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谎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 此村,名曰犯庄。 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 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 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 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 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 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 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 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 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 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 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 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 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 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 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 “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 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 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 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 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 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想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 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 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 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众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 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 C.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 D.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以及事情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2.小说的标题“谎言”具有怎样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除了写陈铁匠一家,还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写盐河边的女人们。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年3月3日,人民网) 材料二: 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 3.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
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狂凶悍,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居民。 B.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百姓惊叹佩服,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于成龙爱憎分明,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于成龙廉洁自律。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皇上赐他“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粉蔬食自给。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①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②无人夜自舂。 (注)①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留住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②野碓(duì):此处指田野间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B.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僧还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 D.“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E.“野碓无人夜自舂”化用唐代市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句法,但陆诗写静,而韦诗写动。 2.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6.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定风波》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完成了一次 的地外天体登陆。因为嫦娥四号在航运中要经过很多撞击坑、环形山,因此只能把寻找相对大的撞击坑中较平坦的地方作为着陆区。此次嫦娥四号的落月可以说是“正中靶心”,嫦娥四号全自主动力下降,通过月面相对测量导航,按照既定制导率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尽管人类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登上月球,但对月球的了解仍然肤浅,抵达月球背面实地探究,依然具有极其突出和独特的科学价值,是全世界科学家长久以来的向往。嫦娥四号成功落月将为未来对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期”的探索打下基础。 发展航天具有高难度、高风险。面对重重困难,中国的航天人 探寻中国的航天发展之路,( )在浩瀚的宇宙中,嫦娥四号降落在行星邻近的卫星,或许看起来 ,但在人类航天史上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一步,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 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石破天惊 呕心沥血 微乎其微 灿烂辉煌 B.石破天惊 兢兢业业 微不足道 灿烂辉煌 C.惊心动魄 兢兢业业 微乎其微 浓墨重彩 D.惊心动魄 呕心沥血 微不足道 浓墨重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因为在航迹中要经过很多撞击坑、环形山,所以只能寻找相对大的撞击坑中较平坦的地方作为着陆区。 B.因为嫦娥四号在航迹中要经过很多撞击坑、环形山,因此只能寻找相对大的撞击坑中较平坦的地方作为着陆区。 C.嫦娥四号因为在航迹中要经过很多撞击坑、环形山,因此只能把相对大的撞击坑中较平坦的地方作为着陆区。 D.因为嫦娥四号在航迹中要经过很多撞击坑、环形山,所以只能把相对大的撞击坑中较平坦的地方作为着陆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为了将科学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努力攻关、大胆创新。 B.他们大胆创新、努力攻关,将科学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C.他们努力攻关、大胆创新,将科学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D.他们为了将科学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大胆创新、努力攻关。
|
8.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中学社团书画社新任社长的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社友:大家好! 今天能当选为书画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和国画。从小学起,本人就惠顾各类书画比赛,并多次荣获大奖,有一定书画造诣。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画过程中,如有疑惑,我一定不吝辅导。也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齐心协力把书画社办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
9. 难度:中等 | |
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奋斗是什么?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答案却非常具体,奋斗是农民在土地上滴下的每一滴汗水,奋斗是工人在车床上造出的每一颗螺钉,奋斗是我们在上班路上迎来的每一轮朝阳,奋斗也是我们曾经倾注心血的每一个日子。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用奋斗换来了今天的一切,在一穷二白中奋斗,中国站了起来;在百废待兴中奋斗,中国富了起来;在困难和挑战中奋斗,中国强大了起来,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民族复兴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世界风云际会的变局之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明确论点,选择典型论据展开辩证分析论证,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