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强(juè    峥蝾               望洋兴叹    量体裁衣

B.帖(yùn        摈弃            声名狼藉    和颜悦色

C.永(juàn   嬉游       意识(qián      残羹冷炙    梳妆打扮

D.徕(        坐落    沌(hùn        雷历风行    义无反顾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14天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_________了的雄蕊。

②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_________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她第一次听清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在夜晚,在风的_________下“豁啷啷”地歌唱。

④香雪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_________。

A.退化  开拓  唆使  委屈 B.退化  开辟  怂恿  委屈

C.蜕化  开拓  怂恿  委曲 D.蜕化  开辟  唆使  委曲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B.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得其所。

C.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邯郸学步,不敢越雷池一步。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D.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王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应指农历十六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洗盏酌                莫辞坐弹一曲

B.烟涛微茫难求          低眉手续续弹

C.非能水也,而江河  余音袅袅,不如缕

D.凝绝不通声歇          如听仙乐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是故益圣,愚益愚 ③假舟楫者,非能也 ④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⑤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⑥学而大遗  ⑦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⑧鱼虾而友麋鹿

⑨月明星稀,乌鹊飞  ⑩苍山负雪,明天南

A.①④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C.①④⑨\②⑥\③④⑧\⑦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岩限当道者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⑨使快弹数曲

A.①③⑦\⑤⑥\②④⑧\⑨ B.①③⑦\④⑤⑥\②⑧\⑨

C.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D.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巧若拙是体现中国美学基本特点的理论之一,包含去机心重偶然、去机巧重天然、去机锋重淡然等内容,体现出中国美学师造化、轻人工的理论倾向。

大巧若拙的美学观念强调对机心的超越,反对目的性的求取,强调偶然性的兴会;反对先行存在的秩序,强调审美不是对先行存在的法度的实现,而是自在、自由、无所依循的创造活动。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它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技巧的发展,是文明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放,工具的发达,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由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却构成了对人自然真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将人从知识的跃跃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

大巧若拙,不是依人理性的秩序去解释世界,而是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世界本来具有的秩序,去除心灵的粘滞,去契合它。用明计成《园冶》的话说,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创造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方传统的英式园林、法式园林,或是罗马式园林,都强调外在整饬的秩序,要求时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但在中国则重视美丽的无秩序,力求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藏着深层的秩序。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是心灵的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举绳墨,较工拙,这样人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

(选自《七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朱良志)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念,强调的是自然天成,偶然得韵,自然创造,而不能有机心。

B.道家哲学追求生命的体验,主张由对物质的巧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反对对技术的迷恋。

C.道家哲学认为,技术的发展虽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并不能带来人类性灵的解放

D.以天地秩序为秩序,而不以人工为秩序是中国园林立园之本,强调无需人的自然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国园林艺术为论证的主要论据,论证大巧若拙重偶然、重天然的这一美学特质。

B.第三自然段中借助庄子的言论论证了大巧若拙对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这一关系的态度。

C.第五自然段通过与西方传统园林造园林原则的对比,论证了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天成的趣味的观点。

D.文章对大巧若拙的论证先阐释基本内涵,又重点从哲学角度论证其理论依据,最后回归美学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对自然的控制,那么中国园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B.大巧若拙哲学其实是在强调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不是人所给予的意义,不以人的理性为核心,而是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和秩序。

C.中国传统美学完全排斥技术主义,强调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D.中西方在园林造园上有各自遵循的原则,西方园林修直道路、花卉栽种成行成列,追求理趣,中国园林多用曲线体现自然野趣。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自宋州观察推官召为户部郎中。奉使吴越归,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麋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早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三年,迁给事中。明年春,为陕西转运使。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以伦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卢多逊事将发,伦已上表求致仕。明年多逊败,以伦与之同列,不能觉察,诏加切责,降授工部尚书。其子都官员外郎继宗,本由父荫,不宜更在朝行,可落班簿。时伦病不能兴,上表谢。未几,伦再奉章乞骸骨,复授左仆射致仕。上以伦国初旧臣,遽复继宗官以慰其心。雍熙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三卷),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           道:说,讲

B.郡长吏于伦曰                    白:禀告

C.时权要多禁市巨木秦、陇间    冒:违背

D.伦亦尝为母木营佛舍           市: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B.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C.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D.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B.制度,古时含义丰富,可指法令、礼俗,又可指一定的规格。文中指的是法令、礼俗。

C.丁母忧,即遭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礼仪制度需要离职守丧。

D.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即“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伦体恤百姓。扬州、泗州发生饥荒,饥民饿死不少,他力排众议,力劝太祖下诏开粮仓,借粮赈济受灾百姓。

B.沈伦俭朴清廉。宋军讨伐后蜀,任随军转运使的沈伦住在佛寺,粗茶淡饭,拒绝贿赂;东归时,仅有图书数卷。

C.沈伦谨小慎微。沈伦为母亲营造佛舍,担心违规便向太祖说明情况,但太祖认为他这样做并没有违反规定。

D.沈伦辅佐有功,虽未能察觉卢多逊的事情,但太祖仍恢复了其子继宗的官职。沈伦生病不能起来,便上表答谢。

5.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

(2)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梦后寄欧阳永叔

梅尧臣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注释:①永叔:欧阳修的字。写作此诗时,梅尧臣居母丧,即将服阙。欧阳修在京任翰林学士。②常参: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古代早朝时间一般是五更天,臣子鸡呜时即起动身。③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山涛,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山涛曾举荐嵇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先从未入梦时写起,交代自己赋闲已久、安居在故乡的情况,作为梦的背景,属于实写。

B.诗歌颔联承接“安眠向旧溪”而来,主要写了诗人梦回京城与朋友欧阳修相见的场景,整联是虚写。

C.颈联上句写梦后记忆,梦醒之后梦中相见所说之言仍记忆犹新,下句转说人生道理若此,意蕴深长

D.尾联用竹林七贤中山涛、王戎来比欧阳修,以听竹禽啼鸣代指闲散自在的赋闲生活,亦可指诗人自己。

(2)梅尧臣被称作宋诗的“开山鼻祖”,作诗力求平淡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本诗中你读出了哪些“不尽之意”?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蟹六跪而二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迷失

①头发稀少,却梳得纹丝不乱,抹了发蜡后飘出的是雪花膏的香味,两个肿眼泡像熟透了的柿子,短袖衬衫扎在藏青色的长裤里,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仿佛不肯松手似的握得好紧,不晓得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是“丁老七”给我的第一印象。他也就五十岁出头的年纪,乍看上去,一副基层领导的派头,我是在陶瓷厂的包装车间见到他的,此时,刚打响上班铃。许多先他进厂的老同事都跟他打招呼:“丁老七,眼睛都睁不开啦!”而其他人则称他为“老七师傅”,或叫他“丁师傅”。然后,大家叽叽喳喳,说东讲西,一天的工作就宣告开始了。

②“丁老七”方才还在挤眉弄眼和大家开玩笑,转眼间,像变魔术一般,就换上了白色围裙,坐上了铰草凳。我注意到,他的那双手与众不同,巴掌极宽大,像蒲扇,如胡萝卜样粗的手指已经变了形,想来定与职业有关。他铰草动作之熟、速度之快,令我目不暇接。

③按镇上民间的叫法,陶瓷包装称之为“绞草”,几乎所有瓷器都是用稻草来包装的,故在每年的秋收后,便可见到远乡四邻的农民一车车将禾秆运到镇上来卖钱。通常绞草的程序并不复杂,以包碗为例:十只为一摞,先做草把子,把碗理整齐置于草把子上,用草结两头扎紧,再用禾秆卷筒,又扎一次较宽的草结,起到美化效果,最后用篾打几道箍,别上写有品名等级的标识,便算完了。手艺好的师傅绞的草,无论怎么扔都不散,就是从二层楼高丢下去,里面的瓷器也准保不会碱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神。一直以来,纹草师傅是受人尊重的,颇有几分威风。更何况,彼等前辈里还出了个在镇上赫赫有名的郑子木,此公在清嘉庆年间为争取绞草工人的生存待遇,视死如归地穿戴起衙门大堂上烧得通红的铁靴铁帽,用生命换来罢工胜利,也为这个行业刷了金。从那以后,全镇的绞草工人都系一条白围裙,以示永久的祭奠。

④车间主任对我说,“丁老七”是包装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早在六十年代技术等级评定时,最高级为八级,他就评上了七级半。于是,大家都不叫他的大名,直接就叫他“丁老七”了。他的徒子徒孙加起来数都数不清。逢年过节,照行规,徒弟们都会买些烟酒糕点上门去孝敬自己的师父。尤其是在过年时,徒弟们前脚跟后脚地去拜年,他老婆酒糟冲鸡蛋都忙不过来。

⑤在那个漫长的夏天,作为厂团委的挂点单位,我天天都去包装车间,一来二去,我与“丁老七”混得滚熟,中午吃饭就端碗过去陪他闲扯。

⑥直到那时候,我才弄清楚陶瓷行业分工细、派别多,干绞草这行的属杂帮,以南昌人为主。“丁老七”才八岁便入了这一行,从南昌乡下到镇上时,连草结都打不紧,要不是师父庇护,早被老板赶跑了。一个八岁的小孩讨口饭吃实在艰难,好在他勤快,肯吃苦,绞草行的活做了个遍,最后没有哪样不懂、哪样不通。师父师娘都喜欢他,师满后按规矩本可另立门户,他却情愿留在师父身边打下手,领的钱不多,但他倒心甘情愿。后来师父做了老板,他也没离开。

⑦“不跟你吹牛,我是跑过大码头的。”他炫耀地说。他把橱里的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拿出放在腿上,取了一个信封出来,从里面倒出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都是在上海、武汉等地的留影。照片里的“丁老七”穿戴齐整,一副风华少年的姿容。在把信封放回包里时,他又掏出“劳动模范”奖章、“先进生产者”奖状,还有一本《毛主席语录》,翻看扉页,上面有赠送者的签名。“丁老七”得意地说:“不晓得他是哪个吧?跟你说,原来他是我们厂的军代表,好有名,老八路,后来调去北京了!”

⑧掰着指头算算,“丁老七”在这一行干了四十多年。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最出风头的就是为前来厂里视察的首长表演。那次他把餐具、茶具、酒具等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物件混在一起包,不到半个钟头就完成了。然后,他让两个徒弟将包好的这一挂瓷器从一米多高向下丢,摔在地上,然后开包检验,竟无一件破损。首长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技艺高超。“丁老七”一讲起这段,便摊开来与众不同的一双宽大巴掌,眯着一对肿眼泡,沉醉在昔日的荣光中。

⑨可到后来,“丁老七”竟然被废了。听说陶瓷包装实行革新,用纸箱、泡沫取代禾秆,打包机、泡沫板占据了包装车间的显眼位置。“丁老七”对此极为排斥,添了许多无名之火,上班后他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那种叫设备的庞然大物,他钟情的是禾秆,是篾条。好多人都劝他要看开些,要跟上时代,英雄总还会是英雄。可他不为所动,鼻子一哼,说:“老子不做了!”于是跑到厂劳资科办了买断工龄手续,自己选择了下岗。

⑩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厂里见到过“丁老七”。

又过了几年,我在镇上报社门口看见一个保洁员,穿了件环卫工人的黄红相间的马甲,口袋里插了瓶农夫山泉。可瓶里装的是自泡的茶水,泛着啤酒样的泡泡。那人左手拎着可翻动的拉圾箱,右手握把夹垃圾的铁火钳,时不时停下脚步望一眼擦身而过的车水马龙,目光游离飘忽、木讷呆滞。乍一眼,我几乎没有认出这是曾经熟识的“丁老七”。

(节选自于梅坚《瓷器人物》)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我”在包装车间刚见到“丁老七”,到与“丁老七”“混得滚熟”,小说以“我”的视角由远及近地刻画了“丁老七”的形象,使读者对其认识逐渐深入。

B.文中“摊开来与众不同的一双宽大巴掌,眯着一对肿眼泡”与《百合花》中“他的枪筒里……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同属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C.“丁老七”并非其本名,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主要是因为他虽然“一副基层领导的派头”,在生活中却随和开朗,爱开玩笑

D.文中两次出现了“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第一次埋下伏笔,读来令人好奇;第二次“丁老七”打开包,拿出相片回忆往事。前后呼应,构思精巧。

2.本文在第③段中记叙清嘉庆年间郑子木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丁老七”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删去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6日下午,南京33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该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直都在克制;车上的乘客也都保持沉默。

公交车开出几站后,车上的一名姓李(事后才知道)的中学生走到前边,给王师傅送来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

事后,王师傅给人说:“拿到纸条时,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后来,公交公司调取车上的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王师傅、李姓同学、车上的乘客、男性乘客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理”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