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00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易错字音

①狭隘______    ②赤裸裸______     ③麻痹______    ④戕害______

⑤已臻佳境______⑥时髦______       ⑦白炽灯______  ⑧苍穹______

⑨藉:______慰藉  蕴藉 ______狼藉  ⑩葛:______纠葛  瓜葛 ______诸葛

⑪强:______强人所难 ______强弩之末 ______倔强

⑫落:______落荒而逃 ______丢三落四 ______落枕 ______大大落落

⑬间:______间不容砺 ______疏不间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易混字形

ài)斩关夺______ ______美之词  )自______  shì______

xiá)好整以______jiǎ)久______不归 xiá______不掩瑜 xiá)闻名______

zhì)卷_____浩繁 ______ ______ dié)高潮______

zhuì)点______chuó)笔耕不______chuó______ duo)拾______

)怀瑾握______ ______

zhàng______ zhàng______ chāng)为虎作_____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真正的_______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修养/教养/涵养)

②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_______。(心智/心志)

③我_______于书写,写字的过程中可以品出汉字独有的诗情与画意。(钟情/衷情)

④当时间_______掉了你的热情,你便会发现,那些曾令你歇斯底里地去执着的人,现已变得可有可无。(消磨/消遣)

⑤少年时代,我唯一_______并可以利用的是我祖父的巨大藏书室。(熟悉/熟习)

⑥借_______的灯光和哽咽的漏声造成一种幽怨的意境,把人的愁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暗淡/黯淡)

⑦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_______。(各得其所/各行其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判断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越发成熟的他,不屑于浪费时间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喜欢好整以暇地观察事物的发展,等待适合出击的机会________

②在国庆阅兵大典中,透过屏幕,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老战士,用多少溢美之词,来赞美他们都不为过啊!________

③网络信息卷帙浩繁,传播速度快。网媒对信息“國囵吞枣”,难以说得详尽、明白,可能会使内容流于肤线。________

④这个大剧院的各种演出都票价不菲,让很多有艺术爱好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望尘莫及,无法亲临现场感受艺术的魅力。________

⑤我在这次谈话中豁然开朗,就好像原先我的面前是一层又一层厚厚的云雾,他引领着我慢慢拨开云雾,看到了久违的阳光。________

⑥小明在辩论会上经常强人所难,因此,总闹一些笑话。________

⑦“疏不间亲,卑不谋尊”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与人相处,对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________

⑧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这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努力的目标。________

⑨这些寿礼陈列在坤宁宫的东西庑中,气象万千________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但别绑架道德,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一定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也必定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必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道德绑架不一定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览”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_________的话题,人们不仅乐于谈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与文学作品和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 _________”。(    )。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_________,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_________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隔阂

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B.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C.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D.炙手可热    高山流水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班教室内的个人东西必须全部搬回,并叫一位同学到年级部与校保管员做好财产交接工作。所有寝室明天上午不要锁门,安排专人到年级部会议室送空调取电卡和遥控器,不然按价赔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仿照下面的句子,仍以“理想”为话题,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保持一致。

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的鲜花,如果要摘下它,勤奋才是攀登的绳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记忆规律改编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C.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2.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C.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D.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D.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结合《读书:目的和前提》的内容,从“读书”的角度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感想,300字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