因为岁月流逝,年长色衰只能“________________回想自己昔日“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时光也只能“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 ,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 ,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 )。“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瑕瑜互见 不容置喙 乐此不疲 B. 良莠不齐 不容置喙 乐此不疲 C. 瑕瑜互见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D. 良莠不齐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 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 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3.请在文中( )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不超过20个字。
|
8. 难度:中等 | |
下面六个句子中,其中五个句子有不得体处,请找出并修改。 ①请柬:新居落成,我明日搬迁,为答谢您,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②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③请柬: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④邀请函:敬爱的老师,诚挚地邀请您参加运动会,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 ⑤介绍信:兹介绍我校王丹宁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 ⑥感言:我很幸运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今天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
9.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你学过的对联知识,并结合白居易《琵琶行》的内容,根据给出的上联,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弦间抒怨,弹出红颜人世凄凉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巴黎圣母院一场大火,令很多中国人扼腕。当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即将成为塞纳河畔残缺的碎片,人们开始以想象得到的各种方式“挽留”这座世界遗迹:有人提起水枪,有人拿起笔,有人举起手机,有人则双膝跪地,唱起了赞美诗。 然而,伴随着“巴黎圣母院失火”登上微博热搜的还有“火烧圆明园”。很多人把两者相提并论,由此幸灾乐祸,言之“报应”,甚至拍手称赞。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 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