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互联网行业发展 ,行业高薪酬让很多人成为“柠檬精”,但“996”的工作时间安排 成为吐槽的对象。透过这十个流行网络用语,一幅鲜活生动的网民生活百态图 。 A.瞬息万变 未免 呼之欲出 B.日新月异 难免 跃然纸上 C.日新月异 未免 呼之欲出 D.瞬息万变 难免 跃然纸上
|
2. 难度:简单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的痕迹确实在路遥的作品中清晰可见。从1982年出版的《人生》,到之后的《平凡的世界》, , 。 , , , 。李敬泽认为:“拿起《平凡的世界》,千百万的读者会觉得这好像说的就是我的事,就是我的情感。” ①他激励着无数茫然的人 ②在大时代的涌动中往前走 ③凭着生命的热情 ④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⑤路遥的文字记录下了改革开放之际亿万中国人命运的根本转变 ⑥诉说着四十年间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运动与变革 A.⑥③④⑤①② B.⑤⑥①③②④ C.⑤①②③④⑥ D.⑥②③⑤①④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诗文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4. 难度:简单 | ||||||||||||||||||||||||||||||
学习程度指学习中对知识加工的深浅和掌握的牢固程度。对下表显示的关于学习程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程度越高,知识保持率越高。 B.提高学习程度,知识才不会被遗忘。 C.学习后的时间越长,知识保持率越低。 D.学习后的时间越长,知识保持下降越慢。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①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爪,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②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③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匹。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明史·蒋瑶列传》有删节) 注:①嬖幸,受宠的近臣或美人。②畀(bì),给予。③袿(guī),妇女的上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厘:改正,改革 B.帝幸承天,瑶扈从 扈:随从,侍从 C.京师营建,率役京军 率:一概,全都 D.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直:直接,径直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瑶认为如果其他局都像内府军器局这样让宦官挤占太多名额,军队的财物就会被大量损耗掉,建议皇帝裁剪人手。 B.明武宗南巡到扬州,宠臣们索求的东西无所不至。蒋瑶坚持抵制,才使当地百姓免遭受严重损失,因此人们很感激他。 C.宫殿建成后,皇帝设宴宴请大臣,看见蒋瑶被安排坐在宫殿外面,就让皇亲们移到大殿右面来给蒋瑶让地方。 D.京城频繁大兴土木,蒋瑶建议招募平民充当劳役,并请示停止那些并不紧急的工程,既增补了人力,又节约了开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爪,不为慑。 (2)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 4.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蒋瑶“全心为民”的特点?
|
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几竿修竹②,数叶芭蕉③。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②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③张说《戏草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1.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抒情有何特点?请简析。 2.本词多用叠字,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_____。(《诗经•氓》)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7)君子矜而不争,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8)粗缯大布裹生涯,___________。(苏轼《和董传留别》)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两人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D.“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2.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 沈栖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 “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 “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 (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子人格”。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2.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穿越时空、超越阶级,它并没有过时,也决不会过时,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B.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3.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君子”与“贵族”的异同。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馈赠 孙 郁 在现实生活里,鲁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横眉冷对所有的人,而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记得鲁迅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成为他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这种关怀与爱,显得非常感人。那时候,有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出版不了,鲁迅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给他补贴出版。 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愿意开玩笑,他自嘲自己说的玩笑是“猫头鹰的声音”。鲁迅的好多朋友都是有个性的,不那么正襟危坐,比如郁达夫。郁达夫就很好玩,喜欢写一些士大夫的诗画、旧体诗,喜欢写一些旧小说。鲁迅觉得这个人很真,很可爱。萧军也是这样,东北人,有时候非常粗野,但是鲁迅很喜欢他。萧军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的性子是否要改一下”,鲁迅说不要改。 生活中鲁迅很率真,完全是那种性情中人,鲁迅早期的朋友和鲁迅闹翻了,为什么闹翻的?因为鲁迅觉得“这些人有的时候在那里莫名其妙装孙子”。其实,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名人。 在我的了解中,鲁迅的爱好很多,他喜欢买画册,看外国电影,他买了大量的汉砖、拓片,各种各样的文物。鲁迅对现代画派也很喜欢。而且鲁迅特别注重风俗的研究,对地域文明有特别的感受。由此而来,他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书。 鲁迅穿着很朴素,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以至于这种打扮带来了很多麻烦,经常受到羞辱。有一次鲁迅去银行取工资,但银行里的人不肯把钱给他,因为他们不相信穿着破烂的人有能力取这么多钱。还有一次警察看到鲁迅提着箱子,就要求开箱检查,因为他的样子像是在卖鸦片。而鲁迅在进出大楼时被保安轰出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弊端刺向文人墨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专家评介,鲁迅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天我们读他的作品依然感觉到河的流淌。为什么鲁迅还在流动?就是因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鲁迅永远是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鲁迅思想不断在发展。人要不断选择,不断地和“那些使自己成为非我的东西相抗争”。鲁迅坚守自己的个性,他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但最主要的还是提防自己,“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如果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胡适的思想和智慧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然在不断发展。从成就上看,我认为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因为鲁迅要翻译、要输血、要新鲜的东西,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而胡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但是他到40岁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问世了。 鲁迅的思想作为一个过程,依然可以给今天每一个人带来启发。因为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享受与趣味,有那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在他的坚守里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丰富的鲁迅,一个用世俗语言无法描述的鲁迅。 1.下列对文中“河的流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从来就不是什么,也没有成为什么,他的思想总是在不断的发展。 B.鲁迅坚持自己的操守,坚守自己的个性,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特别是“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C.鲁迅首先是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所以他每年都翻译两三本书,而胡适40岁以后就没有作品问世了。 D.鲁迅的思想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所以今天仍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 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有很多朋友。他的朋友有许多都是很有个性的,比如郁达夫和萧军。特别是萧军,东北人,有时候很粗野,但鲁迅很喜欢他。 B.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他只有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所以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C.鲁迅对一些达官贵人、社会闲人常常讽刺挖苦,甚至“横眉冷对”,但他很有操守,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D.作者把胡适与鲁迅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学问之大。因为胡适是很有学问的,但鲁迅的学问比他更大,鲁迅到晚年每年都还要翻译两三本书。 3.作者说鲁迅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这一点?
|
11. 难度:困难 |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数量,未必越多越好;速度,未必越快越佳;力量,未必越大越牛;色彩,未必越浓越好……关键在于把握好平衡。只有把握好了平衡,人际关系才能融洽,事情进展才能顺畅,局面才会和谐。
|
12. 难度:中等 | |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余尝规蒋心馀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心馀折服曰:“吾今日始得真师。”真虚心如此。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 2.《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在诗歌理论上倡导“_______说”,该主张是对明代_______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在本段文字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见主星幽隐,自感寿命不长,姜维建议他用祈禳之法挽回,诸葛亮于是作法祈禳,后被得知魏国进兵消息前来报讯的魏延扑灭主灯,诸葛功亏一篑。 B.《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诈病,曹爽上当放松警惕后与魏主曹芳一同出城狩猎,司马懿乘机率旧部于京城许都起兵,迫使太后降旨,逼曹芳削去曹爽兵权,后又夷灭曹爽三族。 C.《红楼梦》中,金桂欲害死香菱,她在香菱的汤碗里下了毒药,不想宝蟾见自己私自给香菱乱放盐的碗在金桂处,因惧怕责怪而私下调换了碗,最终金桂自食其果,害人终害己。 D.《红楼梦》中,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订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绝望之中,她将题诗旧帕扔进火盆,后又将诗稿扔入,紫鹃连忙抢出诗稿踩火,但已烧得所剩无几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发家的原因之一是假公济私。他任市长,做了为自家的地产修直通公路等利己之事;做索漠行政委员,靠供应军队葡萄酒,换回了几块好牧场。
|
14. 难度:困难 | |
简答题 (1)《红楼梦》中查抄贾府后,贾政本也难脱干系,但竟得赦免,甚至还“承袭世职”,请分析其原因。 (2)《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从巴黎来到索漠后,格拉桑太太是怎样向他介绍老葛朗台一家人的?她这样做用意何在?
|
15. 难度:中等 | |
流派在戏曲中的地位,历来备受重视,从京剧的四大名旦,到越剧的袁派、尹派,流派是戏曲之上的独特景观,而且绵延有序,成为戏曲传承的重要依托。然而,今天的流派发展少了春蕾绽放、绿树成阴的景象。戏曲剧种不乏优秀演员,但新的流派多年鲜闻,不免让人隐隐感到其中的危机。关键的一点,与培植、形成新流派的支撑缺位有关。什么支撑?理论和机制的支撑,更恰切地说,是理论评论和创演机制中人的要素——人的独特情感、文化情 怀,人的个性气质、精神蕴藉,人们声气相连、携手探索的胸怀与风度——的支撑。京剧中的谭派、梅派,无论其形成还是成熟后,都善于理论总结,其中有艺术家自己的实战总结, 也有理论家为其总结上升到理论。不仅有总结,理论家们还有对演员的理论引领,如齐如山之于梅兰芳,罗瘿公之于程砚秋,是引领者和谋士,也是严师益友。齐如山对梅兰芳的诸多身段舞蹈给予建议,罗瘿公引程砚秋读书习字、钻研音韵,都成为戏曲史上的佳话。演员努力实践探索,追求自己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戏曲理论家帮助总结经验,提升层次,扩大影响,两者共同努力,使流派的形成成为可能。最终,我们看到戏曲表演流派或风雅蕴藉,或华美流丽,或刚健苍凉,形成极美的戏曲风景线。 如今诸多客观原因使得戏曲的编、导、演“各司其职”,兼懂各行的通才少了。理论评论和创演实战也各自耕耘,虽互有张望,彼此间的影响很少,遑论再有过去理论家和演员相依相融的场景!理论评论要融入创作实践中,这是催生新的戏曲流派出现的重要推动力,戏曲的流派是风格化,个性化的,发现个性、提炼风格乃至推出流派,不是理论家泛泛地隔山观看、拉起大旗就可以成就的。理论家不能囿于理论“体系”而自说自话,要真正融入创演实战,与演员成为朋友,一起切磋琢磨。理论家不仅需要理论功底,还要有睿智眼光,更需要有爱戏如痴的深沉情怀,有对演员的真挚情感。在现有体制下,戏曲院团应该敞开胸怀,为演员寻找引路人,为演员的成长,为演出风格乃至新流派的形成提供支撑,以一种深切的文化情怀去关怀戏曲创作和演出实践,使新流派如春蕾绽放,艳丽芬芳。 (节选自郑荣健《戏曲流派传承需要理论支撑》,有删改) 1.本文是针对戏曲界怎样的现状而写的?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2.从齐如山、罗瘿公与演员密切合作培育流派的事例来看,艺术家应该如何去做? 3.根据文中所述,你认为当今戏曲理论家的不足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