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浙江省新高考高三优化卷学考卷二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水(lù)     (kù)     当引决(fēn)

B.(luò)    (zǎi)    赋诗(shuò)

C.(yuè)    (fèn)    羽扇(guān)

D.护(bì)     (piāo)   必报(z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订正  罥烟眉  厉害得失

B.启碇  白泠泠  计日程功

C.惴粟  嚼舌头  风靡一时

D.抉择  入场券  白璧微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欧盟对伊朗重启铀浓缩这一举动表示忧虑,并敦促伊朗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B.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不耻于向别人讨教。

C.在危机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谈笑自若,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D.这种病毒对人畜的危害最大,几乎是无所不至,让人防不胜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炼金术士》讲述的是少年圣地亚哥在吉卜赛老妇人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

C.莫泊桑的宗师是福楼拜,直截了当与不拘陈规的叙述方式和节奏对他影响很大。

D.所谓象征,就是通过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情感,它要求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反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广阔的思考空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欧盟对伊朗重启铀浓缩这一举动表示忧虑,并敦促伊朗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B.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不耻于向别人讨教。

C.在危机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谈笑自若,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D.这种病毒对人畜的危害最大,几乎是无所不至,让人防不胜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炼金术士》讲述的是少年圣地亚哥在吉卜赛老妇人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

C.莫泊桑的宗师是福楼拜,直截了当与不拘陈规的叙述方式和节奏对他影响很大。

D.所谓象征,就是通过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情感,它要求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反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广阔的思考空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原本并无直接联系的东北作家们,几乎是完全自然地、别无选择地成为左翼的一部分。             

①他们凭着生存的直觉,知道在三十年代的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只有那些被排斥在国家政治和经济法权之外的致力于批判和反抗的左翼才能容纳他们

②也只有鲁迅这位昔日的启蒙者、今日左翼的精神领袖能够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流淌着的不是“水管里流出的水”而是“血管里流出的血”

③与许多内地左翼青年不同,他们成为左翼,主要不是学习左翼理论并以此为观察生活尺度的结果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D.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B.句读之不知             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

C.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D.朝菌不知晦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虽然,犹有未树也

C.时间怎不悲啼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一般的老师。

B.何为其然也——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C.是岁,元和四年也——这年,是元和四年。

D.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的天赋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列对《端正好》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萧瑟、黯然的境界。

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 B.项王在鸿门下    军:军队

C.沛公则车骑     置:留下,弃置 D.张良入,曰       谢:谢罪

2.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我为鱼肉,何辞为 B.公为我献之

C.使子婴为相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待两军驻地及彼此距离,与刘邦“道芷阳间行”相呼应。

B.“拔剑撞而破之”等细节描写,表现范增鲁莽、暴躁的性格。

C.人物语言贴合各自身份,寥寥数语就凸显他们鲜明的个性。

D.从“沛公已出”到“立诛杀曹无伤”,环环相扣,叙事分明。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A.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人。

B.王熙凤通过对婆子们的问话显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

C.作者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来体现人物个性化的特点。

D.选段内容写出了王熙凤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吊丝”一词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自我标注。它是和各种“二代”比时的自称,也是和小伙伴们的互称,同时还可能被用在自谦上,被夸赞时怯怯地说一句“我就是一枚吊丝”。不论男女,不论是小有成就还是慵懒颓废,都有意无意地争领这一称号——仿佛不自领就是脱离群众。

有人给吊丝画了像,比如在长相、卫生、内在、情怀、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恋人伴侣等方面符合标准,便是入伙了。以这个词命名的亚文化流行,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但对其中隐含的自我矮化,则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

当然这种自我矮化,动机很复杂,不是一句“爱谁谁”就可以收尾的。有人以此为吐槽工具,标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有人把贴标签当成一种个性,真正有别于他人的奇异;也有人用这一标签自我麻醉,降低标准,用一种自我设障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缓压力;有人则用这一标签进行掩饰,认为这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不可或缺,在众人都自认草根的虚拟空间中,有了“吊丝”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护的可能;还有些人自以为很谦虚谨慎,领了称号便是不张扬,也是不把自我与他人刻意割裂的策略选择。

这里边有个常识:社会很少会把一种称谓强加于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自我”认定,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集体有意识的认同,进而扩散成“像者为之,不像者亦为之”的格局。拿“吊丝”这个词来说,一类是表面上把自己矮化、心里却未必这么想;一类是内外皆把自已矮化并真心认同;第三类是内外皆矮化并对认同与否无感。第一类是在降低姿态,第二类是矮化心态,而后一类则是麻痹状态。不管是哪一类,吊丝文化的存在,即使是主观意图彰显对抗主流的勇气,或是当成接地气的互联网精神,从客观效果看,这也并没有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尤其是在无数“逆袭”案例出现的当今时代中,这种文化的不合理性就显得有些荒诞。我们可以观察到完全逆反的两种情形,有人把本是外在的嘲弄或自嘲内化成了心理垢污,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而有的人却在用内心的坚定祛除外在卑庸的“鱼鳞”,并终于学会了奔跑与飞行。

从这个角度讲,逆袭,何止是一种行动上的升级,更是一种心态提挡的超越。只有在价值上把自己真正矮化的人,才会被边缘化,而那些在充实自己价值的人终将迈入核心。这足以说明,你怎么自称并不重要,关键是用什么心态来认同之并选择怎么行动——低姿态没问题,千万别矮心态!

人人都可以调侃说自己获过的最大的奖是“雪碧再来一瓶奖”,但有些人会在日后的人生简历里写满成绩,有些人则连多一瓶雪碧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只是想说,这绝不是精神胜利,矮了姿态不会比他人真正矮,矮了心态可真就长不“高”了。

1.下列关于“吊丝”心态中的“低姿态”与“矮心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矮心态”的“吊丝”在价值上把自己真正矮化,最终被边缘化;“低姿态”的“吊丝”充实自己的价值,最终迈人核心。

B.说自己获过最大的奖是“雪碧再来一瓶”的是“矮心态”的“吊丝”,在日后的人生简历里写满成绩的,是“低姿态”的“吊丝”。

C.“矮心态”的“吊丝”是不能成功逆袭的;低姿态”的“吊丝”是能成功逆袭的。

D.表面上自我矮化,内心却未必认同的是“低姿态”的,内外皆把自己矮化并真心认同的是“矮心态”的。

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吊丝”文化的不合理性在于:一方面有人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另一方面有人祛除了外在卑庸的“鱼鳞”,并最终学会了奔跑与飞行。

B.在众人都自认草根的虚拟空间中,有人借“吊丝”这个标签来掩饰自己的个性,以为有了“吊丝”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护的可能。

C.“吊丝”--词流行,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隐含着自我的矮化,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

D.吊丝文化的存在,虽有积极的一面,但从客观效果看,这也并没有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锐,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选自《我与地坛》)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两个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哪句?

2.对地坛和贾府的描写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已在上面。”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