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谈论昌耀的诗歌之前,我翻阅了网页上可以查找到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论,有各大博士论文、昌耀先生的追捧者的文章等等,大多给他一个悲情诗人的称号。我觉得他们丝毫不懂昌耀先生。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那么热爱生命的人,不然面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人的离世,要不然面对误读的诬陷,要不然面对两手空空无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烦恼、无回应的爱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杀死多少回,但他依然在不停向上。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流芳百世的桂冠,大诗人的荆冠。上天安排他来完成他应造就的诗歌使命。诗歌的句子不是与生俱来的,句子和词语,是依托在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之中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在一次次打击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与他人的不解,那么谁能获得这些厚重的句子和词语呢?技法固然重要,但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纵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内心是草包,也不过是炫技而已,那样的诗句,机器人就可以造就了,但那根本不是承载灵魂的艺术。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诗的裁剪的程度是一个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继续着。他的不分行的诗歌,其设想的走向又被如今大多被认为是“先锋”的诗人书写着。要读明白昌耀先生的诗,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读,更需要读上一读大西北的文化背景,中国193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 (摘编自若小曼《浅谈诗人昌耀及其<斯人>》) 材料二 我们在读昌耀的诗集时,会发觉其选入的诗歌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 作为研究昌耀的专家,燎原当然更早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当涉及到如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诗作——亦即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时,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写。” 昌耀对其早期创作的“重写”,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种改写“带有根本性,涉及语言风格、修辞手段乃至价值观的调整”。在我看来,昌耀对于自己早期作品的否定和彻底改写,完全体现了他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也体现了他重写自己一生的意志和决心。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确立的“尺度”来严格考量自己。不仅是重写旧作,他还要让那个一直带在他身上的年轻苦役犯重新出来说话,这就是诗集中那些落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则明显写于80年代、并且“属于80年代”的一些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求“救赎”的诗人,那么重写旧作就是他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他要留下一个他自己可以接受、也可以面向未来的一生。纵然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这就是昌耀。他最终要奉献的,是一部他用全部生命铸就的“命运之书”,而非一部面目混乱、良莠不齐的全集或选集。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包括对早期的重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着它独具的词汇学、修辞运作方式、意象系统,还有着它统摄性的精神风骨。更重要的,是有着足够的语言作品作为支撑。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创作,把这一切提升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高度。 “昌耀体”的显著标志,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的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诗论家胡亮也曾这样精彩地描述过他对昌耀的语言文体的印象:“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 (摘编自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材料三 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的问题上,昌耀给我们作了示范。他不仅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汉语气质纯正,更主要的是,他凭一己之力,为汉语诗歌开辟了另一条路:用生命与脚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脉联系。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觉中滴出来的诗,必然是带着体温的诗,有生命痛感的诗,才能揭示自己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这样的诗,发出的必然是纯正汉语的声音。 昌耀固守青海高原,在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建立的语法关系,打通了汉语诗歌本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任督二脉。广袤的青海高原,因为有了钉子一样的诗人昌耀,将生命和语言持续有力地注入,已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成为中国西部最有诗性意义的场域。 (摘编自谭克修《重建生命和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昌耀是一位热爱生命、有美学追求的诗人,他凭着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 B.昌耀重返诗坛后,以他成熟期的风格与“尺度”,对其早期作品进行了大幅度重写,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 C.“昌耀体”是一种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其含义等同于材料一中“厚重的句子和词语”。 D.材料三认为昌耀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发出了纯正汉语的声音,同时重建了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诗人”的称号,是因为那些写评论的博士与追捧者没有真正地读懂他。 B.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是与其生活经历、历史进程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C.昌耀十分重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与裁剪,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 D.“昌耀体”不仅是昌耀创作的一种文体风格,更与其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3.下列诗句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啸然一声/对我们红色的生活/作一次惊愕的眺视/而后/和我们一同欢呼”(昌耀《群山》) B.“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昌耀《慈航》) C.“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昌耀《良宵》) D.“斜扫过这金属般凝固的铸体/消失于远方岩表的返照/遁去如骑士/极其凝重而又玄奥高古”(昌耀《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昌耀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剧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2.结合文意,对下面唱词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生动。 B.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C.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子更形象、具体,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显得鲜明、生动。 D.运用对偶、象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充满了作者的寓意。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4.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用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 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方也。卒从公议。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又太平之道其意可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今见其失,未见其得,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塞。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公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昨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诸郡不肯从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遂止。 (节选自吴充《欧阳修行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B.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C.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D.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是指已死去的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君亲之名,其在世时也讳。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仁宗是一个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D.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或四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而他的直言进谏也曾冒犯了谏官,受到了打击,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 B.仁宗增设任谏官时,首先考虑到欧阳修,欧阳修感激天子的知遇之恩,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以报答仁宗。 C.澧州进柿木时,欧阳修认为当时社会内忧外患,天下太平需要励精图治才能实现。 D.保州兵变之后,黄河以北的士兵稍微有不如意就谋划叛乱,欧阳修采取措施让叛乱在没有萌芽的时候消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方也。 (2)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5.欧阳修为什么不同意宣抚使悉诛“叛乱之胁从者”?请简要说明。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微之①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②相次去,夜台③茫昧得知不? (注):①唐朝诗人元稹,字微之,与诗人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③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梦中二人携手同游,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 B.颔联诗人以三国时刘桢卧病漳浦自比,时间蹉跎了年华,微之死后,白居易也不得安生,淡漠地看着长安城的草生草长。 C.颈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写得感伤而惆怅。诗人想到友人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自己却还寄居人间任凭雪落满头。 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用梦中相会之愉悦和醒来之痛苦相对比,悼亡之情,铭心刻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中用“红药”(芍药)来寄托“黍离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面上看是叙写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① ,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一提到雨, ②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夸张 B.引用、拟人、反问 C.对偶、反问、排比 D.引用、对偶、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7. 难度:中等 | |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③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④以《西游记》为例,20世纪以来它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⑤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偶像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⑥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⑦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随之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应当是墨守不变的。
|
8. 难度:中等 | |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②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郎平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 ③假如某报“青年调查”栏目正在就“学习女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话题征稿,请你为此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