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根据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 3.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4.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5.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6.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 7.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 8.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9.这事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
|
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难以置信 大千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
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杂志社征订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敝刊设有“探索与争鸣”“书刊评介”“动态信息”等独步天下的栏日,内容新颖,报道及时,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现征订在即,希望读者慷慨解囊。订单上务必写明手机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垂询。
|
4.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校电子阅览室的阅读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题目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故事情节虽然简单,波澜不惊,但通过细节的刻划,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也寄寓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B.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湖周边建筑物的彩灯太亮,以至月亮都看不到了,给宁静的校园带来了困扰,引起了董师傅小小的不满。 C.小翠姑娘的出现,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使得作者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对董师傅进行刻划,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D.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这个细节描写使得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更有生活气息,更真实,更亲切可感。 2.请结合文本,分析董师傅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文章结尾说:他很快乐。请结合文本分析他快乐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