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河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生周刊:全面二孩时代来临后,0~3岁婴幼儿托育存在哪些问题?

王馨:目前,随着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对应的社会教育服务明显不足,因此出现了0~3岁婴幼儿大多由老人照看的情况。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大部分80后父母需要工作,无法辞职带孩子,只好交给老人。但随着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逐步落地,由老人照看孩子的传统方式也将受到挑战。这意味着照看婴幼儿的工作更多地要由社会托育机构完成。但现有社会托育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民生周刊:那么,我国社会托育机构目前的具体发展情况如何?

王馨:目前,我国托育服务总体目标不明,部门职责不清,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缺位,托育机构建立和服务标准双缺失,社会办托育服务的积极性受到极大遇制。市场上招收3岁以下幼儿的机构,大多以早教为主,主要是为幼儿开设音乐、美术及智力开发的课程,存在费用高昂、上课时间不配套等问题。

我国社会力量办学在经济、财力、场所、人员等方面有着严格要求,托育机构的建立均参照社会力量办学实行,门槛高,缺乏有效学习经验。国家尚未出台关于其他针对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早教中心等)的相关管理规定,过去制定的种种关于幼托的标准,目前已不适合,有些甚至成为阻碍和束缚,这就造成社会力量申请开办托育服务困难重重。

(摘编自《民生周刊》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新野鼎泰高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馨的访谈录)

材料二:

美、英、法、日等国婴幼儿托育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其发展,2018年英国接受托育服务的儿童超3.2万,日本于2019年年底无偿提供公立托育服务。

中国市场方面,从2016年开始,政府在相关政策法规中多次提及发展托育。2018年中国托育幼儿超5000万人,48%的家长对托育服务有需求,中国托育行业得到政策及资本支持;特别是2019年5月10日国务院发布托育行业指导意见,使得托育成为投资热点:截至2019年5月中国托育行业已达成3笔融资,金额达1.4亿人民币,是短期的热点投资领域。

尽管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较为重视婴幼儿托育,但中国婴幼儿入托率仅4.3%,与OECD国家33.2%的平均入托率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托育行业仍需规范,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

[注]OECD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以西方传统强国为主。

(摘编自《2019全球及中国婴幼儿托育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

材料三:

2018年,美国日托机构达826139家,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1.2%,美国托育行业的发展处在稳定期,预计未来也将逐年缓慢增长。

英国已形成0~5岁儿童保育教育统一体系,3岁以下幼儿的保育机构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形式多样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双管齐下。

法国托育行业较为发达,有多种托育服务模式,包括育儿助手、日托机构、住家托育以及其他托育等。其中育儿助手是法国家长选择最多的托育方式(法国每2个婴儿就有1个由育儿助手保育),同时育儿助手是法国日托的保育员核心来源。

日本婴幼儿托育机构主要分为保育园、认定儿童所、地方型保育机构,为0~6岁婴幼儿提供较为全面的托育服务。

(摘编自太平洋亲子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延迟退休政策落地,是中国婴幼儿托育面对的主要挑战。

B.世界传统强国婴幼儿托育行业发展较好,其中日本目前已实现无偿公立托育服务。

C.2016年OECD国家0~2岁儿童人托率前十名中欧洲国家居多,入托率都超过了50%。

D.美、英等国在婴幼儿托育方面各有特色,发展较为成熟,其经验值得我国学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二孩时代,新生儿数量不断增加,社会教育服务明显不足,我国社会托育机构面临发展机遇。

B.因为我国一直以来缺乏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所以社会力量申请开办托育服务面临较多困难。

C.2014~2018年间我国托育行业投资金额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托育行业指导意见后,投融资有望稳步上升。

D.我国婴幼儿人数多,家长对托育服务需求大,加上政策及资本的支持,我国托育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3.为加快发展我国的托育行业,我们可以从传统西方强国的托育产业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辉闪,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哎,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她笑着说。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她带着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长……

一天,台风将来,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在一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她向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人。看到她身边的那把扫帚和垃圾车时,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啊,刚吃午饭?”

“是的。”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真容。此时的地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黑发,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庞。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

“哄我开心哆! 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太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是午餐。早餐五点,午餐一点,晚餐八点。”

“现在几点,知道吗?快三点啦。

“前段路垃圾多,刚扫到这里。”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棵树龄已长,绿叶婆安,树上鸟儿翻飞,叽叽喳喳地间,树下一群阿姨在聊天……

几天后,我胃不舒服,老中医说野木瓜花对肠胃好,城边村有。吩咐我去找。我在村里转来转去,天色迷蒙时才在村边偏僻的一座平房前找到。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我走到屋前,正想敲门,村路上一位阿姨拉着垃圾车,乒乒乓乓地向屋前走来。阿姨开口:“你好,你找谁呀?”

“想找木瓜树的主人。”我笑着回答。

“找这树主人干吗?我就是。”她回到门前,安放好车,解下头上的帽子、纱巾,走近我:“哇,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

“哎呀,阿姨,你家在这?”

“租的房子。进去坐坐吧,我爱人在。”

她随手推开门,打亮厅里的灯。我难挡她的热情,也跟了进去。

此时,厨房传出声音:“回来了,菜马上好,准备吃饭。”

她笑着回答:“有客人呢。”

“好,客人来了,快坐,一起吃饭。”

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这是三间红砖瓦房,旁边厨房另建,瓦面陈旧,但墙壁亮白,地板光洁;家具简单,整齐大方,房间的布置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房子偏僻点,但每月租金三百元,便宜。”她指指厅里分出的一个小间又说道:“这是儿子的房间,他到省城读大学了。”

此时,她爱人开始上菜,三菜一汤:肉片汤,一青菜,一煎蛋,一盘炒花生。阿姨从房间端出两杯酒,笑着说:“这是药酒,我爱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你也尝尝。”

“对,好酒、好酒,我们一起喝。”她爱人勤劳,敦厚热情,耿直语快,看出来他是家里的“主厨”。

席间,阿姨边吃边说。夫妻俩年近五十,原先家在乡下。和爱人一起来做环卫工人是为了陪上高中的儿子读书。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中考考上城里一中。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还好孩子很争气。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夫妻俩陪读工夫没白费。

我问工作状况,她说:“每天早晨六点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她爱人负责清扫另外一个单元,力气大点,完成工作早些,做饭和家务活他全包了。她摸摸爱人的肩膀加上一句:“老公比我辛苦,他还是家里的‘火头军’,里里外外他管着。”说完又哈哈笑起来,笑声穿过瓦缝,在夜空飘荡。

屋外静悄悄,偶尔传来野鹤声音;屋里暖融融,酒香、菜香和笑声交织着,我心也醉了。

她爱人夹一个荷包蛋放在我的碗里:“专讲不喝不行,来,我们干杯!”

……

我告辞。阿姨说:“台风刚过,路面垃圾多,还要加班,我们一块送你出去。”

到街上有几里路,我捧着美丽的木瓜花,跟着他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岔路口处,我向他们轻轻地招手,他们也向我招招手告别。我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往街灯的深处。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简笔描写晚上城市的欢乐情景,交代了下文“我”与“阿姨”相遇的背景。

B.小说连用四个“都习惯了”,表明“我”与“阿姨”“两人生活上都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C.小说画线处屋内的热闹与屋外的寂静形成对比,突出“阿姨”一家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生活。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对“阿姨”的丈夫进行刻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中的“阿姨”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的木瓜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秀,字彦达。秀既长,美风仪,性方静。虽左右近待,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永元中,高祖以秀为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京口自崔慧景作乱,累被兵革,民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值年饥,以私财赡百姓,所济活甚多。

六年,为使持节。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递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时盛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直。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都督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是岁,魏悬瓠城民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即造兵赴之

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甚悦。

十三年,复出为郢州刺史。郢州当涂为剧地,百姓贫,至以妇人供役,其弊如此。秀至镇,务安之。主者或求召吏。秀曰:“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秀有容观,每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治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京师,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精意术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萧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B.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C.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D.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高祖、太祖均可指称开国皇帝。

B.出,文中即“出官”,古代指从京城为官调到地方为官,一般是指被贬谪,其官职级别往往比原先的级别要低。

C.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D.经记,“经”即“经书”,指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记”在文中指杂记,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秀关心百姓。他镇守京口时,面对民众因战事流徙的局面,招集安抚,大行恩惠,还用自己的钱财救活了很多百姓。

B.萧秀做事果断。魏国悬领城民众反叛,萧秀在接到马仙碑请求接应的文书后,不顾大家的意见,立即派部队前往。

C.萧秀施行仁政。他担任郢州刺史时,面对严重的治政弊端,他安定百姓,坚决拒绝骚扰民众的做法,使得境内安宁。

D.萧秀为人宽容。萧秀养的天鹅因为伤害了人而被人用石头砸死,斋帅请求治这个人的罪,萧秀却反对这种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

(2)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园闻蝉,寄诸弟

韦应物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

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注]①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京洛之地任职,后离京外任南谯(今滁州)刺史。本诗就写于此时。②兰省,即兰台。指朝延秘书省。③缄书,书信。④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郊园闻蝉”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寄诸弟”表明诗歌的写作意图。

B.前两联从时空两个方面构成对比,将两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C.颈联写出了秋天黄昏蝉鸣的高亢悠远,这里的蝉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化身。

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由回忆“去岁”的美好写到“此时”的不安。

2.作者闻到蝉鸣后引发了怎样的思绪和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对方“________”。回顾婚姻生活,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________”,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2)屈原《离骚》中,诗人叹息流泪,是因为“________”,但虽然困难重重,只要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诗人将“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话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有丝的贪心,不能凯舰身外之物。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归园田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B.契阔谈讌                契阔:久别重逢

C.可怜体无比                可怜:值得同情

D.淇水汤汤                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还也                                信誓旦旦,不思

B.因击沛公                            步余马兰皋兮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君家妇难

D.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解忧?唯有杜康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赢了,中国女排姑娘们赢了!随着惠若琪一记漂亮的扣杀,中国女排3:1力克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即将落幕之际,中国女排以一场________的比赛,让五星红旗再次高高飘扬在里约赛场。这是一场精彩的决赛,有超七成的中国电视观众在大洋彼岸为中国女排加油助威,而赛场上的女排姑娘们________,用精彩的表现回敬亿万国人的________;这是一场为己正名的比赛,面对小组赛后的种种指责,中国女排顶住压力绝地反击,用淘汰赛的连克劲敌回应________。(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不论输赢,始终永不褪色,这就是女排精神;平常默默支撑,关键时刻能担当重任,团结一致,一往无前,这就是女排精神;任他东西南北风,她们打不垮拖不烂,这就是女排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快人心        不负众望        关注        置疑

B.酣畅淋漓        不负众望        关注        质疑

C.酣畅淋漓        不孚众望        关心        质疑

D.大快人心        不孚众望        关心        置疑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们的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

B.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

C.女排精神从未褪色,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的。

D.从未褪色的女排精神,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果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B.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安排精神。

C.通过女排这次夺冠,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非特神

D.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和任何一项运动一样,_____。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快走1万步,但不宜超过2万步。过量的走路会加重关节负担,使原有的轻微损伤加重。因为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的,所以____,过量活动甚至会使劳损的半月板撕裂。专家表示,许多人虽然每天行走过万步,但都属于“生活步数”,只能起到放松和维持肌肉新陈代谢和力量的作用,____。想要走出健康,强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健步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0月1日上午,喜悦的豪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倾情绽放,新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庆祝70岁生日。此刻,宽阔的长安街上,大军列阵,铁甲生辉;巍峨的天安门前,旌旗飘扬,举世瞩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主席的讲话让全国人民心情澎湃,深受鼓舞。之后在中部战区司令员乙晓光的陪同下乘车检阅受阅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阵阵铿锵有力的口号震撼人心,让人们感受到抗战精神在当代的激情绽放。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有人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有人说: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还有人说:并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这些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读了它们有什么启发呢?请以其中的一句或者综合几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