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深味与妙悟是研究诗歌艺术的特殊要求。 中国古典诗歌多为短小的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那言外的韵味,尤其需要细细咀嚼。所以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二字,并用以说诗。诗歌艺术是极其精微的,得失往往只在一字之差。而要用语言道出它的精微,又决非易事,就连诗人自己也常为此感到困惑。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曰:“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我们研究古人的诗歌艺术,如果拘于字句的表层意义,而不能品尝出声吻之间字句之外更多的滋味,就无法深入。许多长于诗词的前辈都曾指出吟诵涵泳的重要,在吟诵涵泳之际可以深深品味到诗的意蕴情趣,得诗人之用心。诗歌的品味,既不能穿凿附会,也不能停留在字句上。可以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于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品味到风格,就达到了对诗人的总体把握。 妙悟二字出自《涅槃无名论》,是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悟觉、悟性。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把妙悟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妙悟并不是甚么神秘的东西,我们不妨也借用一下,并赋予它以特定的涵义。我们可以说妙悟是对诗歌的一种超常的感受能力和共鸣效果。诗歌创作需要妙悟,诗歌的阅读、欣赏和诗歌艺术研究也需要妙悟。这和诗的特点有关。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心理,读者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和不同的接受方式。我们有时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诗集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小说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回忆录来读。抽取不同的书,我们的心境不同,心理期待也不同。诗和读者的关系是心灵间直接的呼唤与应和,无须借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以读者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了诗人。我们登上庐山,情不自禁地吟诵“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时自己仿佛成了李白。我们给远方的朋友写信时,信手引了陶渊明的“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仿佛这两句诗是从自己肺腑中自然流出的。当然,小说中的人物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但那是小说家让他所创造的人物去叩打读者的心扉。而诗人却是亲自前来,并把自己的心直接贴在读者心上。所以当读者沉浸在诗里的时候,和诗人已是浑然一体不分彼此了。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需要感受,都可能产生共鸣。而诗的特点规定了诗歌鉴赏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感受能力和共鸣效果。诗歌艺术的研究也是这样。妙悟虽可得之于天赋,但主要还是得之于后天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实践而获得的敏捷性。在正确指导下多读多思,并练习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诗歌篇幅虽然短小但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深入品味更能体会到它的言外之意,从而进一步领会它的精妙之处。 B.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尤其讲究炼字,但是,语言的精微之处,又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都为难和困惑。 C. 读者品味诗歌,容易穿凿附会或停留在字面表层,所以要向长于诗词的前辈学习,通过反复吟诵,就可品味到诗的意趣。 D. 诗歌的品味,要讲究渐进性,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力求能读懂诗歌,而后理清意象、把握意境,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妙悟本用于禅道,是指一种非同寻常的领悟,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把妙悟移用到诗歌创作上,现代研究者进一步拓展它的涵义。 B. 文章引用李白和陶渊明的诗作,意在说明,阅读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妙悟的修为,才可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C. 小说戏剧要借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和读者交流,而通过妙悟,读者可以和诗歌进行直接的心灵交流,把自己当成了诗人。 D. “妙悟”很容易被神秘化,似乎只有天资聪颖的人才能获得。作者指出,多读多思多写,掌握方法,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能达此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游指出“功夫在诗外”,和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表达的意思大体一致,都是强调诗歌艺术是极其高致的,难以用语言道出它的精妙之处。 B.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品读诗歌另一种方式——顿悟,是无师自通式的领悟,妙悟则更强调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鸣效果。 C.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用得好,在于它有声音,而且用了比拟的手法,很生动——这样的分析,就是从语言入手。 D. 民主革命时期,战士们看完歌剧《白毛女》,高喊着口号走向战场;时隔近百年,人们还在寻觅 “荷塘月色”的踪迹,所以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可能产生共鸣。
|
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6月7日,由科大讯飞牵头的863国家高考答题机器人项目内的AI-MATHS高考机器人在成都参加了2017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答完2份高考数学试卷,分别获得了105分和100分的成绩(满分150分)。考试结果显示: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 “未来5至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全球的话语权。”科大讯飞总经理刘庆峰说。 (《安徽日报》2017年6月) 材料二 近年来,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国外以微软、谷歌等为首的巨头们已经抢先一步,国内科大讯飞、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也紧跟步伐。2016年7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人工智能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项列入规划。 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选自人民网) 材料三 人工智能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预言:“未来100年内,电脑将凭借人工智能把人类取而代之。我们的未来就是这种科技力量和人类智慧之间的较量。”1997年,IBM研制的超级电脑“深蓝”在标准比赛时限内以3.5比2.5的累计积分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震惊世界。2011年2月16日,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第三场比赛中,IBM另一超级电脑“沃森”以三倍的巨大分数优势力压该竞猜节目有史以来最强的两位选手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夺得这场人机大战的冠军。理论上人脑的利用率是有限的,但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却要容易开发很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工智能都极有可能在未来比人类更“聪明”。 (选自天极网) 材料四 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在2014年成立了“伦理委员会”,探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观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如果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就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变成“人造烦恼”,“我们不应该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这样就能绕过人工智能“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 汉斯·乌斯克莱特对本报记者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徳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机器人”考试时,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要比逻辑分析能力逊色得多。 B.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在技术实用的层面,人工智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C.面对国际科技巨头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我国科技公司和政府同时积极加入该领域。 D.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坎坷,遭遇过技术的瓶颈,受到过时代的限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极大地决定人类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实力,它受到各国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B.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种种思考和忧虑,这些忧虑反过来促进了人类思考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C.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 D.蒂芬·霍金的预言有些危言耸听,因为人工智能打败人类是低概率事件,更何况我们不会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3.结合材料,请谈一谈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
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 沈从文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的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了。 他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 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真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1933年9月3日,北平(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笑”,“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令读者不胜悲悯。 B.小说叙述时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片涟漪,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 C.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十年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儿子,于是,他用街边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他的父爱,诉说他的思念,并且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 D.小说中多次写到观众,他们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 2.请说说结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这篇小说通过写一个老人玩傀儡游戏,写出了诸多“生的况味”,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生的况味”?
|
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E.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比如,尾联写鲲鹏图南,从情感的慷慨豪迈转为漂泊愁苦。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6.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自然形象贴切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 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_______,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
8. 难度:困难 | |
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可以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
9.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