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暑期档,一部反映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电视剧《小欢喜》以温暖又明亮的基调,直指对家庭教育议题的思考,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剧。

《小欢喜》以高考为镜,照见两代人的忧喜、得失和成长。高考,是社会热点话题,事关子女的前程和家庭的未来。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相关的探讨和启发却是文艺作品的灵感源泉所在。《小欢喜》以高考为着眼点,提炼现实社会中既典型又普遍的特征缩影于方、乔、季三个家庭之中,进而引起观众对教育话题的讨论和对亲子关系的反思。作为荧屏前的观众,我们扮演着什么样的父母角色;又或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成为什么样的子女?透过《小欢喜》再来进行自我反观,随之而来的现实启示正在影响更多人。

电视剧创作以现实主义为主调,但当前也不乏部分作品存在脱离于现实、悬浮于社会的状况。“伪现实”剧集或许能占据一时的话题热度,但终究登不上台面,难以赢得观众持久的掌声。《小欢喜》自播出以来,关注度和口碑双向上扬,除了演员高超的演技,还得益于它既还原了生活又不失其鲜活,真实性与戏剧性在其中得到了理想的统合。剧中展现的三组家庭群像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缩影,符合大多数现实家庭的生活样态。他们面临高考压力和代际碰撞不断产生的矛盾,但矛盾之下不变的却是对彼此的关切和深爱。这或许就是中国家庭的真实状态,更是经过锤炼提纯的生活现实。在无限贴近真实生活的同时,《小欢喜》也保持着灵动的艺术感染力。剧中很多细节不断延展着角色的内涵和多面性,进而勾勒出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有如诸种幽默诙谐的台词强化了角色魅力,又如早餐后桌上留下的鸡蛋壳和进门换鞋等点滴细节为作品增加生活温度;关于择校、早恋等议题的聚焦也进一步润色了作品对教育观念的探讨……这些都为这部现实题材剧集的表达增色、提亮不少。

《小欢喜》在揭示中国家庭的种种现实之余,更蕴含着激扬向上的价值观,赋予生活以美好的憧憬。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对于个人成长、教育观念和亲子关系的审视与探讨理应更准确地对接当下的现实语境。《小欢喜》以高考话题切入,通过剧中人物的际遇和成长,折射出时代细微而深刻的改变。方圆遭遇中年失业,放低“政法大学毕业高材生”的姿态去做网约车司机;季胜利回归家庭,改变官僚作风学会温存体贴;方一凡学习成绩不佳,转变思路结合特长参加艺考;乔英子报考航天专业的梦想回应着当下中国航天事业腾飞的步履……剧中人物的成长走向正是当下现实的诸种投射,也契合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这是我们需要的现实主义既植根现实土壤,也张扬浪漫情怀;既折射生活真实面貌,又赋予生活以美好想象。

就像是透视中国家庭的一面镜子,《小欢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你我。当现实被——映照出来,除了生活的阴晴雨雪不定,人生的阴晴圆缺难言,剩下的一个“爱”字足以观照;剧中的每个角色具体而微,从“入困”到“脱困”的过程都以“成长”为过程、以“爱”为最终落脚点,这便构成了“温暖现实主义”的真正注脚。

(摘编自云志《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当代丰富的表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热点话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相关的探讨和启发能成为文艺作品的灵感源泉。

B.当前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市场上也存在部分作品脱离于现实、悬浮于社会的状况。

C.无限贴近真实生活,这为《小欢喜》这部现实题材剧集的表达增色、提亮了不少。

D.蕴含着激扬向上的价值观,赋予生活美好的憧憬,是《小欢喜》获好评的关键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在分析《小欢喜》能收获观众喜爱的原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当前“伪现实”剧集的存在是文章立论的社会背景,文章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C.第三自然段以《小欢喜》为例,正面论证电视剧创作要以现实主义为主调的观点。

D.本文作者主要采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及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推导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让荧屏前的观众透过作品进行自我反观,这样的电视剧也会收获观众的喜爱。

B.《小欢喜》有较高关注度和好口碑,只是因为它将真实性与戏剧性进行了统合。

C.电视剧中的有些生活,不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是创作者经过锤炼提纯的生活。

D.电视剧中折射生活真实面貌,赋予生活以美好想象,这是我们需要的现实主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指出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从整体上看,每年下半年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整体要高于上半年,在节假日、开学以及毕业季,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具体来看,校园暴力、校园欺凌、设施安全、意外伤害等事件为多发事件。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该报告还指出,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占46.23%。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二: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是个全球性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因体貌特征、性别、种族与文化差异等遭受欺凌。在我国,全国检察机关2018年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988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80人。

在我国,对欺凌概念认识不清、处置乏力,一直困扰着现实中的欺凌治理。一些欺凌现象要么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么干脆当作正常“打闹”而不被重视,处理上表现出浓重的“随意化”特点。这既无法形成有效治理,也对被欺凌方的权益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此次综合治理方案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明确了欺凌防治的制度框架。当然,方案再详尽,能否发挥实效,关键还在于能否落实。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材料三:犯寻衅滋事罪,一人获刑四年,另四人被判11个月。这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的宣判,而五名被告人均为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未满18岁的女学生。

2月28日下午15时至晚22时之间,北京市某职业学院的一名女学生朱某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女生宿舍楼内,随意挑选两名女生进行辱骂殴打,还脱光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学的衣服予以羞辱,并用手机拍摄了羞辱、殴打视频,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尽管北京市针对未成年人已经有了成熟的附条件——不起诉的教育感怀模式,但是,情节恶劣且无悔改之人,显然法律的惩戒更适合。

(选自《新闻周刊》,有删改)

材料四“实施欺凌学生可送工读学校”并不是什么新法新规,只是对相关上位法的某种具体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现实中发生的校园欺凌,很多时候都与上述条文所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相吻合,而这也决定了有关法律具备理所当然的适用性。最新公布的“治理方案”再次重申了这一已有的法律条款,自然是期待其能在校园反欺凌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施欺凌学生可送工读学校”之所以能够得到舆论的强烈回响,根本原因还在于现实中反欺凌手段的捉襟见肘。在学校批评教育太软,行政刑事处罚门槛太高的前提下,不少人难免会感叹“拿作恶者没太多办法”。而“送工读学校教育”一项恰好充实了现有的反欺凌惩戒体系,并使之更具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激活这一制度工具,势必会对反欺凌工作大有助益。

可问题在于,这一步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短时间内,工读学校还很难对校园欺凌治理产生直接帮助。这首先是因为现存的工读学校已经少之又少;而除此以外,还有法律方面的限制。《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没有赋子任何部门介入并强制问题学生去工读学校的权力。这意味着在现实操作中,必须经家长、学生、学校三方同意,学生才可转入工读学校——如今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仍然未能就此破局。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校园欺凌有鲜明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语言欺凌是当前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

B.由于对欺凌概念认识不清、处置乏力,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C.校园欺凌是非常严重的不良现象,要采取教育感怀和法律惩戒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

D.工读学校稀少和受法律的制约等原因,导致激活“送工读学校教育”制度并非易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以及区域特点。

B.材料二是从校园欺凌的国际化和中国治理校园欺凌的现状的角度来介绍校园欺凌。

C.为了应对现实中反欺凌手段的捉襟见肘,“送工读学校教育”得到舆论的回响。

D.“实施欺凌学生可送工读学校”是当前唯一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特点的应对方法。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校园欺凌现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铁门缝隙看孙子

东瑞

为了爱的缘故,八十岁的爷爷已经足足一个星期没来看一周岁的小孙子了。为了爱的缘故,爷爷忍着牵挂,浑身不习惯,好像若有所失。他的心情压抑,平时写点日记、小文章消闲娱己,现在,思维的管也如被什么堵塞,无法畅顺起来,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过去几乎三百六十五天的日子,他风雨无阻地跟在老伴、孙子的阿嫲的屁股后面,抓着一把拐杖,将拐杖一点一点触及水泥路面上慢慢前行。拐杖末端点在水泥板上发出笃、笃、笃、笃清脆的声响。

大约走个二十分钟就到儿子媳妇的家。老伴比自己小十几岁,手脚还麻利灵活,协助保姆哄睡、喂粥、洗澡、逗玩……非常称职,爷爷则陪玩、抱一会,呆个半小时就回家了,在家洗澡、小睡、看他心爱的电视节目、上一会网、帮忙老伴煮饭……接近七时,老伴就回来了。

那些日子多么令人怀念啊。

那些日子小孙子长得多么可爱呀。

这个下午老伴出门去照顾孙子后,老头从床上爬起来,径自走到房间的落地长镜前,将上衣脱去,看看赤膊的肉体,那个环绕腰部的“蛇”已经开始结痂,据说结了痂就不会传染了。我好不好去看孙子呢?他拨了电话给当医生的同学,如此这般说了自己的病情进展,对方说,理论上说,结痂后传染期就过了,再说,也不是每个人容易被传染,还要看每个人的免疫力怎么样。不过,还是你自己决定吧!有的家人很介意,那还是省了;如果他们不介意,就去吧。他放下电话,想想自己也不禁好笑,这已经是第三次打电话了。

他穿好衣服、鞋子,准备好拐杖,把门拉开,关门,站在门口思想斗争了好久,心想,我其实还未痊愈,孙子还那么小,万一传给他,我后悔都来不及了,儿子媳妇会心疼着急死了!我还是不去了吧。他又开门折回屋里,坐在沙发上,用手机发了一个短信给老伴,就说自己还是不去了,为了爱孙子的缘故。请老伴发几张照片或拍一段孙子学走的视频过来,他想孙子想得快发疯了。手机响了几下,是老伴发照片和视频过来了。

爷爷将只有一分钟的视频反复看了好几次,那是孙子学走的过程,他怕跌到,双手抓着桌脚很小心地一步步学呢!客厅地面都铺上海绵板,即使摔倒也不疼。

一个钟头就这样好充实地过了。

第二天老伴又将出门。

老头说,看影片还是不过瘾,这样吧,你过去后,孙子如果醒来,你通知我,我过去。但我就不进去了,我站在铁门外,从铁门的铁支缝隙看看他就行了,你抱着他,站在客厅最远的那个窗口让我看。从客厅的窗口到铁门,足足有十五米左右,即使我的病还会有传性染也不可能传到他。老伴说,好的。

第二天下午,老伴先过去照顾孙儿,没事了,就发一个信息给老头:

你现在可以来了,孙子醒了。

屋内的木门敞开着,只有铁门卡着。但从铁支的缝隙可以看到室内的一切动静和摆设。屋内,阿嫲抱着孙子,等着爷爷的到来。

笃、笃、笃、笃……

拐杖触地的声音越来越近。终于在门口停住。

大热天,为怕传染的爷爷全身穿得密不透风,长袖长裤、帽子,为了不袒露肉体,脖子上还围起了长围巾。他戴着墨镜,口罩。一会取下眼镜,从包包拿出望远镜,从缝隙里朝内往老伴抱着的孙子看望,那距离约是十五米左右,约莫十五分钟之久。

你至于吗!老伴见外面的他的打扮,哭笑不得。

当他取下望远镜,屋内的孙子忽然发现了是爷爷,挣扎下地,大叫爷爷爷爷,向铁门爬过来——

爷爷慌了,迅速转身,离去,朝电梯小跑。

笃、笃、笃、笃……

拐杖触地的声音越来越远。终于消失在走廊。

爷爷两个眼眶已满是热泪。

为了爱他的缘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故事质朴生动、亲切感人,作者在情节设置上也是一波三折,文章内容跌宕起伏,对读者具有很强地吸引力。

B.作者善用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例如“爷爷慌了,迅速转身,离去,朝电梯小跑”,这展现爷爷既想见又怕传病给孙子的矛盾心理。

C.本文采取第三人称来叙述,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D.写爷爷向他当医生的同学询问病情的事件,让读者了解了事件的缘由,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主人公爷爷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以“从铁门缝隙看孙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柯,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柯,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节选自《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皇位继位者的人,都是皇帝的长子。

B.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指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二是指山西省。

C.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对中原政权有很大的威胁。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这个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头曼单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丹行事鲁莽,不顾后果。他一回燕国就着手准备对付秦国,缺乏周全的思索。

B.太子丹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当鞫武提出联合他国抗秦时,他以耗时太长而否决。

C.太子丹待友真诚,信守诺言。他明知收留樊於期会得罪秦国,并没有把他打发走。

D.太子丹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他拜见田光时,倒退着引路,跪下来替田光擦坐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2)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张?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并点明地点和时节,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情景。

B.颔联是景静与动景相互结合,作者向读者展现了山中有时喧闹、有时静穆的景象。

C.颈联诗人写所见之景,以“胭脂”和“白雪”作喻,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尾联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心情由悠然到怅然的变化。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3)《荆轲刺秦王》中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_________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         )。国际金融危机      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6%的较高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增长_______,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超出预期,提升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社会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________的动力和活力。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         暴发           态势         滔滔不绝

B.推动         爆发           趋势         源源不断

C.拉动         爆发           态势         源源不断

D.拉动         暴发           趋势         滔滔不绝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

B.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传奇

C.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目的东方传奇,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D.中国经济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世界而言,中国这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自己把事情办好了,就是巨大的贡献。

B.对于世界而言,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贡献巨大。

C.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D.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多数人眼里,垃圾就是垃圾,①___________。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②__________。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志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③__________,如塑料瓶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 就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5G网络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在5G网络下,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它的峰值下载速度可以达到20G/秒,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显示器就可以上网了。随着技术的发展,5G可以为更多的应用提供网络。5G网络可以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些领域要求在高速中保证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即时反应,而5G网络能够达到1毫秒的时延,甚至更低,完全可以为高速运行提供支持。5G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一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充电,这样的能耗将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以及增加更多的设备到万物互联的大家庭。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如果你是现场的目击者,会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