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尚书》记言直录,不别方语雅言,亦不加裁剪;《春秋》记事简洁,如新闻标题一般;后世文学家对这两部著作推崇倍至,主要是崇其高古,很难说其有多少文学意味。至《国语》《左传》,记言记事写人,尚裁剪,重技法,且开始出现与史无关而于文有益的“闲笔”,其叙述之高明,言语之醇美,较之《尚书》《春秋》,非止一箭之进。到《战国策》,夸张失实之处俯拾皆是,很多记述都是出于文学的考虑,而难以史学的标准衡量,最突出的便是“床笫之私”“密室之谋”之类情景的记述。发展到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出现,这两方面性质同时达到了最高水平,“              ”,言其史传之成就,“              ”,言其文学之成就。然而从《汉书》开始,便预示了与先秦史传文学恰好相反的趋势,即“       ”性质的加强,和“      ”性质的减弱,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史传”与“文学”的分离独立,后世的史传著作便很难再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了。

材料二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智者的游戏。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周边戎狄蛮夷迅速强大,各诸侯国身处忧患之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只有利用强大的军队去征服别国。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毋庸质疑,春秋战国的历史是血染的历史,是白骨堆积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有流芳千古的浩然正气,也有滑稽可笑的荒唐闹剧。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战争却有自身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造就了一大批擅长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个兵家荟萃群星璀璨的兵法盛世。兵家思想正是这一时期战争智慧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他全面总结了以前的战争经验,分析、论述了作战原理,提出了军事上许多杰出的命题,揭示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普遍性规律。内容丰富,见解精辟,不仅对当时的战争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还深远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的军事思想。

战争离不开外交。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人物,被称为“纵横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却往往能取得奇效,纵横家多出身贫贱,苦难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比如苏秦“悬粱刺股”。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狮逼秦废帝号;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地600里;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直至完璧归赵。纵横之士智勇双全,且不乏仁义之辈,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一直被后人敬仰。

1.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A.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文学    史传

B.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传    文学

C.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史传    文学

D.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文学    史传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此书。

B.《国语》是一部国别体著作。主要记录了周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C.《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定,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此书。

D.《史记》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一大批擅长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这离不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

B.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充满了血腥与计谋,但其中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C.孙子倡导的诸多军事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与其善于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关。

D.纵横家在外交上往往取得奇效,他们多出身贫贱,意志坚定,但他们的行为方式为后人所不齿。

4.与例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 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A.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B.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狮逼秦废帝号。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大上海成了孤岛了,一片黑暗笼罩。群鬼出现,百怪跳梁。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横线词语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星璀璨       毋庸质疑       精辟(

B.悬粱刺股       俯拾皆是       滑稽(

C.推崇倍至       朝秦暮楚       血(xiě)腥

D.完璧归赵       流芳千古       荟(huì)萃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A.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

B.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

C.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D.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王之蔽甚矣

C.辞决而行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 B.夫人之力不及此。

C.行李之往来 D.开罪于先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    夜缒出             因人之力敝之

B.乃    度我至军中,公入   侯生屏人间语曰

C.以    且吾不一眚掩大德   终不监门困故而受公子之财

D.之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吾得兄事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各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吾子取其麋鹿,以敝邑       常以身蔽沛公

B.却秦而赵                   沛公霸上

C.师以袭远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D.皆谦而交之                 顺流而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对下列特殊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状语后置

B.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

D.而如姬最幸                 被动句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课文文言语段,回答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为此计者                 为:wèi

B.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当:dǎng

C.沛公奉酒为寿                   卮:zhī

D.张良出,项伯                   要:yāo

2.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项王许诺 B.约为婚姻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为之奈何

3.下列词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 B.秦地可尽

C.吏民,封府库 D.左右欲相如

4.下列对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君与项伯有故?

(4)沛公在?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安”字不相同

B.两个“所以”不相同,两个“安”字不相同

C.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安”字相同

D.两个“所以”不相同,两个“安”字相同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两小题)

①《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②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时,说明了存郑对秦的好处,这句话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令初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好局面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要求不少于150字。(二选一)

① 请你结合现实体验,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经典语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理解。

②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论语•泰伯》中的句子,是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结合你对《论语》以及孔子思想的了解,简要分析句中所包含的学习态度。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鲁仲连游赵,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齐湣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避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鲍焦:春秋时的隐士,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抱树绝食而死。②纳筦(guǎn)键,摄衽(rèn)抱几:把钥匙交出来,提起衣襟,侍立于案几之侧。③倍殡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倍,同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游赵              适:恰好

B.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      上:同“尚”

C.途于邹                  假:假装

D.梁王安得然而已乎        晏:安逸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平原君谓赵王曰     ②击沛公于坐

B.①彼则肆而为帝       ②项王默而不应

C.①始先生为庸人       ②千金为鲁连寿

D.①皆有求平原君者也   ②所贵天下之士者

3.对下列句子所省略的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畏秦,(魏安釐王)止于荡阴,不进

B.所为见将军者,(吾)欲以助赵也

C.不果纳,(齐湣王)不得入于鲁

D.酒酣,(平原君)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见辛垣衍,用世人误解鲍焦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帮助赵国并非为个人利益考虑。

B.齐湣王对鲁、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鲁、薛两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的尊严,使天子之礼没能施行。

C.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D.鲁仲连认为,秦国如果称帝,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力,而换上有才能的人。

5.《战国策》善于刻画人物,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刻画得形象生动。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评价平原君和辛垣衍在文中的表现。

平原君:_____________        辛垣衍:______________

6.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标题“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义”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有皱褶的纱。

1.“玉楼春”,也作“木兰花”,是本词的          

2.本词上片写景,下片言情。下片所言何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历来为人激赏,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2.“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中“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

答:提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4.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推移,一般指时间、形势、风气等方面的移动或发展。我们也可以借其来表现、介绍或评价我们自己的某一段生活历程。

以“推移”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