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南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  隐  者

苗  舒

他站在峰顶一块横石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白云生处,应是离俗之地了吧?传说中“志尽幽深,自足云霞”的隐士们必定就在眼前这一片山林里,云深不知处。

几年前他听闻这座山里有隐士的时候,就起心动念了。这次他推掉一切俗事来借居山中,就是想凭机缘遇到真正的隐士。若能邂逅,哪怕说上寥寥数语,也得几分天机,解人生种种困惑。

他沿着崎岖的碎石山路下山往山腰处走,寻找安身的地方。来时,在山脚下他请一位骑摩托的村民把他送上山。村民笑着问他,是来当隐士吗?他听了哈哈大笑,若当隐士,能让旁人知道吗?

村民说,这几年进山当隐士的人多了,我就见到过好几个。有的失恋了,有的破产了,来这里隐居一段日子,等状态好转了,仍下山去重新生活。

他听了后说,那只能算是一种避世修行吧。

行到半山时,山路渐窄,被丛林掩映。那位载他的村民说,这里有一座他家早年遗弃的老房子,修缮一下还能居住。他踩着乱石,扒拉开茂密的灌木丛,找到了那座行将坍塌的破屋。挪石折枝将棚屋做了修葺。清晨被一阵鸟鸣声惊醒,他出门一看,眼前视野开阔,对面的山野一览无余。他倚着那株老柿子树默吟古人的诗句: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山居两日,生活处处不便,他才知道以往想象中来山里汲泉水饮茶煮饭是多么可笑。他想反正自己又不是隐士,于是下山采买就成了日常事。集市上的人见是下山来的,对他都很客气,偶尔他也听一听家长里短,摇头笑笑。那些事已经离他很遥远了。

这些日子在山中闲游,他遇到过比丘,一个年老的居士,也有不少寻常打扮的人,他们有的住茅棚,有的住破旧庙宇。偶尔碰到散居好客的人,坐在人家的屋舍茅棚前,不急不躁地喝口热茶,聊一聊天,如遇老友,随意且欢喜。

忽一日,他隐约听到了琴声,就循声而去,看到不远处一个石屋前,一个人站在一地的碎木屑里,给一张古琴上弦调音。他上前寒暄叙聊。那人见他饶有兴趣地问,倒也欣喜,就告诉他,他曾和人学了做琴的手艺,来山里到处搜集旧材木料制琴。山下城里多有雅集,会有人来这里取琴去售卖。一张古琴能卖到数万元,每年他能做出好几张古琴。那人低声说,你若有书画才艺,我可以让朋友宣传,定会有人来寻访,引财无数。说完诡秘一笑。

他听着,轻抚琴弦。琴弦发出泠泠之声。他心里忽而失落,就告辞离去。

一天晚上,沉睡正酣,忽地一条蛇掉到枕上,凉凉地贴着脸颊让他陡然心惊。多日来食寐无定,日益憔悴,他索性搬到附近一个原始的山洞里,不再处处寻访。这段日子他在薄土上种的萝卜、土豆、白菜都生机盎然,再加上他认识许多野菜野果可以采摘,自给自足不用下山了。知道他心性坚定,家人也不来扰他。上山前,他是亲友眼里很会生活的人,自磨咖啡,买了酒庄自己酿酒,生活富足闲适。可他也是商人中极少数活得明白的人,“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这些他早就悟透了。如今的他,非佛非道,无欲无求,整日游离出没在山中的沟沟壑壑间。

没有笔墨纸砚,他就折根树枝在地上书写,惊喜地发现竟然有几分瘦金体的韵致。他去拾柴,采花,看天上云散云聚,阴晴变幻,山中泉水漱石,洽然清越,风吹阳林,呜呜悲吟,“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自在与清净。

从暮春到初冬,山居几个月,他没有遇到一位真正的隐士。那日天阴,他吟起“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的诗句,怆然泪下。看天色,再过几日将大雪封山,便收拾一番,黯然下山。

在家中净须沐浴,安定了两日。清晨,他翻开一张报纸,蓦然,看到一行醒目的“山中见隐士”的粗宋标题,他还没看文字就被压题的照片吸引住了:山林中,一个人蓬头乱须背了一捆柴低头行走。即便被树丛遮蔽,他也能清晰地认出,那首如飞蓬、形若野人的,却是自己!

(选自《上海文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他”走进山林寻访真隐士而不遇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他”的山居生活,故事奇特,意蕴丰厚。

B. 小说在叙事中巧妙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如进山的期待,山居、闲游的随意与欢喜,寻隐士未果的伤感,情感细腻感人。

C. “他”原以为隐士能解人生困惑,但最终却是“怆然泪下”,“他”带着被愚弄的哀怨黯然下山,却发现自己成了“隐士”。

D. 小说语言生动活泼,文白相杂,富有文采,多处引用的古诗文契合隐逸者的生活,增添了文化内涵,丰富了人物形象。

2.请结合全文概括小说中“他”的性格特点。

3.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恭疏短           控蛮荆而瓯越

B.齐谐者,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

C.未曾离           是以区区不能

D.岛屿之萦回       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俊采驰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

B.臣具表以             贾谊于长沙

C.奚以之九万里而为     不过数仞而

D.宾主尽东南之         是以区区不能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

A.将有事于西畴 B.而莫之夭阏者 C.寓形宇内复几时 D.既自以心为形役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

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 ,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

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秩满:指古代官员任职期满。唐代诗人孟浩然有“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的诗句。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可以婚嫁。举行及笄礼时要为女子正式起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他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C.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刘定之聪敏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天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说明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道理。

(2)庄周的 《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_________”,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外去,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一项是(   )

A.援例           窸窣(shū)     框(kuāng)架      讫()今为止

B.下乘(chéng)  无垠(yín)     毗()邻         轻鸢剪略

C.耶酥           坍()缩      纤维(qiān)       削(xuē)足适履(

D.桅杆(wéi)   梵(fàn)文     房檩(lǐn)        感恩戴德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B.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庸,在一个传统气息被现代商业社会的欧风美雨冲刷得几无痕迹的香港社会中,。可以说,金庸用他的武侠小说,把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向了极致。

①去观摩那些只要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的民族文化精魂

②自觉地高举起传统文化的大旗

③如同一位称职的导游引领着今天的读者

④在自己的一连串武侠小说中展示了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

⑤一步步走进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

⑥并着力在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之间架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

A.②③⑤①⑥④ B.②④⑥③⑤①

C.④③⑤①⑥② D.③⑤①⑥②④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耍信息,在横线处写出3个关键词。

近年来,智慧灯杆逐渐出现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与传统路灯不同,智慧灯杆整合了监控摄像头、5G微基站等硬件,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能实现智能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功能。智慧灯杆不仅节约能源,也可以减少对城市土地的占用,从而让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在一些城市,智慧灯杆还具有气象站、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兼顾了环境保护的需求。智慧灯杆等智慧基础设施之所以能得到推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精细化管理正成为城市治理的普遍要求。智慧灯杆身上的多种资源整合利用,丰富了人们对未来智慧城市的想象。

答案:智慧灯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智慧城市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名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信的部分内容,有四处不合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我从我校招生就业网上获悉,你们公司正在招聘销售代表,我不揣冒昧,向您寄上我的求职信。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翻一翻我的求职信,在此我表示由衷的谢谢。我叫王隽一,女,1996年5月生,汉族,打小在江西长大,毕业于新华大学财务管理专业。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套路原指武术训练的技巧、程式、方法等。现在社会上、生活中也有各种套路。套路有时助力成功,有时成为羁绊......

要求:以“套路之我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