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唯一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地位完全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必须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我要求休学一年。我写了一张要求休学的申请书。我在把书面申请交给班主任的同时, 又口头申述了休学的因由,发觉口头申述因为穷而休学的理由比书面申述更加难堪。好在班 主任对我口头和书面申述的同一因由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太多的询问便在申请书下边空白的 地方签写了“同意该生休学一年”的意见,自然也签上了他的名字和时间。他随之让我等一 等,就拿着我写的申请书出门去了,回来时那申请书上就增加了校长的一行签字,比班主任的字签得少自然也更简洁,只有“同意”二字,连姓名也简洁到只有一个姓,名字略去了。班主任对我说:“你现在到教务处去办手续,开一张休学证书。”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板,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捉着长杆蘸 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并不抬头。我走到她的办公桌前鞠了一躬:“老师,给我 开一张休学证书。”然后就把那张签着班主任和校长姓名和他们意见的申请递放到桌子上。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着,长杆蘸水笔还夹在指缝之间。 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 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 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安排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 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钱零花钱。 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我拿父亲的话给她解释,企图消除她对我能否复学的疑 虑:“我伯伯说来,他只能供得住一个中学生;俺兄弟俩同时念中学,他供不住。”

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我不想再向任何人重复叙述我们家庭的困窘。

她放下夹在指缝间的木制长杆蘸水笔,合上一本很厚很长的登记簿,站起来说:“你等等,我就来。”我就坐在一张椅子上等待,总是止不住她出去干什么的猜想。过了一阵儿她回来了,情绪有些亢奋也有点激动,一坐到她的椅子上就说:“我去找校长了……”我明白了她的去处,似乎验证了我刚才的几种猜想中的一种,心里也怦然动了一下。她没有谈她找校长说了什么,也没有说校长给她说了什么。她现在双手扶在桌沿上低垂着眼,久久不说一句话。她轻轻舒了一口气,扬起头来时我就发现,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温柔妩媚的气色渐渐回归到眼角和眉宇里来了,似乎有一缕淡淡的无能为力的无奈。

她又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从笔筒里抽出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带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这个最简单的推理,而在校长班主任和她中间,她恰好是最不应该产生这种心情的。她是教务处的一位年轻职员,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在黑板上写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的通知之类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 说过话,甚至至今也记不住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 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 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浆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她 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我把那张硬质纸印制的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闭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整齐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迅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后来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多少次这种 酸水倒流的事,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十四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第一次疏通的倒流的酸水的渠道肯定狭窄,承受不下那么多的酸水,因而还是有一小股从眼睛里冒出来,模糊了双眼,顺手就用袖头揩掉了。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 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我今天终于把几近四十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的时候,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 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 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这句话中,亢奋的含义是指极度兴奋,“她”竭力与校长陈情,为不让“我”休学而做努力。

B. “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十四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其中“疏通”能够表明因休学而产生的自卑痛苦、对未来前途担忧等压抑的情绪因得到理解和安慰而释放。

C.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充分具体的体现主要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D.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女教员希望“我”一定要准时回来复学,体现了女教员对我的真切关心和期待。

2.文章第2段写到班主任和校长有何作用?

3.结合全文,阐释“晶莹的泪珠”的多重含义。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其二)

文天祥

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

坐移白石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

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

黄粱得失倶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注)狴犴:指监狱。南冠:与“楚囚”意同,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斗中帽带开了,“结缨而死”。桁杨:用于颈部、手脚的木制刑具。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了两个典故:“南冠”自指,“结缨”自励,体现出诗人意志的坚定。

B.“影纵横”,写诗人狱中戴着刑具坐卧的情景,诗人被囚禁的苦痛可见一斑。

C.“坐移白石”“梦断青灯”,写昼观日影、夜不知时的孤寂,凄婉而悲凉。

D.“黄粱得失倶成幻”一句,直斥元朝统治者的美梦不能成真。

2.这首诗的颈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三、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李煌《虞美人》中“____________”两句,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4)《阿房宫赎》中,描写因宫中的歌唱、奏乐带来春天般感觉的两句是“________”。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应和(  慷慨(kǎi)悲歌  妃嫔媵(yìn)嫱  叱咤(chì

B.田父(  瞋(chēng)目  仓庾(  所向披靡(

C.逦迤(lǐ yǐ  锱铢(  架梁之椽(chuán  鼎铛(dāng)玉石

D.妃嫔(pín  盘盘囷囷(qūn  矗(chù)立  不霁()何虹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  ②奚以知其然也?  ③函谷举  ④饮帐中  ⑤然今卒困于此  ⑥去以六月息者也  ⑦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輒乎  ⑧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⑨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①⑨/②③/⑤⑥/④⑦/⑥⑩ 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

C.①⑩/②⑦/③⑤/④⑧/⑥⑨ D.①⑩/②⑧/③⑤/④⑦/⑥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全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①所见无非牛者  ②期山东为三处  ③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B.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C.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而气候不齐  ③瓦缝参差

D.①吾骑此马五,所当无敌  ②韩魏之经营  ③地方千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组:①足之所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  ③技盖至此乎  ④砉然向然

第二组:①良庖更刀,割也  ②项王军璧垓下  ③善刀而藏之  ④骑皆伏曰

第三组:①朝歌弦,为秦宫人  ②燕赵之收藏  ③乌江亭长檨船待  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第四组:①复道行空,不霁何  ②骊山构而西折

③覆压三百佘里,隔离天日  ④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A.第一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B.第二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C.第三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D.第四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两个通假字。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宇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1)吾见其难  (2)天之亡我,我何渡

B.(1)无厚入有间  (2)故汉追及之

C.(1)今臣刀十九年矣  (2)非战罪也

D.(1)项王大惊曰  (2)平明,汉军觉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__________、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硝烟弥漫、         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___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____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声相应    艰苦卓绝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B.同日而论    艰苦卓绝    栉风沐雨    集腋成裘

C.同声相应    艰难竭蹶    筚路蓝缕    众擎易举

D.同日而论    艰难竭蹶    栉风沐雨    众擎易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其蕴含的寓意。(不超过50字)

有位年轻人很喜欢玉雕,他上门拜访雕刻大师,请求指教,雕刻大师问:“平时你练习雕刻,都是用石头?”“当然是石头。”年轻人说,“只是练习而已,何必浪费。我只有正式雕刻时,才会用玉。”“从今以后,你用玉练习。”年轻人不【解析】
“练习时,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用玉岂不是太可惜了。”雕刻大师摇头道:“你已经掌握了雕刻技巧,之所以雕刻不出满意的作品,关键在于你的态度。用石头作练习材料,固然便宜,可也正因为便宜,你每下一刀,便少了一分谨慎;而用玉做雕刻材料,虽然贵许多,可也正因为贵,你下刀之前,都会冥思苦想。这两种练习材料,哪种会使你精进呢?”大师的一席话让年轻人恍然大悟。

 

六、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某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市内各中学采取措施统一学生的发型,具体要求:男生一律平头,女生只能留齐耳短发。各校执行伊始就遭到学生的大量投诉,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市教育局就此问题回应称,教育局推行的这项做法是为了树立中学生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形象,有争议很正常。对此,为了明辨事理,市属某中学团委举行了一次辩论赛,论题为“中学生该不该统一发型”,假如你是一位参赛辩手,你会支持还是反对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代表正方或反方观点的辩论稿,参与校团委举办的“中学生该不该统一发型”辩论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