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市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yáng)  壶shāng)  出yòu)    景翳

B. 不()    耘)     登东gāo)  孤舟(zhào

C. 微()    流)     观(xiá)    庭柯(gài

D. 西chóu)  盘huán)   遑(huáng)  欣载奔(zǎi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知

⑨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D.“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④⑥    D. ③⑤⑦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本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 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 臣孝廉              察:考察。

D. 形影相              吊:安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D.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老当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求精

B. ①时维九月,序三秋         ②予作文以记之

C. ①豫章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问其

D. ①宾主尽东南美             ②吾妻美我者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 园日涉以成趣

B. 时矫首而遐观

C. 眄庭柯以怡颜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不知几千里也                        ② 则负大翼也无力

③ 天之苍苍,正色也。                  ④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眄庭柯以颜        怡:使……愉快。

B. 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 衡宇            瞻:看见。

D. 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的许多文人进行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2.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所以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自《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下列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是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B.则为之舟 芥:小草

C榆枋而止 抢:触、碰

D.而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大小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

 

五、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根据下面的要求作文。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意思是说,知音难遇,既然遇到了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请以“知音难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