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 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 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 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 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 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 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 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 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乃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等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luò]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甫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1.下面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B.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C.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D.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2.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代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座北向南的。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南面称孤”,而把称臣叫作“北面称臣”。大臣们一般面向北而坐,按官位高低以东往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居右,官位低的居左,这也是古代“右为上”的道理。

B.古代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后来泛指高官贵爵;其中“侯” hóu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C.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本文中的“布衣”就是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

D.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连“死”都有不同说法。其中“崩”指天子之流死掉,“薨”用于诸侯,“卒”用于士大夫,而“死”一般用于庶民;由尊到卑是:崩、薨、卒、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等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秦朝末年在进攻咸阳过程中,张良设计打败秦将攻陷秦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如因其解击之。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1.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就其中一方面加以分析。

 

四、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胸襟和至死不悔决心的句子是                                      

3)《雁门太守行》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句子是: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雪夜的故事

(日)太宰治①

那天一早就下起了雪。

由于之前替侄女小鹤制作的裤裙已经完成,那天放学时,我便把它送到中野的叔母家去。叔母给了我两片鱿鱼干当礼物。等我在吉祥寺站下车时,天色已变暗,雪已积了一尺多深,而雪仍毫不停歇地静静落下。

一直到家里附近的邮筒,才发现腋下夹着的鱿鱼干纸包已经不见。虽然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但至今尚未掉过东西,一定是晚上在积雪的路上跑跑跳跳,才把东西弄掉的。我很泄气,本来还打算要把它送给嫂嫂的。

我的嫂嫂今年夏天要生小宝宝喔!听她说肚里有了小宝宝之后,常会觉得肚子饿。我一直无法忘记最近嫂嫂跟我一起清理晚餐残余时小声地叹着气说“嘴好馋,好想吃鱿鱼干”的情景,所以那天偶然间从叔母那边拿到两片鱿鱼干后,便兴奋地想把它带回来准备偷偷拿给嫂嫂吃。可是,鱿鱼干丢了,真不知如何是好。

众所周知,我与哥哥嫂嫂一同生活。哥哥是个脾气古怪的小说家,由于年到四十还默默无闻,所以一直都很贫穷。他总会嚷着时运不济,却一点也不帮着做家事,使得嫂嫂连男人粗重的工作都得做,真是非常可怜。

有一天,我义愤填膺地说:“哥哥偶尔也该背着背包去买菜。外面的先生大多都会这样做的喔!”他马上生气地骂道:“混账!我又不是那样低贱的男人。我们一家就算是饿死,我也不会那样不知羞耻地出去买东西。那是我最后的骄傲!”

我的父母亲都是东京人。由于父亲长年在东北的山形办事处工作,所以哥哥和我都在山形出生。父亲在山形过世时,母子三人再度回到东京。前些年母亲过世后,现在就变成哥哥、嫂嫂及我的三人家庭。因为我们没有所谓的故乡,所以没办法像其他家庭那样,可以托乡下送来食物。一想到如果将那两片鱿鱼干拿给嫂嫂,她不知道会有多高兴,我就觉得自己很差劲。

我叹着气,重新撑起伞,试着仰望阴暗的夜空,此时雪花就像百万只萤火虫般,狂乱地飞舞。好漂亮啊!道路两旁的树木都覆盖着雪,沉重地垂着枝头,树身仿佛在叹息般,偶有微微地抖动。这一切简直就像童话世界一样,我内心突然有一个奇想,想把这美丽的雪景带给嫂嫂。比起鱿鱼干,这说不定是更好的礼物。

哥哥告诉我,人的眼睛可以储存风景。于是,我放弃鱿鱼干,在回家的路上,尽可能地眺望周围美丽的雪景。不只是在眼里,一直到胸口,都藏有纯白的美丽景色。回到家,马上对嫂嫂说:“嫂嫂,快看我的眼睛。我的眼底藏有最漂亮的景色喔!”

“什么?怎么了?”嫂嫂笑着站在我的面前,把手放在我的肩上。

“眼睛到底怎么了?”

“哥哥曾告诉过我。在人的眼睛底下,会残留刚刚所看到的景象。”

“他的话别放在心上,都是骗人的。”

“不过,只有那事是真的喔!我只相信那个。快,快看我的眼睛。我看了很多很多美丽的雪景回来。快,快看我的眼睛,这样一定会生出有着雪般美丽肌肤的小宝宝喔!”

“喂!”就在这时候,哥哥从隔壁房间出来,“与其看顺子那双无神的眼睛,看我的说不定还会有百倍的效果!”

“为什么?为什么?”我突然很憎恶哥哥,好想揍他,“嫂嫂说过看哥哥的眼睛,胸口会不舒服。”

“才没那回事。我的眼睛可是看了二十年美丽的雪景。我在山形一直住到二十岁。顺子还没懂事时就来到东京,根本就不知道山形美丽的雪景,才看了东京这样的小雪景就激动,真是无聊。我的眼睛可是看了百倍、千倍甚至连自己都觉得看腻了美丽雪景,说什么都会比顺子来得更上等。”

我懊恼得想要哭泣。此时,嫂嫂救了我,她微笑着静静地说:“但是,你的眼睛里除了有几百倍、几千倍的美丽风景,同时也有几百倍、几千倍肮脏的东西啊!”

“对啊!对啊!比起优点,缺点也很多呢!所以眼睛才会变得那么昏黄污浊,嘿嘿。”

“胡说八道。”哥哥把脸一板,又钻回隔壁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去。

[注释]太宰治,日本作家(1909-1948),本文选自他二战时期创作的短篇集《女生徒》,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我”的两片鱿鱼干的来历,即叔母给的礼物,换个角度理解,这也是“我”帮侄女小鹤制作裤裙的劳动所得。

B.文中的“偷偷拿给嫂嫂吃”一句说明“我”是背着哥哥做的,这表明在家里“我”和嫂嫂的关系亲密,而和哥哥的关系疏远。

C.哥哥在家里不帮忙做家务不说,连男人粗重的工作也不做,如背包去买菜,这说明他是个好吃懒做的、只知道埋头写小说的作家。

D.生活在东京的“我们”赶上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个年代,要想摆脱困境的方式就是托乡下捎来食物,可是这种方式在我们家是行不通的。

E.作品描写的是小人物的生活,却能以小见大,展现时代的特点;“人的眼睛可以储存风景”,虽只是奇特的想象,却为小说增添了不平凡的艺术效果。

2.小说中多次对雪进行了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塑造“我”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4.“我”和哥哥,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写,而是一辑一辑的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拆来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E.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2.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请结合文本,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

4.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题。为什么说余光中是“逍遥”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         ,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         ,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具有         、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B.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C.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D.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说实话,从孙海平的话里,我们不仅没有捕捉到刘翔近期复出的信号,相反还感到十分诡异。于是心中立即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刘翔是否会就此退出自己的运动生涯呢?

B.有专家证实,香港船家郭先生捞获的巨型枯木系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的珍贵药品沉香,估价可达10亿港元

C.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D.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包头市棚户区时,光屁股男孩意外走红。今年212日,男孩子父亲高俊平在向总理写信汇报迁入新居的喜讯后收到李克强总理的回信。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的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_________,广大乡村则是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规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的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都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20135月,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LED大屏幕上打出了这么一句话。这句标语的原话来自于白岩松在20117月与郑州大学学生的对话,想不到现在把这句话拿来作为标语,引起了轰动。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个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中国邮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含标点符号)。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的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马云、张朝阳、牛根生,甚至《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也都是信奉“一生只做一件事”的。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