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

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

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记》中的“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

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适合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

(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 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 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 弹得一手好琴, 还管理过仓库、畜牧, 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 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 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

B. 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C. 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

D. 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

B. 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

C. 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

D. 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

3.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道迩:   “迩”读作ěr            意思是“近”

B. 服膺:     “膺”读作yīng         意思是“反对”

C. 中肯:     “中”读作 zhōng        意思是“适合”

D. 皓首穷经: “皓”读作 gào          意思是“白”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

B. 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

C. 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

D. 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中“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个月不违背仁德

B. 一生中恰当的阶段

C. 一年中恰当的时令

D. 一天中恰当的时辰

6.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B. 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

B. 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

C. 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

D. 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四个方面?(限每条四字以内)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为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不我信也。意者吾未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何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扎

B.从者病,莫能            兴:起来

C.意者吾未邪              知:了解

D.夫道之不也              修:善,美好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留陈蔡之间           此乃向朱家之羞也

B.孔子用楚                 君子非异也,善假物也

C.不我信也               蚓无爪牙

D.良工能巧不能顺矣         则知明行无过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得行,绝粮。             (被陈蔡两国围困,)动弹不得,孔子绝食抗议。

B.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了。

C.夫子何不少贬焉?             先生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

D.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容纳有什么可忧虑,不被容纳才显现出您是与众不同的君子!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贤者”,陈、蔡掌权的大夫唯恐孔子受楚重用后危及自身,因此合谋围困孔子。

B.孔子一行人受困,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C.在同样的问题前,三名弟子胸怀、识见之高下立判,孔子最不喜欢子贡的回答。

D.颜回的“不容然后见君子”与孔子的“君子固穷”的持守是一致的,故孔子欣然。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居初夏[注]

陆游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

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

(注)陆游时年67岁,罢归故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有感而发。日月飞转催人老,诗人在晚年禁不住感慨万千而开酒释怀。

B.颔联描绘丰收景象。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卷,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

C.颈联勾勒劳动者形象。吃粗陋饭食、穿短布麻衣而自得其乐的农人形象呼之欲出。

D.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劳动情景,画面清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形象可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描述。

 

四、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每空只限一句)

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  ①  波光,倒映出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  ②  。(甲)

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  ③  吧。泊往往离不开平静的流水,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之中怎么好停泊哩。惟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当然最好是  ④  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乙)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  ⑤  ,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          画船听雨眠,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丙)泊,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丁)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①②两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粼粼    幢(chuáng)    烟zhǔ)    ②韵致

B.①辚辚    幢(chuáng)    烟chǔ)    ②蕴致

C.①辚辚    幢(zhuàng)    烟zhǔ)    ②韵致

D.①粼粼    幢(zhuàng)    烟chǔ)    ②蕴致

2.文中划线的③④⑤处所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③静美    ④僻远    ⑤迷惘 B.③静美    ④僻远    ⑤迷茫

C.③净美    ④僻野    ⑤迷茫 D.③净美    ④僻野    ⑤迷惘

3.与文中画曲线的“画船听雨眠”构成对联的上一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静心赏雪景 B.远眺看烟霞 C.静水观鱼动 D.澄江赏皓月

4.下面一句话还原在文中(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A.(甲) B.(乙) C.(丙) D.(丁)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园缘

老编辑朱慨然的家在古双巷的尾端,再过去几十步,就是雨湖,水光波影一直通到小巷中来。他家进门是一个极小的院子,一堵花墙,把前后隔成两半。花墙正中有一个六角形的门,门两侧上方嵌两个漏窗;门楣上置一块汉隶小匾,上书“置足园”。

园子长约五十步,宽仅二十步许。前面是幽静的庭院,后面是三间小瓦屋。庭院的东北角,叠几块玲珑山石;庭中植几丛花木,红绿相映;西侧贴墙筑半廊,与一个半亭相连,亭墙上凿出一个扇形窗,伸颈可餐雨湖秀色。亭子旁边耸几竿瘦竹,一如郑板桥之画意。庭园虽仅可置足,却似唐人绝句与宋人小令,堪可咀嚼。

这园子是他的挚友胡令行设计的,而远在湘南山地的令行却于几日前溘然长逝了。

在大学里,他们读的是中文系,同班,且穷。朱慨然喜欢写些小说、诗歌。令行则在课余苦研园林建筑,把一本明人撰著的《园治》读得滚瓜烂熟,又经实地考察,积累了许多经验。毕业后,朱慨然到书局当编辑,令行在一个营造厂做了技师。

当朱慨然东凑西借,买下这个又小又破的园子时,令行喜得眉飞色舞。他苦思冥想,精心算计,用极少的钱置办了砖、瓦、木、石,和请来的两个工匠一起将园子修葺一新,又亲自携锄到荒野,挖来几竿瘦竹几株花草,植在园中。两人坐在半亭里,推敲出"置足园"这个雅名。令行论及造园得失,妙语惊人:“私家园林往往地甚局促,常于无可奈何之处,以无可奈何之笔化险为夷,使全局顿生光彩。”他慨叹:“我平生最大的愿望,是设计一个自己的园林。为豪门大户造园,受其制约,俗不可耐。我颇想回老家去,一是照顾老人,二是倘遇机缘,能置办一座园林也难说。”

过了两年,令行真的飘然而去。朱慨然间或收到令行信札,说他在家乡教小学,因为此地太缺少师资。学生很尊重他。说他父母相继辞世,自己仍是孑然一身。

十多年过去了。“置足园”犹在,而斯人去矣。朱慨然不胜唏嘘。稍觉慰藉的是去年得令行一信,说已有了一处很好的园林,名“适园”,还附了一篇颇有文采的散文《适园小记》。文中写道:“吾园择山水佳胜之处为之,最可怡其性情,适其意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桥,皆顺其自然,无斧凿雕琢之迹,得流霞凝岚之妙,天设地造,物我俱忘,遂名之为‘适园’。”园中的种种景状,四时及晴雨中的变化,何处是湖,何处有山,何处立寺,何处飞桥……皆细细描绘。

慨然奇怪,此等规模之园林,该花多少银钱?他决意去令行家乡一走。

一路车船劳顿,朱慨然终于来到湖南的令行老家。他打听“适园”在何处,竟无人知。

阳光下闪着一个很大的湖,湖心有一小洲,一条柳堤如绸带从岸边飘到洲上。湖的彼岸,有一座不高的山,绿云间露出古寺的一角红檐。他寻到那一拱板桥,跨过溪流,果然有一片泥墙茅顶的屋舍,围在竹篱中,木板门上方有一横额,上书四个隶字:得育小学,是令行的手笔。朱慨然走进了学校。闻说是令行的老友来访,几个年轻老师——是令行的学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他知道了令行的许多情况。

令行是累死的。拖着一个患痨病的身子,教学上又一点不肯马虎,从早到晚,上课、备课,忙得有滋有味。每月的收入,除留一点生活费外,全用来为穷苦学生购买书籍、文具。朱慨然听得双手发颤,心上寒飕飕的。

“令行不是有一座‘适园’吗?”

“先生生前说,无园者可以有园,天地万物皆属此园。顺乎自然,以三尺微躯为社会效力,即是赏心乐事。”

朱慨然觉得自己已找到了令行的“适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把胡令行设计的置足园比作唐人绝句与宋人小令,表现了这座园子的小巧精致,韵味十足。

B.朱慨然所见到的适园的山石草木,小桥流水皆得自然之趣,毫无斧凿之痕,充分体现了胡令行造园技艺的高超。

C.小说构思巧妙,行文中多处埋下伏笔,为揭开适园的“真相”做好铺垫,使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这篇小说语言典雅凝炼,隽永而富有诗意,与小说中所记之人、所述之事、所绘之景相得益彰。

2.小说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置足园”?

3.小说结尾说“朱慨然觉得自己已找到了令行的‘适园’”。根据文意解释句中“适园”含义。

4.小说中的胡令行是怎样一个人?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齐①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③;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

注①齐:通“斋”,祭祀时的斋戒。②饐而餲:指食物腐败变味。③食气:主食。

1.“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席上肉虽多,但不要比饭吃得多;虽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这句话蕴含儒家的什么思想?

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八、小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微写作: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学校高二年级某班将开展“与他人相处之道”的主题班会,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恰当引用《论语》中的语句。180字左右。

②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开赛当天,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最终,她带领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学校想邀请郎平教练来为全校师生做演讲,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对郎平教练的敬佩之情和邀请之意。要求:态度诚恳,语言得体。

 

九、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大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期间应外国政要询问时作出的回答。“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正确政绩观的生动表达。“无我”和“有我”,道出了每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精神世界的辩证法。

阅读习总书记的两则语录,你有怎样的感悟?对“无我”与“有我”这个精神世界辩证法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