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高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平等的对待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②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 ③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④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⑤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⑥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B.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 C.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一分—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B.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C.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D.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所以需要引起、请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 B.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而形成宽容、友善、互助等美德。 C.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D.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要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这种现象逐渐低龄化,甚至在小学生中蔓延。社会有关人士建议,加强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明文禁止带手机进学校。 这些建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支振锋提醒,立法落实起来有难度。从执行上来说,谁有权力没收学生带进学校的手机,那么多学生每人每天进出学校都要检查,显然不现实,而且易引发冲突。 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荆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应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手机,但是因为智能手机具有上网功能,而学生们用手机也不排除沉迷网络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立法禁止学生带手机,可以参考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规定。 支振锋建议,要降低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不违背信息时代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个人、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联动起来,个人提高自控力,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学校多组织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社会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好的效果。 (摘编自朱宁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立法该不该禁》) 材料二: 尽管俄罗斯学校没有明文禁止使用手机,但教师们会要求学生尽量少用,保证不会因为使用手机而对学习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干扰其他学生。与此同时,趙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对手机在校园里的广泛使用发出了不同声音。 2016年下半年,专门刊登民众对俄联邦政府提议的“俄罗斯公众倡议”网站曾发出一项禁止学生上学期间使用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倡议。倡议认为,俄学生学业成绩水平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学生使用手机并非用于准备课程,他们更喜欢在互联网上寻找任务答案”。倡议呼吁从立法层面禁止学生在教室和校园中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所学校可设立一个移动设备储存室。“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提高学生知识的总体水平,并激励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倡议指出,禁止使用手机将对学龄儿童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也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交往。该倡议得到了众多网民的支持。 尽管负面声音日渐增多,但此间也有专家认为,手机最终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完全取决于个体。有使用手机能获得超出学校课程的额外知识,有人则仅用于娱乐目的,还有人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 (摘编自韩显阳《俄罗斯: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遇挑战》) 材料三: 据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全美范围内对1000多名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父母的青少年子女大多存在睡眠问题,而深夜里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是主要原因。 美国硅谷是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摇篮。美国媒体《商业内幕》曾报道了一对在硅谷从事高科技行业的精英夫妇的故事。这对夫妇共有两个孩子,分别为10岁和12岁。尽管这对夫妇所在的公司从事研发高科技产品,但他们却没有给孩子买手机。孩子有时可以在家长的手机上玩游戏,但每周只能玩10分钟。这对夫妇认为,他们知道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手机,但希望尽可能推迟这一天的到来。这对夫妇所代表的一类父母正是十分清楚科技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深度,他们才担心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焦虑或者抑郁。报道显示,这些父母为防止孩子从小接触电子产品,自己会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下班后则把手机丢在一边。 (摘编自汤先营《使用手机,美国青少年遭遇“严重干涉”》) 1.下列不属于主张限制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者所依凭的论据的一项是 A.学生使用手机并非都用于准备课程,他们更喜欢在互联网上寻找任务答案 B.有人使用手机能获得超出学校课程的额外知识,有人则仅出于娱乐目的。 C.智能手机具有上网功能,学生们用手机不排除沉迷网络的可能性。 D.电子屏幕产品可能对使用者心理产生不良的深度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罗斯国家目前为止没有明文禁止使用手机,但是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受到限制。 B.对于怎样解决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控制适度正确使用是基本共识。 C.材料三引述硅谷从事高科技行业的精英夫妇的家教经验,以诉诸权威的方式说明限制手机使用的必要。 D.在管理孩子使用手机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强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又强于社会引导。 3.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带入课堂,带人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规定背景及其意义做简要说明。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绩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忍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接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 “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他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车店的青年人和姚纳同为社会底层的人物,所以面对姚纳的倾诉,他并未同之前的乘客一样打骂姚纳或是显现出不耐烦,但他的表现和那些乘客一样,都对姚纳很冷漠无情。 B.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作者借此表现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强烈地渲染出沙皇俄国社会的世态炎凉。 C.本文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了风雪严寒中的几幅画面。这些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画面连缀起来却展现了一种发人深省的悲剧性。 D.小说结尾处,姚纳把心里话向马倾诉,而马向他的手上呵气,这一情节暗寓着姚纳的“苦闷”得到了暂时缓解,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上还是存有温情的。 2.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请结合人物形象“车夫姚纳”和“祥林嫂”来分析二者的相通之处。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宋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身言书判:吏部选官的一关,其内容,先试书判,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再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苦须言辞辩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奇增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2.下列对古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含有“贬谪、平级调动”之意;文中是指升职。与“升职”意思相近的文言词语还有起、进、擢等。 D.致仕,意为辞官退休。致,交还,仕,官职。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还有致事、致政等词,与乞骸骨、乞归等意思较为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昊结盟后,他察知危险,建议注意黄河以北城防;枣强河决口,洪水逼近冀城时,他不肯迁走,以此来安定百姓。 B.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时,指出了拒受忠直之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了皇帝之心。 C.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受到太守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让他担任侍御史。 D.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如果不是刘平解围,那延州城一定不能守住,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 (2)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俊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 黄景仁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感怀诗,诗人在凄冷的雨夜独守空斋,内心百感交集。 B.全诗开头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百感”引出下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新”字,表达出诗人快要见到家人书信的喜悦之情。 C.颈联想象深夜的雨或许会变成雨夹雪,担忧第二天薪柴要涨价,自己的生活没有着落。 D.尾联“柴门寒”“倍思亲”写出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加倍想家,思念亲人;尤其岁暮天寒,更显凄凉。 2.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中国女排夺冠频频登上热搜。为什么说频频呢?因为在这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不败战绩成功__________________,再次登顶夺冠。“十一连胜”庆祝“十一”国庆,这是中国女排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祖国也回馈给她们以最好的嘉奖:在刚刚结束的国庆游行中,中国女排压轴出场,乘坐“祖国万岁”彩车亮相国庆游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写给女排的贺词中,“女排精神”又一次被提起。这个词,对“90”后们尤其是“95”后或许并不如他们的父辈那一代熟悉,然而就是这样一批以“90”后为主力的女排队员,在第一代“女排精神”代言人——郎平教练的带领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__________________。从1981年女排第一次拿下了世界冠军,将近30年的时光已经过去,神州大地发生着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但是女排精神依旧长青,永不__________________,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 1.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折桂 薪火相传 惊天动地 褪色 B.折桂 口传心授 翻天覆地 退色 C.卫冕 薪火相传 翻天覆地 褪色 D.卫冕 口传心授 惊天动地 退色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郎平将女排精神如火炬一般传递了下来,并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B.将女排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且如火炬一般传递了下来 C.郎平将女排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且如火炬一般传递了下来 D.将女排精神如火炬一般传递了下来,并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个词,“90”后们尤其是“95”后或许并不如他们的父辈那一代熟悉 B.这个词,对“95”后们尤其是“90”后或许并不如他们的父辈那一代熟悉 C.对于这个词,“95”后们尤其是“90”后或许并不如他们的父辈那一代熟悉 D.这个词,对“90”后们尤其是“95”后或许并不如他们的父辈那一代熟悉
|
8. 难度:中等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必须坚持①________,厕所是供人使用的,最终目的是让如厕者感觉到舒适、方便。为此,②________,比如男女厕蹲位的比例合理设置问题,设计第三方厕所,供妈妈带小孩或其他特殊群体使用;③________,及时抽出异味;开发节水技术,增强冲水效果;推广安装脚踏按钮等,不仅让使用者感到便捷,而且维护者操作容易。
|
9. 难度:中等 | |
认真观察下面的坐标曲线图,按要求答题。 (1)这个坐标曲线图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2)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变化的趋势。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2)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 (3)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所给的材料内容,以“我与中国梦”为主题,写一篇学校升旗仪式上的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