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怀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诋毁英烈的谣言,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心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否定中国历史和现实,否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二是宣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及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正因为形势严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要有一种阵地意识。

如何守护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南京市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加大了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成倍增加,有效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

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个保护、开发、传承爱国主义遗产的良好循环。加大公共投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都要突出教育功能,要让参观者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摘编自蒋芳《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材料二:

在讲好爱国故事这一点上,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困扰。

“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普遍存在。有的展览多年不变,有的解说艰涩难懂,有的摆放山寨文物,等等。这样,很难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爱国故事、历史文化的魅力。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参观旧址、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献资料上,跟不上时代脚步,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很难有时代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拼凑,打造不出品牌特色。讲解方式千人一面,讲解员队伍建设问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大难点。

材料三:

目前,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滞缓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多方位做好延伸和保障工作,提升爱国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要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突显其教育价值,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切实到位,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要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增加,而场馆陈展及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对科技手段、现代化设备设施依赖程度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吃紧。

另一方面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就要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统基地构成模式,还可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科学技术观念教育类、劳动实践体验类基地,尤其应该多建设一些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类基地,如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科研基地,让大家感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摘编自滕军伟《讲好爱国故事,发力何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诋毁英烈,其实质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其危害有否定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中国历史的表现。

B.加大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场馆的保护和利用,能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C.缺乏时代特色、讲解方式千人一面、基地构成类型单一等是我国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的难题。

D.要高度重视学校和媒体的作用,学校组织参观和媒体宣传是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渠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在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突出了教育功能,那么就可能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效果。

B.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普遍存在的“看不懂”“靠自悟”现象,使其丧失了对公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C.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精神、了解爱国人物和事例,只有少数人认为没多大作用。

D.既要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又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如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等基地,这样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请概括说明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原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晒出一片秋实

洪忠佩

篁岭村的日子滑入秋天,家家户户的晒楼便展现出一幅幅晒秋图,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新鲜生动。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走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渔樵耕读”的雕饰。

其实,篁岭的出身平凡,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挤挤挨挨地蛰居在山腰上。在久远的年月里,满山翠竹青松,水口林立着红豆杉、香榧、香樟、枫香,“其地多竹,大者径尺”,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篁岭山陡路窄,很难看到一块宽敞的平地,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两层的结构:墙脚山石砌起,一层大门口朝着路,二层开后门架天桥临着山,屋顶鳞瓦,墙体斑驳,大体是黑白色调,也有黄泥红砖裸露的砖墙。而五桂堂、怡心楼、书院、客馆,无不精雕细刻,称得上是村庄有名的“大屋”。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

秋日的篁岭,天蓝得纯净,树绿得清亮,环境、空气都可以养眼洗肺。村庄一家一户楼堂前的晒栏,几乎都是用16根或者18根杉木从楼堂前抵墙而出,面朝天空,平整,伸展,放上竹编的晒簟晒盘就成了无遮无拦的晒场,当地人称之为晒楼。篁岭人家晒作物没什么讲究,山里种的、地里长的,什么赶上就晒什么,辣椒、紫苏、稻谷、黄豆、皇菊(菊花)、柿子……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他们恨不得把整个山野田地的收成都晒起来。而晒楼上色彩最为浓烈的,当属辣椒和稻谷——粉墙黛瓦,配上那一盘盘红色的辣椒、金色的稻谷,正是一幅明艳而恬淡的画卷。如果说,鳞瓦与马头墙展现的是篁岭徽派建筑的“密”,那么天井与晒楼无疑是村落民居的“透”。在篁岭,农家的收成是不必问的,一看晒楼就知道。秋日里,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她看上去有60多岁,头系方格子的阳袱(头巾)。她把两个或者三个辣椒并拢按在刀板上,一刀接着一刀,刀法娴熟,切下的辣椒一圈一圈的,散在刀板上,水滋滋的,鲜润得很。等装辣椒的竹篮够上一晒盘了,就搬到晒楼上去晒。于是,空气中飘浮着一股辣辣的气味。色泽诱人的辣椒经不住晒,阳光一照就蔫了,原本满当当的晒盘晒簟里便留出了许多空隙。篁岭女人的美是呈现在日常劳作中的,她们永远是晒楼的主角。趁着好天气晒作物,虽然忙前忙后,她们的言谈举止中却有闲适自得的一面。她们觉得生活很简单,日子就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有饭吃有事做就够了。往往,她们关注更多的是一家人餐桌上的鲜香。

从一家两家,到一百多户人家纷纷把晒盘晒簟里的辣椒晒出来,那是何其壮观的场景!穿过高低不平的巷子,平视或者俯视,我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篁岭的晒秋图,感受篁岭人家对农耕文明最原生态的表达。

在篁岭村水口至木坊的青石板路边,有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是的,一茬一茬,田地作物在生长轮回,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奥妙呢?二十四节气石雕的对面,是篁岭人家的开山之作——一层层叠起的梯田,每年秋天,这里都蓄势一场稻浪。在稻子收割的日子里,篁岭人家的晒楼更加丰盈明艳。

晒秋,一个多么形象的词。面对篁岭人家晒出的一片秋实,我看到了村人农耕生活的质朴,以及这片土地的殷实。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徽派建筑的“密”和村落居民的“透”都渗入到篁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忙于秋收,却也满足于这样简单自适的生活。

B.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和层层叠起的梯田,意在说明篁岭人晒秋习俗的因袭沿革。

C.“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的描写,说明“我”对篁岭人的晒秋习俗充满好奇,要一窥究竟。

D.文章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为一体,语言典雅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篁岭晒秋图的赞美之情。

2.文章第二段详细描述篁岭山村的情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晒秋”的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是古代官职,官属祭酒,主管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主要经典。

C.《河》《洛》是《周易》中的“河图”“洛书”,是华夏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他辞让不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 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C. 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D.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一个高冠长佩、品行高洁的高士形象,成为许多人心中屈原的标准形象。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____________、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硝烟弥漫、________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同声相应           艰苦卓绝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B. 同日而论           艰苦卓绝           栉风沐雨      集腋成裘

C. 同声相应           坚贞不屈           筚路蓝缕      众擎易举

D. 同日而论           坚贞不屈           栉风沐雨      众擎易举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所倡导的。

B.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C. 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D. 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是公司某部门向财务部门写的购物申请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部门从去年十月成立以来,国内外活动一天天增多,需要复印的合同、契约、技术资料等文件多的厉害,目前的打印设备压根儿无法满足需求。为便于工作,我们打算再购买一台复印机。行不行,请批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将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验之现实,大致不错。文学是纯净的,以文学钻营的人,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视,他们对孩子关注度分别是:学习成绩、在学校有没有受欺负、思想动态、饮食问题、服装问题。

请从以上几个关注点中,选择一种或多种,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选择的事物之间要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