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空前的社会普及必然牵动上层文化界,上层文化界可以隔岸观火,也可以偶尔涉足,这就只能使社会普及停留在原生态的阶段;如果上层文化界终于按捺不住,浩荡介入,而且慷慨地把自身的文化优势投注其间,那么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了。昆曲,是世俗艺术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的一个门类。在昆曲之前,北杂剧也达到过很高的文化品味,也出现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这样的文化大师,但是如果北杂剧的创作队伍与昆曲的创作队伍作一个整体比较就会发现,昆曲创作队伍里高文化等级的人要多得多。

上层文化人排除了自己与昆曲之间的心理障碍,不仅理直气壮地观赏、创作,甚至有的人还亲自扮演,粉墨登场,久而久之,昆曲就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他们的生命与昆曲之间沟通得十分畅达,因此他们也就有意无意地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清忠谱》所表现的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长生殿》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和对已逝情爱的幽怨缅怀,尤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从人本立场出发对至情、生死的试炼和感叹,都是上层知识界内心的真诚吐露,我们如果把这几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几根支柱。这几部传奇作品与《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加在一起,构成了明清两代一切文化良知都很难逃逸在外的精神感应圈。

高层文化人在给昆曲输入精神浓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相应的审美格调。众所周知,昆曲从文词的典雅生动、意境的营造到心理气氛的渲染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不少唱词段落在文学价值上完全可以与历代著名诗词并驾齐驱。更难能可贵的是,多数昆曲作品在编剧技法上也十分高超, 使得典雅深邃的文词能借助于戏剧性的舟筏通达当时无数世俗观众的接受水平,引起全社会的欣赏和迷醉。在唱腔上,音乐格局的婉转变化,演唱节奏顿挫疾徐的控制,配器的齐全都达到空前的水平而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在表演上角色行当的细密分工,写意舞姿和抒情舞姿的丰富,念白的生动幽默,也成了一门需要多年学习才能把握的复杂技艺。这些自然都与社会性痴迷所造成的激励有关,也与高层文化界对它的精工细磨分不开。高层文化人把他们的全部文化素养和审美积淀都投注在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之中,诗、书、琴、画、舞、乐融成一体而升腾成种种舞台景象。因此不妨说,离开了文化精英的大幅度聚合是很难办得到的。

(摘编自余秋雨《笛声何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上层文化界介入世俗艺术,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

B.上层文化人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使昆曲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

C.昆曲的审美格调不仅体现在唱词、唱腔和表演上,编剧的高超技法也引起了观众的欣赏和迷醉

D.离开了文化精英的聚合,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审美的格调就很难达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现点,社会普及的原生态阶段很少有上层文化界的涉足。

B.文章将昆曲和北杂剧进行对比,突出昆曲和上层文化界的紧密联系。

C.《清忠谱》《长生殿》《牡丹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几根支柱。

D.文章分析了昆曲对上层文化界的影响,昆曲的价值实现离不开文化精英的大幅度聚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曲的唱词、唱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是众所周知的。

B.昆曲是一种世俗艺术,有一定的社会普及性,因此这一艺术吸纳的主要对象和主要的参与人是世俗观众。

C.社会痴迷性对昆曲所造成的激励和高层文化界对昆曲的精工细磨使昆曲成为了一门复杂的技艺。

D.昆曲在唱腔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条消失的河流的源头

阎豫昌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河流虽然消失了,源头仍有清泉从地心喷出。

这不是一条无名小河的源头,而是古代著名的济渎。济渎东西两源汇合的清波曾经能够独流入海。《尔雅·释水》记载:“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如今,济渎源头的泉水,仍似珠玉般从地心涌出。今人不见古人面,但古人留下的笔迹和行踪,却是可以寻觅的。一串泉水如一串闪光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史实和神话。这儿曾使司马迁留连忘返,他在《史记·封禅书》写道:“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我站在司马迁曾漫游过的济渎源头。这源头在至今犹存的豫北济源县的济渎庙里。庙里有几棵古老的汉柏,枝头的新叶仍然青翠芬芳,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

“四渎”和“五岳”一样,受到古代帝王隆重的封禅。济渎庙现存庞大的古建筑群,仍占地一百多亩,保留着清源洞府门、济渎神寝宫等七十多间宋元明清建筑。人们由此可以遥想它自隋代开皇二年兴建庙宇以来的繁荣。

醉心于畅游名山大川的唐代文人,曾于月夜泛舟济渎。如今,唐时的河道消失了,那歌吟却依然在《全唐诗》中回响: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濮泉数眼沸,平地清流通。

这是诗人李颀的歌吟。如今,诗人赞叹的那可通舟船的清流,只有那几棵两千多岁的“将军柏”在朦胧的月夜中、在如梦的忆旧中才能闪现吧?

“将军柏”当然也记得,那位名叫白居易的大诗人,倚在它的树干下,深情地注视着济渎的泉水向东涌流,放声长吟: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这位大诗人从济水东流不到大海决不停留的奔腾向前之势,悟到了人生哲理。

济水哺育了两岸的百姓,也哺育了诗人文豪,给他们以哲理和诗情。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这里,曾诞生过许多绚丽的神话。

济水源头,汇出的一潭清水曾被称为“小北海”,也是济渎神的“河宫”。皇帝和大臣们,曾毫不吝啬地向河宫抛下长长的金银项链,名曰“抛长生”,祈祷长生不老。

他们没想到,不但皇帝王公大臣要老,要死,连济水也老了,死了,消失了……

只有几座古碑,记载着海市蜃楼般的“济渎朝霞”的美景,叙述了一个从洞庭湖来的旅人向济渎神击石投书、传达玉帝命其行雨的神话。

令人叹息的是,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也许不明白他们的故乡竟是以济水之源命名的。济源县的地图上,也没有济水,甚至连济渎庙的标志也没有。

济读的泉水流进蟒河,蟒河又流进黄河。古代济水独流入海的河道,早被黄河吞没了。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我的脚下,是济渎水汇成的小潭。潭上有石桥,桥畔可供凭栏观鱼的“灵渊阁”是古代帝王大臣们“抛长生”时投掷下金链的地方。

如今,这“灵渊阁”下的小北海,只有几个洗衣妇将肥皂泡涮进潭水,枯枝败叶和碎纸屑在潭中漂移。

何处去寻“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的济渎胜境?

谁能相信这儿竟是沉过金链、诞生过许多美丽神话、激发过古代第一流大诗人激情的济水之神的“河宫”?

由济渎庙西行里许,便是济水西源——延庆寺舍利塔西墙外著名的“龙潭”。这是出自王屋山的流水,出山后潜流地下,至此又从地心涌出,汇成济水西源。

此处被誉为“龙潭夜月”——济源八大景之一。那景色是:“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

我来到这景色如画的西源一看,大吃一惊:“龙潭”周围的草坡上,支着一个个大铁锅,锅里煮着黑黃色的碱水,碱水里放着黑的白的羊皮。羊皮又拖到“龙潭”里漂洗,刚涌出地面的清泉,立刻被污染成一潭黑黄恶臭的污水。看来,人们的生计和致富,比保护自然环境更胜一筹。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济水消失了,黄河吞没了它下游的河道。但是,黄河并没有吞没济水之源!济渎依然存在,泉水依旧涌出,为什么河南省分县地图册上都不再标示济渎了呢?为什么济读清源刚涌出地心,就变成一潭恶臭的污水呢?

这哭泣般依然涌着泪珠儿的济水之源呵,你也要消失吗?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中,“收藏”把抽象的足音化为可收藏的物品,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异曲同工。

B.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不知道故乡的命名缘由,济源县的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作者抚今追昔,指出了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

C.文章中,古老的汉柏、“龙潭”等自然景观和济渎庙、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以及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文献资料相映成趣,增添了文章的厚度。

D.曾经独流入海、繁华一时的济河如今已经消失,曾经清澈的济源如今已被严重污染,触目惊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的批判、对现实的忧思。

2.文章引用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                                于是荆轲车而去

B.高祖览读,问弘曰:“卿弟何如卿?”           项王即日留沛公

C.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                        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

D.我家衰耳                                  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2.根据高中语文必修课文判断下面古代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在《荆轲刺秦王》中,“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子。

D.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在《鸿门宴》中,“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字,本人在自称时要称字,以示谦虚。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在平定内乱中立下大功,太祖认为,如果没有王昙首兄弟俩,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皇位,于是便下诏封赏了王昙首。

C.宋高祖十分赏识王昙首,认为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更建议宋太祖日后遇事要多听取王昙首的意见。

D.王昙首为了消除彭城王义康的不满,坚持请求到吴郡任职,但未获准;于是又劝说兄长王弘将府中一半兵力分给了彭城王。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鸿门宴》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2)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宋时巨野(今属山东)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贬商州团练副使。真宗时,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徙蕲州。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D.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2.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绝不回避悲惨凄凉的黑暗现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康河里的水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这一趋势,原因众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力(    (chēn)    (pǐ)       (lán)

B.jìn           dàn

C.xiāo  zǎo       hāo

D.xiè      ào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不全都相同在一组是

A.雄伟壮丽       又哭又笑        丰功伟绩       春花秋月

B.非常欢迎       红日初升        站着喝酒       多么伟大

C.红旗飘扬       春天到来        劳动光荣       布置妥当

D.修理机器       盼望放假        提倡节俭       感到沮丧

 

六、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升入高中的你们面对新的生活是好奇、激动、兴奋,是郁闷、枯燥、乏味,还是着急、痛苦、后悔?请以《我的新高中生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亲身经历,真实情感,不得套作、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