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釀、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盡》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区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时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枯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B. 《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对古代工匠进行了歌颂,把工匠放到了二十五等人的至高地位。

C. 民间文化很多,但工匠文化被广泛认同和尊重,成为民间信仰的重委组成部分。

D. 朱熹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和提高,认为凡人为之事,皆应精益求精。

2.下列时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既谈了“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又谈了它的内涵,还谈了它的延伸。

B. 文章第一段概述“工匠精神”的成发展,后文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

C. 第二段先总说“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然后从“王天下”的有巢氏、燧人氏和民间工匠两个角度分别闻释。

D. 第四段先讲了“工匠精神”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城,然后以文化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技多不压身”等朴素的认知是中国工匠形成敬业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

B. 赵翼、孙中山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引申都超越了原本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范畴。

C. “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这两个词既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又是“工匠精神”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证明。

D. “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这一密码目前正在经历一场热潮。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季羡林先生二两三事

季羡林当年在清华时他旁听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渐渐地萌发了对佛学的兴趣。他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他的影响,我不会走上现在的这一条治学道路,也同样来不了北大。”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10年,准备回国。得知陈寅恪其时正在英国治疗目疾,他马上给陈先生写信汇报自己10年来的学习研究情况。陈寅恪一听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即复长函致季羡林,奖掖、鼓励了他一番,并云拟将来推荐他去北大任教。是年秋,季羡林带上用德文写就的论文,遵陈寅恪之嘱,先到南京中央研究院拜见北大代校长傅斯年,旋赴北平叩见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

季羡林到北大后,受到优厚的礼遇。陈寅恪不久也由英国回到清华。这期间,季羡林写了一篇《浮屠与佛》,读给陈寅恪听,陈大力赞赏,立即将文章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文章一发表季羡林就声名鹊起,晚年的季羡林,仍不时拜读陈寅恪的诗文,他总觉得自己“还未能登他的堂奥”。1995年,陈寅恪在“文革”中被折磨至死的25年后,中山大学举办“陈寅恪学术研讨会”,季羡林做了长篇发言,阐述陈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成就,给予其极高的评价。

如果说陈寅恪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拍板接纳千里马的老板。季羡林到北大后,瞬间(10天)由副教授擢升为正教授,兼东语系系主任。尽管与胡适的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仍有较为密切的接触。作为系主任,他要经常向校长请示工作,胡适那时在编一份学术副刊,季羡林又是撰稿人,因此,季是校长办公室的常客。他们共事3年,令季羡林印象最深的是胡适的为人特别亲切和蔼。

在学术上,胡适与季羡林亦有交往,甚而是切磋。季羡林说,解放前3年,他只写过两篇比较像样的学术论文,其一是读《胡适论学近著》受启发而写的《浮屠与佛》。另一篇《列子与佛典》定稿后,季羡林即呈胡适审正。胡适挑灯夜读,立即复信,予以肯定。胡适离开大陆后,对季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关注的。1999年季羡林赴台访问,友人告诉他,胡适曾对台湾“研究院”李亦园先生说过:“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1985年左右,季羡林偶见一报纸发文章批判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觉得有失公允,毅然写了篇《为胡适说几句话》,当时有人劝止他发表,季羡林仍坚持发了。1999年季羡林访问台湾,拜谒胡适的墓陵,献了鲜花,行三叩大礼。回来后他写了一篇长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文中特别愧疚地写到10多年前写的短文《为胡适说几句话》,连“先生”两个字都没有勇气加上。

张中行先生认为,季羡林先生一生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最难能的是朴厚。他的家虽然房间还算多,但大都成了书库,剩下的几间生活用房,也是陈旧简单,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都是最简单不过的陈设。而季羡林的布衣粗食,更是让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印象深刻,他永远是穿布衣制服,是那种很耐穿的咔叽布料做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工友,绝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那样大学问和社会地位的著名学者。

(选自《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百度百科)

②即使“文革”期间当门房时,他仍然暗自怀揣小纸片,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令人感动的英雄人物传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季羡林因为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季羡林不会走上后来的治学道路。

B.留德回国,季羡林写信给正在英国治病的陈寅恪先生,汇报他十年的学习研究情况。得到陈寅恪的鼓励和提携,旋即推荐季羡林到北大任教。

C.因为陈寅恪举荐,季羡林的《浮屠与佛》得以在权威的学术刊物《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上发表,所以,季羡林在北大声名鹊起,并受到优厚礼遇。

D.季羡林觉得有人批判胡适有失公允,于是撰文替他说话,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未称呼胡适为“先生”,十余年后拜谒胡适墓时感到深深自责。

2.张中忠行认为,季羡林一生“最难能的是朴厚”。其朴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季羡林先生被称为公认的一代大师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 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

C.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 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 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 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中主旨及诗人高尚情操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同学一直自责于过去没有好好努力,认为现在就是追赶,未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陶渊明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告诉我们,过去就过去了,但未来是可以积极有为的。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纯萃        明火执杖        战战兢兢         面面相觑

B. 辖制        没精打采        各行其是         不磷不缁

C. 歌颂        娇阳似火        祸起萧墙         集思广义

D. 车蓬        堂而皇之        哀声叹气         束手就擒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②喜欢石头体现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不同流俗的思想和坚若磐石的个性,当然也寄托了他向往晨夕风露、阶柳庭花、餐云卧石的生活。

③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④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⑤就笔者管见所及,迄今尚未见到以“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开发”为研究主题的文献。

⑥“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散文全面繁荣,许多评论家摒弃述而不作的陋习,纷纷提出有个人见地和研究价值的观点学说。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孩六月,慈父           用于小邑

B.程氏妹丧于武昌        蒙国恩,除臣洗马

C.况修短随化,终于尽      外无功强近之亲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抚孤松而盘桓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国某地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 的调查数据。请将下面的图表转换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请仿照示例,在以下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从两个不同角度解读。

(备选)《书愤》《边城》《陈情表》

(示例)在《祝福》中,我们既看到了以鲁四老爷为统治者的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也读出了社会底层普通劳苦大众的冷漠与不觉醒。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永舫院士告诉我们:苦难的岁月在我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同时又给予我许多改变命运的机会,由于我的热爱、用心、努力、认真,我用勤劳的双手,也能创造出逆境生活中的美好。

美术老师在国旗下的寄言热情洋溢:我每天都在寻找生活中的美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一种美好,高楼林立、人来人往是一种美好,有些同学认为校服单调乏味,但在我眼里你们穿上以后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蓝色精灵。

三毛说:“黄昏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能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心灵的灯,在喧嚣中熄灭,在宁静中光明,只有在宁静的时候,我们才更容易触摸自己的心灵,一首诗,一幅画,一杯清茶,一抹晚霞……都是生活中的美好。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明确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