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日,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C.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D.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传统节日——重阳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老年节”,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 B.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文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 C.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密不可分。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不朽魅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B.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C.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不衰,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隔断文化精神命脉,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 D.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
|
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加林天还没有明时就离开县委大院,怕别人看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 B.“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表明高加林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C.“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这一句古老的歌谣,使高加林感受到了强烈的谴责力量。 D.“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一句,作者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高加林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中父老乡亲的形象特点。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28日正式公布该校“双一流”建设方案。这份方案提出了北大从现在至2048年的“三步走”建设目标以及未来的学科建设项目布局,旨在全方位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围绕这些建设目标,北大还制定了“30+6+2”的学科建设项目布局:面向2020年,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推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面向2030年,部署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推动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此外,面向更长远的未来,学校还将布局和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北大表示,未来几年学校将紧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通过在人才培养体系、人事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学术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期建成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形成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的管理体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北京大学公布“双一流”建设“三步走”方案》,新华社北京2017年12月29日电,有删改) 材料二 大学孕育大师,大师成就大学,这一话题自中西方产生成规制的、能称之为大学的机构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当今中国“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更需呼唤大师。 在“双一流”建设的热潮中,大师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标杆、灵魂和旗帜,因此我们更需呼唤大师。一所学校有无大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质量和向一流大学的迈进程度。大师的学术与人格双重魅力在学生中具有天然的感召力、亲和力,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专业教育和人格熏陶的不可替代的力量,也是引领和感召青年教师形成师之为师境界的无形力量。 可以说,“双一流”建设既不能缺“大楼”,也不能缺“大师”,这是全面衡量一流大学或学科的一体两面,是一种完整的追求。但相比较而言,人的因素是更重要的,人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力量,人的潜能一旦迸发出来,是任何物质条件所不能取代的。 (《“双一流”建设更唤大师》,2017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三 清华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强调了“4个学科领域+20个学科群+8个独立学科”。将现有11个学科门类整合为工程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生命科学与医学4个学科领域。工科在持群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的创新,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理科要进一步提升水平,努力取得原创性、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学术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学科要进一步强化基础,争取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生命科学和医学在进一步突出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此外,还拟从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传承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着力改革。 材料四 记者: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流的大学文化对“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新百年,清华也提出了“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发展思路。未来,在文化建设上,清华怎样布局? 邱勇:大学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机构,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文化传承,没有文化的独特性,很难成为一流大学。形成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挑战。100多年来,清华大学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与传统。“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凝练新时代的清华精神,加大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研究、文化教育、文化实践、文化环境、文化传播等工作,加快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持续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和校园文化氛围。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培养一流人才》,2017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向未来,北大将布局和建设一系列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B.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的目的是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推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C.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提出的建设方案中,都包括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内容。 D.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清华大学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着力学科建设,力求在“双一流”建设中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学科,并注重研究的创新性、突破性等。 B.大师的学术与人格双重魅力在学生中具有天然的感召力、亲和力,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专业教育和人格熏陶。 C.人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力量,在当今中国“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应以大师来衡量一流大学或学科。 D.大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机构,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文化传承,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
|
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心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遇到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迟到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変徴:古代音乐的七音之一。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凄凉悲壮。 C.中庶子:官名。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D.《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对回报太子之事早有谋划,知道秦王最需要什么。 B.太子丹在国家危难之时,急欲让荆轲为国效命却又对他不忍心、有不舍之意。 C.樊於期为解燕国之患,又报自己之仇,深明大义,勇敢献头。 D.从文段可以看出荆轲不仅仅是一个武夫义士,还颇有智慧谋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也指隐者。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将“隐者”与“隐沦”做对比,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中“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 C.颈联巧用设问,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全诗通过对隐者所在的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
6.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告别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了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世人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搀扶年迈的老人,你选择了敬老;拾起地下的香蕉皮,你选择了爱幼。对此______,你就选择了漠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进修后,穿越了重重艰难险阻,放弃了____ _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献计献策;( );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刑场上放弃最后一次生存的机会,______;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了追寻世间真谛而抛弃了君主的______生活。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置之不理 衣食无忧 视死如归 锦衣玉食 B.不屑一顾 养尊处优 视死如归 雍容华贵 C.不屑一顾 衣食无忧 舍身取义 锦衣玉食 D.置之不理 养尊处优 舍身取义 雍容华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的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不去领美国的救济粮 B.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C.朱自清,现代著名文学家,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D.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拖着久病的身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这些人的选择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B.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理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C.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理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D.虽然这些人的选择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
8. 难度:困难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叫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①_____,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②_____,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③_____。
|
9.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2017年12月15日截稿,请各位同学尽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竞赛通知) (2)冬天已过,云南即将迎来旅游的旺季。在这里,我谨代表单位向鄙省发来贺电,预祝新的一年云南旅游业节节攀升,再创佳绩。(祝福信息) (3)据报道,2016年共有362位民警在工作中丧命,4913人负伤。对此,公安部表示,警察的执法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支持。(时事新闻)
|
10. 难度:中等 | |
根据材料作文。 青春的季节里,有鸟语花香,也有风起雨落,我们渴望以真实平常的自己与自己的同龄人沟通,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与社会沟通;现代生活中,沟通是一种体验,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是一种本领。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