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合孔子圣人观

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圣”,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论语·雍也》载:“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一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已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可谓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五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圣”之义即无着落。

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已有异于孔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此“圣王”之“圣”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圣”。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_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由“聖”的甲骨文可知“通”应是其引申义,因此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圣”,必须内外兼通。

B.孔子认为王天下的尧舜都不可称为“圣”的原因是其内在之德与外在惠民济众之举是并重的。

C.“仁境”不及“圣境”,但也必须有外在立人、达人之功;而圣境,自然更该具备化人之功。

D.“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这里所说的“圣”是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否定现代新儒家概括的孔子之道及其儒家思想。

B.文章以孔子与子贡子路的对话来论证孔子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C.本文从训诂和思想的层面论证了“内圣外王”的思想并非孔子的圣人观。

D.作者引经据典,引用了一些先秦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与《说文解字》两者在对于“圣”字训为“通”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B.《五行》和孔子对“圣”的解释使得“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缺乏依据。

C.孟子、荀子所理解的“圣”与孔子所认为的“圣”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D.正因为受孟、荀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家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拖雷只怕不及见到父亲,令副帅统兵回师,自与靖、蓉二人快马奔驰,未及一月,已来到西夏成吉思汗的金帐。拖雷遥遥望见金帐前的九旄大纛耸立无恙,知道父亲安好,欢呼大叫,催马驰至帐前。

郭靖勒住马头,想起成吉思汗抚养之恩、知遇之隆、杀母之仇、屠戮之惨,一时爱恨交迸,低头不语。忽听得号角吹起,两排箭筒卫士在金帐前列成两行。成吉思汗身披黑貂,扶着拖雷的右肩,从帐中大踏步而出。他脚步虽然豪迈如昔,只是落地微颤,身子随着抖动。郭靖抢上前去,拜伏在地。成吉思汗热泪盈眶,颤声道:“起来,起来!我天天在想着你们。”郭靖站起身来,只见大汗满脸都是皱纹,两颊深陷,看来在世之日已然无多,不禁仇恨之心稍减。成吉思汗另一手扶住郭靖左肩,瞧瞧拖雷,又瞧瞧郭靖,叹了一口长气,遥望大漠远处,呆呆出神。郭靖与拖雷不知他心中所思何事,都不敢作声。过了良久,成吉思汗叹道:“当初我与札木合安答结义起事,哪知到头来我却非杀他不可。我做了天下的大汗,他死在我的手里。再过几天那又怎样呢?我还不是与他一般的同归黄土?谁成谁败,到头来又有甚么差别?”拍拍二人的肩头,说道:“你们须得始终和好,千万别自相残杀。札木合安答是一死完事,我每当想起结义之情,却常常终夜难以合眼。”拖雷与郭靖想起在襄阳城下险些拼个你死我活,都是暗叫惭愧。

……

黄昏时分,他命郭靖单独陪同,在草原上闲逛。两人纵马而行,驰出十佘里,猛听得头顶雕唳数声,抬起头来,只见那对白雕在半空中盘旋翱翔。成吉思汗取下铁胎画弓,扣上长箭,对着雌雕射去。郭靖惊叫:“大汗,别射!”成吉思汗虽然衰迈,出手仍是极快,听到郭靖叫声,长箭早巳射出。

郭靖暗暗叫苦, 他素知成吉思汗膂力过人,箭无虚发,这一箭上去,爱雕必致毙命,岂知那雌雕侧过身子,左翼一扫,竟将长箭扑落。雄雕大怒,一声长唳,向成吉思汗头顶扑击下来。郭靖喝道:“畜生,作死么?”扬鞭向雄雕打去。雄雕见主人出手,回翼凌空,急鸣数声,与雌雕双双飞远。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将弓箭抛在地下,说道:“数十年来,今日第一次射雕不中,想来确是死期到了。”郭靖待要劝慰,却不知说甚么好。成吉思汗突然双腿一夹,纵马向北急驰。郭靖怕他有失,催马赶上,小红马行走如风,一瞬眼间已追在前头。成吉思汗勒马四顾,忽道:“靖儿,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说道:“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成吉思汗双眉竖起,举起马鞭就要往郭靖头顶劈将下去,但见他凛然不惧的望着自己,马鞭扬在半空却不落下,喝道:“你说甚么?”郭靖心想:“自今而后,与大汗未必有再见之日,纵然惹他恼怒,心中言语终须说个明白。”当下昂然说道:“大汗,你养我教我,逼死我母,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说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马鞭打个圈儿,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甚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他生性戇直,心中想到甚么就说甚么。成吉思汗一生自负,此际被他这么一顿数说,竟然难以辩驳,回首前尘,勒马回顾,不禁茫然若失,过了半晌,哇的一声,一大口鲜血喷在地下。

郭靖吓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话说重了,忙伸手扶住,说道:“大汗,你回去歇歇。我言语多有冒犯,请你恕罪。”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张脸全成蜡黄,叹道:“我左右之人,没一个如你这般大胆,敢跟我说几句真心话。”随即眉毛( ),脸现( )色,( )道:“我一生纵横天下,灭国无数,依你说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话!”在马臀上猛抽一鞭,急驰而回。当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帐之中,临死之际,口里喃喃念着:“英雄,英雄……”

(节选自金庸《射雕英雄传》,有删减)

1.依据小说中人物性格,文章中括号内空缺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A.一皱  青  厉声 B.一扬  傲  朗声

C.一横  愠  爽声 D.一顿  愧  低声

2.下列对于小说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墨子说:“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主张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墨子自己就曾止楚攻宋。郭靖反对成吉思汗残杀百姓,就是这一墨家精神的体现。

B.从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对话中可见,郭靖秉持“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以人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等儒家思想。

C.《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郭靖正是用其赤诚之心打动了成吉思汗,令其弥留之际,尚思“英雄”之意。

D.拖雷与郭靖正是因为成吉思汗讲述与扎木合结义之情,才明白,“义”是不求富贵的手足之情,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小说中郭靖与成吉思汗对“英雄”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你个人更认可哪一种“英雄”?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阅历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没有成为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特征二:美,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特征三:美,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已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

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以至于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统、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B.材料一中认为红楼女子之美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材料二中提到,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也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其有害。

D.材料三,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以此做为宝钗不“奸”的理由。

2.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薛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3.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薛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衡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及夜,果失隐娘所向。锋大惊,令人搜寻,曾无影响。父母每思之,相对涕泣而已。

后五年,尼送隐娘归。告锋曰:“教已成矣,子却领取。”尼许忽不见。问其所学,曰:“隐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极多松萝益邃。已有二女,亦各十岁,皆聪明婉丽,不食。能于峭壁上飞走,若捷登木,无有蹶失。尼与我药一粒,兼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令专逐二女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飞,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至五年,曰:“某大僚有罪,无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决其首来。”又携匕首入室,度其门隙无有障碍,伏之梁上。至瞑,持得其首而归。尼大怒曰:“何太晚如是!”某云:“见前人戏弄一儿,可爱,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已后遇此辈,斩其所爱,然后之。”某拜谢。尼曰:“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曰:“汝术已成,可归家。”遂送还。

锋闻语甚惧,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为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父乃给衣食甚丰,外室而居。

数年后,父卒。魏帅稍知其异,遂以金帛署为左右吏。至元和间,魏帅与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不协,使隐娘贼其首。隐娘辞帅之许,刘能神算,已知其来,隐娘夫妻曰:“刘仆射果神人,不然者,何以洞吾也,愿见刘公。”刘劳之。隐娘夫妻拜曰“合负仆射万死。”刘曰:“不然,各亲其主,人之常事。魏今与许何异,顾请留此,勿相疑也。”隐娘谢曰:“仆射左右无人,愿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知魏帅之不及刘。刘问其所须,曰:“每日只要钱二百文是矣。”乃依所请。自此刘厚礼之。自元和八年,刘自许入,隐娘不愿从焉,云:“自此寻山水,访至人,但乞一虚给与其夫。”刘如约。后渐不知所之。及刘薨于统军,隐娘亦鞭驴而一至京师,柩前哭而去。

(节选自《旧唐书》)

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极多/松萝益邃。

B.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极/多松萝/益邃。

C.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极多/松萝益邃。

D.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极多/松萝益邃。

2.下列词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猱,猿的一种,善攀爬。李白《蜀道难》中有猿欲度愁攀援”之句。此处写“猿猱”是为了展现聂隐娘身手矫健,武功之高。

B.决,快速的样子。庄子《逍遥游》中与学鸠“决起而飞”。文章中“然后决之”也是指快速的杀掉。

C.觐,指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或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此处应指刘入朝觐见君主。

D.恸,《论语·先进》中“颜回死,子哭之恸”。“恸”,表明孔子极度悲哀,大哭。此处的“恸哭”,也是为表现聂隐娘极度哀伤之态。

3.下列给聂隐娘题诗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B.幼脱三界外,仙骨云海中。剑气断雷电,飞身鹤前冲。

C.千金五体着戎装,且把战场当猎场。陷却江山君莫笑,倾城何止是平阳。

D.竹笠乌沙裹秀妍,龙泉三尺掌中悬。追风逐影独行客,冷目红唇索命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

(2)不然,各亲其主,人之常事。魏今与许何异,顾请留此,勿相疑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①当年箫鼓:汉武帝曾率百官至水边巡祭,箫鼓喧天,热闹异常。②平楚:远树(远望树梢齐平)。楚丛木。③些:语气词。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

1.下列每组诗句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最不一致的一项是

A.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B.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某班学生将《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在“自挂东南枝”一幕中,为焦仲卿设计的人物独白就是这首词,你认为这样设计是否恰当?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作者从光阴似水、月有圆缺中感悟人生哲理,他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所以不必羡慕大自然。

(2)《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具体事例说,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子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刷有新腔“。尚小云,苟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剧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疗法给丹尼斯治病,________。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似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

1.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

B.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了孩子。

C.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

D.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

2.下列为控方律师设计的提问,最贴切情境的一项是

A.许先生,刮痧疗法怎么没能治好中国那些东亚病夫?

B.许先生,难道丹尼斯背上的印痕是你爱孩子的吻印吗?

C.许先生,你说“经脉穴位”能治病,能解释一下吗?

D.许先生,你就是靠这种野蛮治病方法活到今天的吗?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位准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自荐信正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是××学校高三(六)班学生欧阳明。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许多作家的文学创作,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思想境界,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某种精神。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深刻的意蕴,同时还对现代文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试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所涉及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篇,体会作品中所展现的儒家文化特点,结合个人在生活中的认识或感受,写一篇作文。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