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民心测评 儒家将“天命”和“民心”捆绑在一起,一代代学者不断积累,创建出一整套浩繁的政治学、伦理学理论。要言之,《尚书•泰誓》中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以总概儒家的“民心”诠释之道。以此来证明天命与民心之间的关联,告诫君王,江山社稷非为个人私产,乃是替天看守,只有得民心,才能得到天命,失去民心则失去天命。在这样的逻辑下,很合理地推导出“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孟子•尽心下》)这种理念当然不能等同于现代政治理念中的“主权在民”,但将民心、民意,与终极的仲裁者——天,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掌握最高权力的君王,有着强烈的制约意图。 那么,如何观测民心渐失、天命将终呢?在没有现代选举制度和中立媒体进行民意调研的前提下,政府的公信力以及言论自由程度是观测民心变化的一个比较现实的指标。“民无信不立”是古代中国评价一个政权的公信力最有名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政权在民众中公信力产生危机,甚至说完全破产了,那么就可以说其执政“民心”正在迅速地流逝。古代社会,官府公信力产生危机,甚至破产的一个最显著的社会现象就是:流言甚至“谤言”肆虐,而官府陷入了“塔西佗陷阱”(亦即当一个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在没有现代传媒业的古代,民间歌谣、段子、流言不失为统治者观察舆情的重要参照系,因此中国周代天子派采诗官摇着木铎巡行天下,收集歌谣,以观执政之得失。到了西周后期,厉王暴虐,国人苦不堪言,于是民怨沸腾。周厉王采取的是掩耳盗铃的办法,派人监视百姓,不许散布对其不满的言论,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似乎天下太平。可结果是国人暴动,厉王被放逐,凄惨地死在山西霍县。周厉王的倒行逆施、钳制言路,也为后世奉献了另一个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钳制言路,必然失去预警机制,统治者容易飘飘然,总觉得自己英明伟大。秦以后,周朝的封建制被废除,皇帝直接统治的疆域比秦以前广阔得多,人口也多得多,照理说,其对民心得失的观测难度更大,可是后世不少帝王,采取的却是“防民之口”,直到王朝灭亡时才明白民心早就失掉了。 孔子、孟子等先贤对民心和天道的论述,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未诞生前,有着相当的价值,可作为执政者的镜鉴。真实的“民心”“民意”得不到呈现,为官者必然沉浸在自己营造的繁荣稳定假象中。如此下去,等承认民心尽失时,为时已晚。就如清末摄政王载沣等满蒙亲贵,到了不得不退位时,才悔不当初,清朝末代皇帝在《退位诏书》中也说道:“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其实就是承认自己已经失去了民心。 在中国古代,依照先贤的教导“民心”可以测评得八九不离十。怕就怕,自毁预警机制,失了民心还不承认。 (摘编自《历史的倒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将“天”与“民心”“民意”紧密相连,对封建君王有明显的制约意图。 B.古代,官府陷入“塔西佗陷阱”意味着这个政权遭遇公信力危机甚至破产。 C.靠“钳制言路”维系的“民心”“民意”只能是虚假的,“民心”早失,觉时已晚。 D.孔孟等先贤对民心与天道的论述,如今仍有可作为执政者镜鉴的重要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儒家“民心”与“天命”相关联时,将儒家的理念与现代政治理念作比较。 B.文章采用先分论后总论的写作思路,论述了中国古代民心测评的依据、途径及意义。 C.文章运用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例子,论证了钳制言路必定会失去民心。 D.文章末尾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从反面论证了真实的“民心” “民意”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这种理念是儒家创建“民心”测评重要的理论依据。 B.民间歌谣、段子、流言是古代天子观察舆情的重要参照系,据此可观执政之得失。 C.真实的“民心”“民意”无法呈现,执政者必然沉浸在繁荣稳定假象中,不会清醒。 D.“民心”可测评得较准,但是有的执政者却自毁预警机制,失去民心而不自知。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如今,中国互联网已全面进入移动时代。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居全球之首,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超过 51.7%的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巨大的用户市场促进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的深度介入,人们手中一台台智能手机,织就出一张世界瞩目的高速信息网络。这无疑重构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让生活更精细化、智能化、网络化,也促进中国社会治理进程的变革。 以此为契机,中国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移动政务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依托移动互联网广泛覆盖和精准定位等优势加快向街道、社区、农村等延伸,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推动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运用移动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提高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社会 治理水平。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7月5日) 材料三: 新浪科技:你曾提出5G智慧手机,要手机与AI相结合。5个月后的进展如何? 秦飞:首先说进展方面,这段时间主要工作是AI、5G怎么融合,做了进一步的技术框架的分解。作为终端公司最重要的是寻找5G应用场景,在这些场景下提供智慧化服务。要识别场景并提供恰当的服务,首要的便是智能运算,智能手机将具备深度学习能力,通过高 性能低成本的5G网络,智能手机将与网络中的各级智慧运算中心进一步沟通交流,互相协 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 新浪科技:你们常年研究通讯,现在的手机在哪些方面有缺陷? 秦飞:具体来说,在终端省电和电池寿命方面,目前的终端产品都有功耗过大的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终端省电的技术。经vivo研究人员大量测试发现,终端省电主要在大 量无用、冗余、频繁的监听、测量,检测功能方向上,这方面将会有改善空间。 (摘编自新浪科技对vivo 5G研发总监秦飞专访) 材料四: 世界5G大会举办的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各抒高见,为听众描绘出5G时代城市的崭新面貌。 复旦教授宋梁说,在5G时代有望实现智能停车,“你直接离开,车自己停好;取车时按 一下,车自动开出来”。“人在远端能身临其境感受现场,直接在家里开会。”宋梁说,“它还能打通线下实 体店和电 商之间的 壁垒;在线上有实体店的 体验。”他认为 ,看病和上课也可远程进行。 “景区里的人员、设备,特别是IoT设备通过5G全部连接,把走失者的照片传输上去,就可以找到他的位置。”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说,“景区里大量的无人车、无人餐厅、无人超市通过5G设备进行互联互通。” 郑志彬说,未来的旅游可能是无人机+5G+AI,让你站在房间里感知某个区域的风景。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象头,通过5G,实时传导到VR眼镜。未来的公园,通过5G支持的物联网打造“慢行系统”,有自行车绿坡、智能无人公交车、无人售货车、智慧灯杆和电动车。5G时代,某个地方冒烟会被无人机及时发现,并且通知应急中心做出反应。 仇保兴认为,5G虽只是一个超级联接,但它使新的模块、模型、大数据、AI和VR都变得轻松平常,而且组合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11月 25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最高峰后,连续两年下滑,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这种下滑趋势有望在三年后得到改变。 B.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大,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这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的深度介入提供了契机。 C.目前智慧手机研究进程是5G怎样与AI相融合,但首先要解决当前手机终端省电和电池寿命方面存在缺陷的问题。 D.5G时代有望实现智能停车,身临其境地远程开会、看病、上课,还能打通壁垒,在线上也可有实体店的体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预计在2023年-2025年间,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迎来5G换机潮,2025年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或将达到2016年水平。 B.移动互联网广泛覆盖和精准定位等优势推动移动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农村等延伸,这样可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C.要手机与AI结合,作为终端公司最重要的是寻找5G应用场景,智能运算速度决定能否识别场景,终端公司据此提供服务。 D.5G时代,智慧城市不是梦想,而是正在走来的现实。5G是未来社会创新的催化剂, 和我们城市的规划、发展和管理分不开。 3.请根据材料概括5G产业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平视的草垛 刘星元 我无法平视那些草垛。在深秋,甚至比深秋更为深邃的季节,它们三三两两的割据一方,如一个村子中不同姓氏的家族分布一般,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它们像伟岸的兵勇一样拱卫着人间的部落,拱卫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 其实这是必然的——在人间的秩序里,人们凭借自己的血液和姓氏分庭立户,散布于村庄的不同方位,作为人类的附属之物,那些草垛必然跟随着人的安居乐业而落地生根,又必然跟随着人的腾转挪移而改变自己占据的那一片土地。人走到哪里,它们就会跟随到 哪里。 无数个深秋,我们心存敬畏,驾着丰收的马车,驾着载着粮食和柴禾的马车,小心翼翼地从已经分娩的土地上穿过,并且告诉自己,决不让任何一束柴草留在风中。那些满载柴草的马车又高又大,每一辆都是一座向着村庄缓缓移动的山丘,山丘之上,最高的那一束柴草在夜空中往往篡夺着神的权威。这样说绝对没错—唯当此时,它就是神,是我们全部的丰收和幸福。在神的庇护之下行走,我们何其丰盈富足,用尽力气的我们都带着甜蜜的疲惫,顺从地低下了头。而这些堆在马车上的柴禾,转移到村庄周围,就是我们称之为草垛需要仰视的山峦。 我总是朦朦胧胧看到那些以从草垛里抱来的柴禾为脚的炊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行走。我没敢顺着炊烟往下看,因为我知道,炊烟之下,就是我的母亲。她和任意一位家乡的母亲一样,面对生活,她从来都是低着头,不看高处。 那么,炊烟之上是什么呢? 我想起多年前的深秋,我们——我和姐姐躺在草垛之上望向天空的情景。在我们看来,草垛那么高,高过了村庄里的任意一间屋子,高过了卧在远处的任意一座山,高过了我们能攀爬的任意一种高。可是和高处的天空相比,它依然不够高,甚至不能用不够高来表述,只能说低,甚至更低。 那时候,我们手握着五颜六色的糖纸,隔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颜色的糖纸看天,我的糖纸是什么颜色的,天空就是什么颜色的。多富有呀—我的口袋里就躲藏着那么多五颜六色 的天空,那些云朵就是一大块一大块的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它们勾起了我们心里的甜,那些甜像温润的牛奶一样铺满了我们的整个童年。无数个黄昏,我们就是以这样一种最接近天空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展览着我们自己的天空。那时候的天空才叫天空,那时候的云朵才叫云朵。它们的美和好,让我多少年都念念不忘。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我觉得和草垛相比,需要借助高高的草垛才能抵达幸福的我们,何其低矮呀。是的,在人世,我们何其渺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草,活了死,死了活,生生死死,不绝不灭。那些以草为骨,以草做肉的草垛,高了低,低了高,高低之间,赓续有道。而我们却不过是一粒尘埃,起了伏,伏了起,起伏不定,身不由己。 幸好我们还有草垛相依为命。或者说,幸好还有草垛为我们续命。在村庄,只要还有一座草垛高高耸立,就能燃起我们心中的火焰,就能支撑起我们,托举起我们。 我们常说,草民。是啊,草民,草野之民,如草之民。我们的祖先何其智慧啊,他们老早就已洞察出我们与草木之间不同寻常的联系。他们把草和民连在一起,一起生,一起死,一起摇曳,一起繁衍。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与草一起卑微。愿意和草一起卑微,我想,祖先们一定不是自轻自贱,而是对每一棵草都心存感激和敬畏,他们甚至或许觉得,与草木为伍都是一种高攀,草在民上,敬重草木至少也该是在敬重自身。草木为柴,草种为粮,一棵草就是我们活着的依据。 我真的无法平视那些草垛。我心里的草越来越少,心里的火也越来越少。心外的火却已开始燃起来,此起彼伏,遮天蔽日。田野之上,再也没有人愿意驾着马车送那些大批大批的禾木回到村庄,以草垛的形态继续活着。它们被机器推到庄稼地边的废沟里,一把火后,燃成一团灰,那些灰,甚至都不能与土地混在一起,它们与天地各据一方,渭泾分明。我真的无法平视那些草垛,即便我想去平视甚至仰视,也无法再从口袋里抽出那些五颜六色的天空了。天空一任空着,天空之下,草垛全无;天空一任空着,天空之上,再无炊烟行走。 没有草垛拱卫着的村庄多么孤单。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家乡以后大概都不会再有萁豆相煎的景象了。那些被煮熟、煮透的粮食,它们已经和自己的秸秆骨肉分离得太久了,而且还会更久下去。然而,这骨肉分离的景象又该称之为什么剧呢? (摘编自《散文》2018年第 3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开篇将“草垛”喻成乡村的“家族”兵勇”,它们拱卫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与乡民生活密切相关。 B.“她从来都是低着头,不看高处”是因为母亲们勤恳劳作,为了家人的生活奔忙,对生活没有期冀与幻想。 C.本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草垛”为载体记述生活点滴事件,语言质朴却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D.文章结尾引诗句抒情,意蕴丰富,含义精警。尾句以问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耐人寻味。 2.结合全文说明“草垛”的含义。 3.请简要赏析文章划线的句子。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父仁俨,入蜀仕王氏,为丹棱令。蜀平,补渭南主簿,累迁永和令。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 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 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 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 科名自伐,甚重之。储宫建,兼右谕德,转度支郎中。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 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B.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C.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D.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B.丁内艰:古代称妻子为内人,丁内艰指对妻子离世的委婉说法。 C.郎中:隋唐迄清,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次于尚书、侍郎。 D.储宫:封建时代的太子被称作储君,所以储宫指太子的住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杨砺是个孝子。他的父亲去世,他连续几天断绝了饮食;母亲生病,他就弃官回家照顾母亲。 B.杨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梦见有人预言他四十年后会建立功业,后来果然得到了世宗的重用。 C.杨砺为官清廉。他租赁的住宅位于狭小的陋巷,皇帝的车驾不能进去,只能步行到他家为他哀悼。 D.杨砺的文章世人评价不高。他虽供职翰林,但行文却不够简洁,拟写的诏书更是被看见的人笑话。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 (2)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挂冠 谢枋得① 玉皇殿下卸恩袍,羞见冥鸿惜羽毛。 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 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道迹高。 次第秋风到兰菊,归家痛饮读离骚。 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曾担任六部侍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鸿雁爱惜自己的羽毛,相比在“玉皇殿下卸恩袍”的自己很是惭愧。 B.颔联“有心”与“无意”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无奈。 C.颈联诗人面对时弊,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向往山林闲适的归隐生活。 D.尾联“读离骚”有诗人借屈原自比之意,可见诗人即使挂冠,仍心系家国。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挂冠”的原因。
|
6.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走在光阴的轮回中,常常会唤起我们对那些美丽诗文的记忆。清秋时节,登山临水,秋声悲凉,归鸟疾飞,你会顿觉杜甫《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何等传神;阴沉冬日,置身于冰封雪盖的大漠戈壁,你又会不由得惊叹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对雪原的描写是何等贴切!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果像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的雄心,结局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国会不顾中方多次 交涉和香港社会强烈反对,通过所谓“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一些政客出于搞乱香港以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图谋, 公然为香港暴力犯罪分子张目撑腰、给乱局 ,这种危险之举,严重违背道义和公理,必将付出代价。 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当下香港最紧迫的任务。看看世界上那些发生骚乱的地方,社会的后果都是人权与民主遭到巨大破坏。一段时间以来的香港,就出现了这种令人痛心的状况—暴力犯罪分子有恃无恐,制造多起 的恶性伤人事件,甚至导致无辜平民死亡;商铺被打砸抢烧,交通大面积中断,学校停课,广大市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受到严重损害和威胁。试问,哪一个文明社会能够容忍野蛮暴行?哪一个法治社会能够放任肆意 破坏?哪一个国家的民众不希望和平安定呢?( )只要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就能保持香港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才能维护香港广大民众的福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严正 火上浇油 失序 令人发指 B.严肃 煽风点火 失当 令人发指 C.严肃 火上浇油 失序 甚嚣尘上 D.严正 煽风点火 失当 甚嚣尘上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止暴制乱,民心所向,文明所需,法治所依! B.民心所向,止暴制乱,文明所需,法治所依! C.止暴制乱,文明所需,法治所依,民心所向! D.止暴制乱,法治所依,民心所向,文明所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才能提高香港广大民众的福祉,才能保持香港社会长期繁荣稳定。 B.只有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才能保持香港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才能维护香港广大民众的福祉。 C.只要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就能维护香港广大民众的福祉,就能保持香港社会长期繁荣稳定。 D.只有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才能维护香港广大民众的福祉,才能保持香港社会长期繁荣稳定。
|
8.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语境,写出相应内容。 在辩论赛上,正方的观点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反方的观点是:历史题材影视剧不可以“戏说”。下面是正方一辩阐述的三条理由,请你从反方一辩的角度写三条理由 予以反驳。每条理由不超过40字(不包括标点符号)。 正方一辩: (1)历史枯燥,以“戏说”的方式可以增加趣味性,便于记忆; (2)中国古典名著都可用虚构、夸张、想象的表现方式来呈现,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又怎么不能“戏说”? (3)“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收视率高,更受观众欢迎。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题为《空对空》的漫画,请简要说明漫画内容,并点明漫画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语句连贯,通顺,不超过100字。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篇》 ②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之傲。 —管仲《管子•乘马》 ③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韩愈《五箴》 ④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司马光《资治通鉴》 ⑤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吕本中《官箴》 ⑥险事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周恩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