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不仅是一种理性的普遍律令,同时它还以追求自由为目的。尽管如此,很多人仍然认为道德法则在实际生活中乃是一种约束、限制,康德对此指出,道德的自律实质上代表的正是自由。 自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奋争与追求的目标。在电影《勇敢的心》中,威廉临死前那一声裂人心肺的“freedom”感动了多少颗灵魂。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自由的意义等同于不受任何约束,将各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与责任看作是束缚的枷锁,总是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够挣脱捆绑住风筝的线,幻化为天空中任意翱翔的鸟儿。于是,青年人把反叛视为争取自由的斗争,他们反文化、反社会、反家庭、反对一切与自我意愿相违背的规则;如果这还仅仅是年轻的躁动与不成熟,那么那些以自由的名义来中饱私囊、骗取利益甚至是伤害他人的人,就不能不说是一种罪恶了。人们对自由的误解如此之深,以至于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而行。” 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西方学者将哲学中自由的本意与《圣经》中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形相比。亚当与夏娃原本生活在一片安宁之中,在伊甸园里,没有选择,没有思想。这隐喻了人类没有自由的史前时代,人们受到自然的制约,其行为也一并交由自然负责——只要听从自然的发落就能够享受到无尽的果实与欢乐。但是,从偷食了智慧之果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拥有了鲜明的自我意识,这表征了文明时代的兴起。从这一刻起,人从自然的管辖中脱离了出来,人类的主人不再是上帝,而是他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被赶出伊甸园,这说明人享有了真正的自由。也正因如此,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人类在脱离了上帝制约的同时,也失去了上帝的庇荫。可见,自由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它的终身伴侣正是责任。歌德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自由的意义是做自己的主人,而道德的目的是善本身,正是在这一点王,道德自律等同于自由。可以说,真正的自由就是道德的行为。人们对善的选择、对道德律令的遵循正体现了人们做自己主人、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自由意志,这正是孔子形容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道德律令以自身为指向,向人们呈现出一个完全独立于动物性、超越了人的全部感性世界以外的独特生命;人们在追求善的行为中,摆脱了感性欲望的束缚,从而抵达自由之境地。如果可以套用富尔克关于正义与自由的名言,我们就会这样说:“道德和自由互为表里,一旦分割,两者都会失去。”当一个人在实践中不能选择道德行为时,他必然是受制于一切关于快乐、舒适、利益乃至情感等感官欲望的束缚。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就说明他是一个能够为自己做主能够为自己负责、一个可以自由而不受限制地选择行为方式的人。 总之,全部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人自身为目的,诸如自杀、说谎、不去发展自己的才智、不去帮助别人,凡此种种行为都意味着对人自身尊严的伤害与诋毁,这对于一个自由的人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 (节选自王梓《道德是一种义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众人认为道德法则在实际生活中是约束、限制的认识,康德指出道德本身代表的正是自由。 B.青年人为争取自由而选择反叛和那些以自由的名义来欺骗伤害他人的行为,都有罪恶的成分。 C.人类偷食智慧之果,从自然的管辖中脱离出来,拥有了鲜明的自我意识,表征文明时代的兴起。 D.道德律令不从属于动物性,以自身为指向的道德律令构成了超越人的全部感性世界以外的生命独特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形与自由的本意作对比,对自由的含义进行了恰当而形象的分析。 B.文章第三段采用了引用论证,其中用歌德的名言论证了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是真正的自由这一观点。 C.文章第四段从自山的意义和道德的目的出发,指出道德自律等同于自由,这也就表明真正的自由是道德行为。 D.文章从人们对自由的误解写起,再到自由意义的探寻,最后论述自由与道德的关系,层层深入,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用亚当夏娃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自己主人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B.在人类行为交由自然负责,人类听从自然的发落就能享受到果实与欢乐的时代,人类的自由是不完整的。 C.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他就能摆脱快乐、舒适、利益乃至情感等感官欲望的束缚。 D.一个自由的人应该珍视尊严,他绝对不能容忍诸如自杀、说谎等行为来伤害与诋毁自身的尊严。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成千上万的法国人跪倒在地上,面对燃烧的巴黎圣母院一直在唱赞美诗。法国人没有想到,这座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安然无恙的神圣建筑,会在今天遭遇一百年来最大的损失。整座建筑受损严重,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和木质塔尖被全部摧毁。幸运的是,重要文物“荆棘冠”、古老的玫瑰花窗得以幸存。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于1163年奠基,最早建造的是歌坛,随后是中殿和十字耳堂西侧。西立面是在公元1200年建成的,后部的尖塔直到1245年才完工。十字形耳堂的北立面约完成于1250年,南立面在8年后动工建造。教堂的全部工程于1345年最终完成,历时180多年。整个工程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光是为了打造它的屋顶木架,工人们就砍掉了21公顷树林、1300棵橡树。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严格按照黄金分割比,其整个立面与被壁柱、装饰带分割而成的8个矩形单元为相似形,且同为黄金分割比的矩形,看上去和谐、匀称,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迷人的。 (宗诚《法兰西伤痕》) 材料二: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就宣布,巴黎圣母院肯定要修复,“它是我们的文学,是我们的艺术,是法国人的艺术想象力的代表。”马克龙表示争取在5年内完成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他还称“可以考虑加入现代建筑的元素”。然而马克龙想要重新设计巴黎圣母院的想法引起法国内外的巨大愤怒。民调显示,64%的法国民众希望完全依照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材料,将巴黎圣母院恢复成原先的状态。 文物保护专家约翰·罗斯金称:“换了甲板的古船还是古船吗?建筑遗迹也应有它的尊严,我们拒绝赝品。失去的艺术应该让它永远留在记忆里。”建筑师维奥勒·杜克则主张从原建筑师的构思出发,用类似的手法进行完善、甚至是再创作,提出了不抱残守缺,而要创造性修复的思想,以此重现历史建筑原初的精神风貌。 一边是争持不下,另一边修复方案早已是百花齐放。法国团队提出了一个带黄铜面板的玻璃天花板和一个供游客参观的屋顶空间的方案。英国团队建议混合中央楼梯周围的拱门和球体的造型重建尖顶,看上去像一座清真寺。斯洛伐克团队建议设计了一个加长的轻质塔顶,塔尖顶部有一束直射上天的光束,代表重塑哥特时代的精神。荷兰团队则给出了一个以防火塑料构筑平顶的方案,使用这种再生塑料代替木材,可以有效解决木材供应和防火这两个“不能承受之困”。 (王海松《圣母院的未来》) 材料三:要想尽可能修复成先前状态,找到完整的历史文物资料及留存的建筑档案等至关重要,巴黎圣母院有专门的修缮专家团队,这些专家将成为修复的主力。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将涵盖石材、木质屋架、屋面的技术金属构件和各种技术设施等等。不仅要恢复大教堂的外部环境,还要检查结构要素。根据目前消息,石质哥特结构体系和构件在遭受高温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相比较而言,这部分修复难度可能是最大的。修复团队警告说、现在的建设能力足够支撑重建,但是很难找到足够的石匠等技术工人。要修复巴黎圣母院,资金需求是巨大的。除了政府拨款,法国的民间基金会已经开始为巴黎圣母院修复筹集资金。很多民众自发通过互联网捐款:法国的诸多顶级富豪愿意为修复工程提供巨额捐助,总额甚至超过资金需求总量。 (《修复巴黎圣母院有多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于上万法国人为大火中的巴黎圣母院跪地祈祷,可见巴黎圣母院在法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B.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精品,它的美妙和迷人源自于它的立面设计遵循黄金分割,彰显了和谐、匀称之美。 C.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灾难发生后立即宣布修复圣母院的重要原因。 D.斯洛伐克团队的修复方案最符合建筑师维奥勒·杜克的主张,但与大部分法国民众的想法相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荆棘冠”和古老的玫瑰花窗等重要文物,巴黎圣母院受损严重,几乎被完全摧毁。 B.约翰·罗斯金赞同马克龙修复圣母院的提议,但是反对在修复中加入现代建筑元素的建议。 C.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出人意料,但是事实上,这场火灾的隐患在圣母院修建时就埋下了。 D.在如何修复巴黎圣母院的问题上,大部分法国民众比总统马克龙和几位专家都更为保守。 3.根据材料内容,部分法国人想要将巴黎圣母院修复成原先的状态,主要会遇到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散说名利场 二月河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怎的,我变成了文人,而且是名人。这就“抖”了起来,会议坐前排,作文有约稿,动辄在报上、电视上晃晃。随之而来的是,即便去商场逛公园也能招来四周异样的目光,引来众人好奇的围观。 这固然是一种风光体面,然而我受不了。为了浮名虚利,丢掉最原始本能的自在,拋却恬适悠游的天性,连嬉笑怒骂发脾气都要锱铢必较,或自矜于“身份”形象,或迎合媚取于众人。若将这些放在“心秤”上一称,我立即觉得不划算。 虽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仔细考审去,大英雄固然极少,真名士更是寥寥。乾隆皇帝下江南,见扬子江上樯橹如林,舟船似梭往来,对随侍的圜空和尚说:“好多的船!都航到哪里去呢?”圆空回说:“老衲住锡在此,每日只见两条船。一条名船,一条利船。”乾隆对此回答大为赞赏。 这位大师算是有思想:人生在世“名”“利”二字,咬定了这两条,大抵说得不会太差。只难为老和尚在码头上望河悟禅,竟能对世情参详得如此透彻。 然而,若是站在一个更宏观、更世俗的角度,求实地看,这个说法又不准确了。为名缰利索所缚的,大抵只有商场、文场两种人以及与此类人相关的人情事物。那些蛰居穷乡僻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妇,谋一箪食、一瓢饮的艰辛劳作人,是否可划为图名逐利之徒,大可值得怀疑。 可否这样说,大多数人图温饱、图小康,这叫“生存场”;一小群已不忧生存者,出而竞争,是谓“名利场”。“生存场”中的人挣扎出来、进入“名利场”者尽有,从“名利场”败落下去,回归“生存场”,或者隐藏深山野林当隐士,吃“名利场”留下的利息的也不少。 这里很难“全面阐述”其中的升降沉浮,也很难对各个位置、种种态势厘清类别。单就“名场”里就分了“宦海”“文场”“艺场”等等,还有各个场都有的红角黑角、幕前幕后、帮忙帮闲,诸此种种不一而足。里边各角色况味不一,就如文章开头说的,“做人难”就是——你想好好的,平常人平常心做平常事——比如穿一件外观不甚雅,其实十分柔软舒适的旧棉袄转悠,比如领纽未扣便打了领带,比如一身西装却配平底布鞋,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人月旦评(注),你说会很好受吗? “生存场”的人会说:“我乐意。” 我听贫贱之交说过,不加解释,只是莞尔。这毕竟是一种富贵愁,有点像达官贵人发愁没时间写诗,吃惯了鱼肉想一口老咸菜,宾馆里住腻了向往鸡鸣犬吠的乡间农舍。 《梦溪笔谈》中讲一个得意的“红翰林”,他给皇帝起草诏诰,写了几稿都未能使圣上满意,沮丧出朝,见一个穷叫花子在墙根下晒暖捉虱子,非常悠闲,无忧无虑。这个翰林就欣羡得不得了。但他毕竟没有放弃他的官位去讨饭,我也不可能放弃我的几部书的著作权去拉板车。就人类本来的面目而言,其实就是在追求一种不可能的完美。富有富的愁,穷有穷的愁,如此而已。 二者皆愁,就一样了?没有那回事。功名富贵、天球河图、金人玉佛都归有权势者和富贵风流名士所有,尽管有“愁”,也还是趋之若鹙。若穷了,就叫“穷愁潦倒”身上衣、口中食都成问题,那一点悠闲潇洒自在,在饥肠辘辘中恐怕也“抖”不起来。 尽管如此,在谋到一定的稻粱,有一份稳定的衣食,我还是想把心更贴近一点破屋里的潦倒人,把目光多注视一下底层引车卖浆之辈,一是可以使自己的心心哭像个人,二是更能安贫乐道。 文人也有这个级那个级,被名利枷锁套得死死的。上睥下,下趋上,蝇营竞奔。 我历来不大恭维文人,成了文人,又惴惴于自己真的堕落了。已经有人说我“狂”,按我自己的说法,是“嚣”。我以嚣避嚣。之所以“避嚣”,除了觉得太费心,人格付出太多,也真是怕了“那众人”。无论事业成就大小,在人前总谦虚“哪里哪里,不敢不敢”的,左右不过是这一套,真要“不吝赐教”起来,没有几个不色变的。 和特别杰出的人不好打交道。交个阮籍那样的朋友,一句话说错,甚或碰巧他吃醉酒昏头厌与人语,就翻白眼儿;就是李白,让你给他脱靴磨墨,恐也使人不堪忍受。阮籍傲睥狂放,“口不臧否人物”;李白诗才豪放,你读读他的《与韩荆州书》,还有一股可怜兮兮的媚气。文人朋友只可坐而论道,真有敌人雄赳赳打来,没准儿他就先逃了。 算了,先打住了。 (有删改) (注)月旦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场”的人乐意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人月旦评”,是因为一旦通过“月旦评”,就可以提高身价,远近闻名,从而走入“名利场”,声名显赫。 B.作者引用《梦溪笔谈》“红翰林”的故事,意在拿红翰林不能放弃官位与自己不能放弃著作权进行类比,进而说明人类始终在追求一种不可能的完美。 C.在阐述了名利场和生存场的区别之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名利观,即希望自己在获得一定的名利之后,能够把心更贴近底层引车卖浆之辈。 D.文章从作者自身经历写起,不仅引用历史传说、文人轶事,还从商场、文场等不同角度来论述形形色色的“名利场”,体现了文章“散说”的特点。 2.文章在论述“名利场”的同时,还提及了“生存场”,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 3.文章结尾作者评说文人的“名利玚”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注),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受诏作之。以大木彫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马先生之巧,虽古八输般、墨翟,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删改) (注)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蹑:织绫机上的踏具。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B.有裴了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C.有裴子者/上国之土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D.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B.给事中:秦置,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封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唐宋以来,居门下省之要职,掌侍从规谏之职。 C.京师:国都。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同时,“京”与“师”常并称“京师”,指称“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工的文书命令,与“敕”“表”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钧改革织绫机,提高生产效率。他认为旧式的设计费力费时,就对织绫机进行了改进,改用十二个蹑后,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奇妙的花纹。 B.马钧制成指南车,赢得天下赞誉。他在与人争论古代有无指南车之事遭到嘲笑后,亲自实践做成了指南车,高明的技术令天下人钦佩。 C.马钧改造百戏,使其活灵活现。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这样上层木偶就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表演,变化无穷。 D.马钧首创发石车,在军事上做出贡献。他把石头挂在制作的木轮上,利用机械带动轮子飞快地转动,把大石头接连不断地发射到敌人的城楼上。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2)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老将行① 王维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②。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①本诗节选自王维七言歌行体诗歌《老将行》,全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老将军年轻时的骁勇,第二部分写将军被迫归隐后的清苦生活,这里是第三部分。②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前方战事紧急,“老将”在贺兰山一带布阵设防,率领将士抵御外敌。 B.“节使三河募年少”写受皇帝之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一带招募青年入伍。 C.“耻令越甲鸣吾君”句用“越甲”指来犯的敌人,此句意为“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 D.王维的这首边塞诗风格豪迈健朗,有“盛唐气象”,与其山水田园诗有着明显的不同。 2.诗歌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塑造“老将”这个艺术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6.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屈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离骚》,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等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声和文人情怀的佳句,而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岳阳楼记》)的民本思想也被后人铭记。古重民生,今更重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吸取古人智慧,用中华诗词诠释当下中国“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推动社会和谐、民生幸福而“上下求索”。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________。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杜甫特殊的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迕三月,家书抵万金”,“(①)”。他还能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________之势。李白常用风驰电掣、________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如“(②)”,“三年笛里关山月,五国兵前草木风”。杜诗的风格向来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这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________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秋兴》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③)”。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风格的另一面是“萧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了这一特色,如“(④)”。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在后世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同时出现在盛唐的诗坛上,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奇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提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腾挪跌宕 B.凝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跌宕起伏 C.凝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腾挪跌宕 D.提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跌宕起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B.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C.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等而下之,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D.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3.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
8. 难度:中等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①____________,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②____________,最初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说:“年,熟谷也”如果说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代叫做太阳年。我国古代的历法全年总共354天。《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句有六日”,实际上四季循环的周期约为365 日,比354天约多11 日,积三年就相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③____________,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白然季节大致调和配合。《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就是这个意思。
|
9. 难度:中等 | |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请在下列场所后填入对应的楹联序号。 A.满室鼎彝罗秦汉 一堂图画灿云霞 B.故作轩窗挹苍翠 要将弦诵答潺湲 C.法云广萌无遮会 慧日高悬有相天 D.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E.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①文庙________ ②刻印社________ ③书院________ (2)请为书画社拟写下联。 上联:粉黛染山川秀色 下联:________________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一项评选活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一直都会评选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汉字。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 2019年度汉字评选大幕即将开启,请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比较以下汉字,从中选出你心目中的中国年度汉字,并阐述当选理由。 盘 共 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