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前,跟随秦可卿来到一所房间,看到悬挂《燃藜图》,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 A.人情练达即文章 B.一片冰心在玉壶 C.人间正道是沧桑 D.百无一用是书生
|
2.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因为)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 D.加之以(把)师旅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
4.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跳过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临,这里指统治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在上面的选段里,齐宣王的心里已经没有了以武力争霸的想法。 D.孟子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谨慎地在学校接受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B.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和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C.一百亩的田地,不要改变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D.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B.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张良出,要项伯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 公为我献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何辞为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 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
12. 难度:中等 | |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是写谁的判词? A.元春 B.迎春 C.探春 D.惜春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 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 《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组句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项王曰:“沛公安在?”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不求闻达于诸侯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 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这一一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面的歉意。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B.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19. 难度:中等 | |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
21. 难度:中等 | |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 。 (4)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
22. 难度:中等 | |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战友。(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能,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4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