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B.汉字教育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C.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 D.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 B.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 D.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的情况。 C.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D.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学习。
|
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语 舒翼 我拿起一块和田玉,攥在手里。我想到了英国作家吉米·哈利的一本书《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约克郡乡间所遇到的美好的自然、温馨的人及可爱的动物。在作者眼里,“万物充满灵性,并且是美丽的”。 我很喜欢这句话。我相信,正因为万物有灵且美,所以,万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大自然中的万物充满灵性的一种表现,正是他们特殊的语言。花儿有花儿的语言,草木有草木之语。 此刻,我在新疆和田。我手里拿着的这块玉,也有着它的语言。 那么,玉语,又在诉说着什么呢? 从玉语中,我读到了天地之精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从地质学上看,玉是美丽的矿石。譬如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所以说,玉是大自然的杰作。产自大山中,经历过山体的碰撞、河流的冲击、日月的照耀、风霜雨雪的锤炼,在天与地之精华的熏陶下,这“美丽的石头”方可最终形成。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着的那块“通灵宝玉”,传说就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日积月累中吸收天地之精华,最后变成了一块美玉。而被看作玉中上品的和田玉,出自中华文化中有“万山之祖”之名的昆仑山脉,经历了玉龙喀什河的千年冲刷打磨。正是在神山的怀抱里,在灵水的滋养下,山水合一,才孕育出了优质的和田美玉。 从玉语中,我追溯着时间和历史。玉,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而成,是时间的产物,是古老的象征。一块玉里,蕴含着逝去的时间;一块玉里,所有的皮色、沁色甚至裂纹等,都是岁月的留痕,由时光雕刻而成。人们从一块玉中感受着时间,也从一块玉中走进一段历史。在今天的出土文物里,玉所占的比例相当高,透过玉,人们发现一个时代的社会内涵。 从玉语中,我寻找着文明的足迹。人们都知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却少有人知道还有一条“玉石之路”。有专家通过多方考证推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玉石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最早的媒介,正是玉器,“玉石之路”就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而和田,不仅是“丝绸之路”南路上的重镇,更是“玉石之路”的中心。所谓“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于阗即和田的古称,不难想象,千百年前的和田该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场景,因为玉石,各色人种穿梭来往于此,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 从玉语中,我品味着传统文化之美。冰清玉洁、玉树琼枝、金枝玉叶、小家碧玉、怜香惜玉、珠圆玉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概很少有这么多的成语与一种物质有关。汉字中,“斜玉旁”的字数量繁多,珏、环、珂、琳、琦、琚、瑜、瑶,璇,瑾、璐……它们大多数都和玉有关。可见,古人是多么欣赏玉,又是多么偏爱玉啊。 这也难怪,因为玉所具备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品格是那样地契合。玉是温润的,宁静的,平和的,精致的,典雅的……充满了中国式的美丽,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于是,由玉而延伸,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白璧无瑕”的完美品德境界,“艰难玉成”的不断进取精神,就连古人理想的人格,也是追求“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风度和内涵修养。常言还道:玉不琢,不成器。玉,往往以玉器的形式与人类发生紧密的联系,而从玉到玉器,又在另一个维度上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玉刻工艺之美。 “玉不自言人尽知,那曾隔璞待识之。”玉会语吗?其实,玉不语。玉不语吗?听,玉的灵魂在语。 在新疆和田,无时无刻不与玉相遇。于是,我读玉语,却发现怎么也读不完。玉语是博大的,博大到包罗万象;玉语是精深的,精深到意韵无穷。因为,玉蕴含的是美,是历史,是文化,是文明——而这些,不正是人们永恒的精神探索和不灭的精神追求吗?作家范小青《说玉》一文中说得好:“玉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它存在于现实中,更存在于人的心灵间。” 玉之语,其实全在于人们对于玉的解读和认识。 玉之语,人之语。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想到了吉米·哈利的一本书《万物有灵且美》,引出“我”喜欢的一句话,并过渡到后面对“玉语”的描述。 B.文章引用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那块“通灵宝玉”的故事,说明了玉是天地之精华,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文章用人们熟知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引出少有人知道的历史更悠久的“玉石之路”,这样加深了读者对玉的印象。 D.文中列举“珏、环、珂、琳,瑁、瑾”等带“斜玉旁”的字,意在说明许多汉字和玉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2.从《玉语》中获得哪些有关“玉”的认知?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文章以“玉语”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常委会经过评审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 一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歌在有文化的老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亊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人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葱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口报》) 材料二 : 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②“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亊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民谚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民俗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③“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2016.12.8《兵团口报》〕 材料三: ①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②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③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当地自然的具体变化,进行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产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地域性知识。 ④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亊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侯,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砑究所所长王才认解释道。 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不新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方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酲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2016.12.8《南方日报》) 1.关于材料中的民歌、民谚和民俗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提到的“二十四节气”民歌在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相当陌生,意在表明“二十四节气”申遗的迫切性。 B.材料二中提到的民谚、民俗,竞在表明“ 二十四节气”己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C.材料一、二中提到的民歌、民谚和民俗,意在表明“二十四节气”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指异功能依然没有减弱。 D.作者在新闻材料中引用的民歌、民谚和民俗,意在唤起读者的鲜明感受,增添阅读的趣味,使材料内容具体生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三都表明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材料二强调“二十四节气”应该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B.“二十四节气”在时间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空间上形成于黄河流域,它所反映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与中国的气候环境是一致的。 C.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专家虽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但对其在城市生产中的作用的认识达成一致。 D.“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也会使世界各国对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 E.“二十四节气”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它是各地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的具体变化,产生的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3.作为农耕文化符号的“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价值和意义?请全面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6.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3)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公怨母偏心,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后又反悔,誓言又没法破,手下遂想个变通的办法,安排母子相见,冰释前嫌,破镜重圆。 ②近日,网上有消息称,有一刚毕业的女学生很早离校,竟然在当地一个网吧居住了一个月,让家人朋友心急如焚,这真让人匪夷所思。 ③从扬雄作的《蜀都赋》可看出,那时的成都街道房屋、人流车马鳞次栉比,好一派繁华景象。然而,繁华城镇的治理也有其特殊的难处。 ④今年以来,我国已连发国发5号,3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利用外资”,政府在对外开放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展现的决心有目共睹。 ⑤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⑥西方经济学界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天赋异禀,23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教授。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参加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大会时,热情鼓励代表再接再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作出表率。 B.八一飞行表演队2017年11月中旬在阿联酋迪拜航展中的精彩表演,不仅获得了国外专业人士的好评,而且吸引了现场众多观众的眼球。 C.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无可争议地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D.第十九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不久前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来自180多个国家的3万名青年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庆祝属于年轻人的节日。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
10. 难度:中等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人们常说“愁白了头”,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会令人早生华发。研究人员在老鼠试验中发现,当老鼠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受损时,①。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它是皮肤和头发颜色的来源,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黑色素干细胞“转移”至皮肤是为帮助皮肤弥补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研究人员同时也发现,②,“迁徙”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越多。这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也解释了③。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头发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消失后,不会有新的干细胞来代替。
|
11. 难度:中等 | |||||||||||||||||||||||||||||||||||||||||||||||||||||||||||||
“三字经”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形式,如《弟子规》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惠州信访三字经》中“断争议,平纠纷。依法律,按规程。能虚心,乐倾听。用真心,换真情。防源头,畅渠道。百姓事,无有小。善解释,善疏导。和气多,怨气少。”三字一句,内容准确,简洁连贯,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请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编一则《语文学习三字经》。每句三字,八句以上,不超过50字(包括标点)。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追捧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如出众的才貌、搞怪的行为或某个意外事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成名变得更加的容易,凭借真才实学可以成名,凭借搞怪,炒作或意外事件也可成名;同时也使得成名变得更加的快捷,有的人甚至可以一夜爆红。但另一个事实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有的人可以一直红下去,也有的人却只能红一时。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红现象,确实令人深思。 根据自己对这段材料的理解、联想和感悟,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