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望秦川①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 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 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意境。 D. 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句“芙蓉金菊斗馨香”,选取了芙蓉、黄菊竞相绽放、争香斗艳的景致,体现了“重阳”到来的季节特征。 B.上片的“天气欲重阳”则进一步点明了节气,直言重阳将至,为后文的登髙写景与抒怀做了合理的铺垫。 C.下片起首三句,将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意境旷达,景象描写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 D.这首词通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重阳节时登髙所见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闲适中略带感慨的情绪,写得极富情致。 2.本词在写景方面很有特点,结合全词进行赏析。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 惠洪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①。 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②。 未见同参木上座③,空余听法石於菟④。 戏将秋色分斋钵,抹月批风⑤得饱无? (注)①清癯:清痩挺拔。②大夫: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③木上座:这里指木佛。④石於菟:石老虎。此句谓竹旁有虎状岩石,如听竹尊者说佛法。⑤抹月批风:把风月当菜肴。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独一根秀出”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尊高耸人云的情状。 B.颔联回扣诗题中“竹尊者”,以寒松作对比,称赞竹尊高洁的情操。 C.尾联以游戏笔调咏赞修竹,道出了翠竹那令人遐想的秀美韵味。 D.全诗赞修竹,用语清淡,诗中夹杂禅言佛语,贴切自然。 2.有人说此诗首联写竹“形神兼备”,请结合此联进行分 析。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雪二首(其一) 曾巩 欲休还舞任风吹,断续繁云作阵随。 已塞茅蹊人起晚,更迷沙渚鸟飞迟。 混同天地归无迹,润色山川入有为。 太守不辞留客醉,丰年佳兆可前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却处处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B.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展现出天空阴云密布、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C. 诗的三、四两句写雪后清晨的景色,以“人起晚”“鸟飞迟”写出了雪后的静美。 D. 全诗先从视觉上刻画,后从听觉上描绘雪景,融情于景,充满诗情画意。 2.这首诗赋予了雪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