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这也是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1.下列对“木”这一意象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诗人们常将“木”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B.“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C.古代诗人们在各种场合都会用“木”字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D.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吴均“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高木”和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的“高树”所表现的意境相同。 B.“树”和“木”暗示的颜色性不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景中,窸窣飘零的是透些微黄的叶子。 C.曹植《美女篇》中“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落叶不相同。 D.司空曙的“静夜四无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木叶”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 B.“高树多悲风”是一个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 C.“寒风扫高木”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表现的是“落木千山”的空阔。 D.因为“木叶”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所以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
|
2. 难度:中等 | |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返回 B.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发现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B.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用百金在赵人徐夫人处求得匕首,让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试验,血沾湿衣襟,人没有不立即死去的。 B.易水诀别一段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同仇敌忾的气氛,具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C.秦国的法律规定,在殿上的臣子,不能带兵器;持兵器的宫廷侍卫则只能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D.荆轲刺杀秦王,殿庭上下一片混乱,秦王惊起,拔不出剑,环柱而逃,群臣惊愕,左右呼喊,场面惊心动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荷塘月色 是夜中怀大不宁,独支癯影小园行。 荷风送过千波韵,月色消融万籁声。 应记西洲歌棹曲,还生南国采莲情。 六朝盛事随流水,回首空余一月清。 (注)这是今人据朱自清先生名篇《荷塘月色》改编而成的一首七言律诗。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即照应朱自清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B.颔联描写荷韵、月色,声色结合,给人以幽深而悠远的感觉。 C.颈联实写江南采莲的乐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自由的向往。 D.尾联以景结情,收束全篇,余味深长,可见作者心中的郁结终不得排遣。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
4.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4)李密从小就是个孤儿,生下来六个月“_____________”,四岁的时候又“____________”,他是祖母一手带大的,因此与祖母感情深厚。——李密《陈情表》
|
5. 难度:困难 | |
维以不永伤 阿遥 透过八岁男孩的眼睛观望这个世界,你会看到什么?德国男孩布鲁诺的眼睛里,是蓝天白云,金色的阳光,不知疲倦奔跑在街道上的同伴,温柔的妈妈,严肃的爸爸,还有总是一本正经的姐姐……而在他的朋友希姆尔——一个同样八岁的犹太男孩眼中,世界只是一个集中营,满眼是瘦骨嶙峋、面无表情的大人,干不完的脏活累活,还有毒气室、焚尸炉…… “在黑暗的理性萌发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开篇,引用了英国桂冠诗人约翰·贝哲曼的这句话,也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基调。 1943年夏天,布鲁诺依依不舍告别了柏林,告别了小伙伴,同家人一起,随着升了职的父亲来到一所乡间大宅。家里总有纳粹军官进进出出,父亲特地请来的家庭教师不厌其烦地向他和姐姐灌输第三帝国的种种知识。然而布鲁诺对这一切都不感兴趣,他渴望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一起享受童年。透过自家的窗户,他看到远处有一个“农场”,那里有大人和孩子穿着条纹睡衣在劳动。直到生命的终点,布鲁诺也不知道,这“农场”其实是个集中营,他的父亲正是那里的最高长官,那些人穿的也不是什么条纹睡衣,而是囚服。 可对于一个八岁孩子,真相重要么?布鲁诺曾天真地询问过父母,为什么“农民们”要穿着条纹睡衣劳动,为什么“农场”里的烟囱总是冒出极其难闻的浓烟,为什么在自家厨房劳动的“穿条纹睡衣的老人”突然不见了,却没有人愿意给他真实的答案。在童心的驱使下,布鲁诺费尽心机,一次次逃出家里的大院子,向着“农场”飞奔。在那里,隔着铁丝网,他找到了一个与自己同龄的孩子希姆尔。他们几乎日日相见,布鲁诺总是带着玩具和食物,然后微笑地看着希姆尔狼吞虎咽。布鲁诺庆幸再次有了朋友,可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通往终点的路。 影片中有两次握手令人战栗。一次是布鲁诺在士兵的恐吓下,否认自己给希姆尔食物并声称从不认识这个犹太孩子,希姆尔为此遭受毒打。为了挽回友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布鲁诺天天带着不同的玩具去“农场”老地方等待自己的朋友。坦承自己的错误后,他取得希姆尔的谅解,穿过铁丝网,两只小手紧紧握在一起。第二次则是在影片的尾声,为了帮助希姆尔找到失踪的父亲,布鲁诺毫不犹豫地换上了“条纹睡衣”,爬进“农场”。就在四处寻找时,一群士兵将他们赶进“淋浴室”,他们互相安慰着,突然毒气扑面而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黑暗中,两只小手再次紧紧相握。罪恶被大雨涤荡,布鲁诺和希姆尔,他们永远八岁。在那灰色冰冷的岁月,在充满死亡气息的集中营里,这样的场景,带给观众的是何种震撼,用言语不能表达。 “维以不永伤”。这不是第一部,也不会是最后一部以孩子的视角来打量战争,打量大屠杀的电影,或许,人们不断地重提这样的故事,只是希望往事不再重演。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集中营里那扇沉重的铁门已经宣告着一段历史的尘封,“条纹睡衣”依然默默倾诉着人性中的善与恶,在这个依旧种族冲突不断的世界里,或许唯有孩子紧握着的双手才能带给人类和解的希望。 (注)“维以不永伤”语出《诗经》,意为:不让心里老悲伤。 1.请简要谈谈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2.解释第五段画线句子“影片中有两次握手令人战栗”在文中的含义。 3.第六段画线句子中,“条纹睡衣”倾诉着人性中的哪些善与恶? 4.作者用“维以不永伤”作为文章的题目意义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辟pì 谣 荟萃 cuì 彘 zhì 肩 长歌当dàng 哭 B.耄耋 dié 湮没 yān 氓 méng录 惊魂甫pǔ定 C.剽piāo悍 聒guō噪 纶lún巾 未雨绸缪móu D.隽juàn永 数罟gǔ 兑duì现 面面相觑jiàn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日前,北京警方侦破了一起案件。该案中的小偷趁李大伯一家在客厅看电视,竟然登堂入室,把房间里的手饰和现金席卷而去,十分猖獗。 B.进入高三,要有恒心能吃苦,更要改变原来不好的学习习惯,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C.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就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D.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伟大词人。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百多名救援战士,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B.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取养分,呈现出本地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C.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事件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因此,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D.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
9. 难度:中等 | |
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场运动,因为其广阔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史册。 ②作为“四月青年”的一员,当我们今天在此纪念和反思这场运动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千言万语难以述说。 ③在那个为我们今天所不断回溯,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力量的春天。 ④在这场运动之中所凝聚和锻炼出来的这代青年,被人们亲切而光荣地称为“四月青年。 ⑤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起,共同参加和见证了一场捍卫“精神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 A.④⑤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④②①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多与美食文化有关,如端午节的粽子,寄托着追思怀念。请参照划线部分在下列横线处补写相关内容,并以任一中国传统节日为对象对出所给上联的下联。 ①元宵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着幸福圆满。 ②中秋节的月饼,______________。 ③上联:棕子飘香,情怀叶叶寄思念。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017年《歌手》第三季,赵雷以一曲《成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更加认可了这一个大器晚成的民谣歌手。赵一雷曾经在追梦的路上艰难前行着,并且一度怀疑过梦想。但最终因为对梦想的执着坚持而获得了成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