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①录囚徒②,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③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④。 (注)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残酷。 (文言知识) “即”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辄:___________;②亡:____________。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4.理【解析】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____________)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 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 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晩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 B.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 C.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 D.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B.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C.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C.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 D.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
|
4.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报社撰写的报道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的文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当其冲走上街头,奋不顾身清理街道两旁的各种垃圾和小广告,受到沿街群众的指指点点。大家一致认为,我校学生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承传了学校百余年来的良好校风和一如既往的优良传统,应该让新闻媒体夸奖一下。
|
5.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商家大宗商品购销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