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好就行,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兼之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要的,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才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活的灵魂。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语言积淀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对于有志于文学的人来说,阅读文学经典,关键在于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就用了大量精确朴素的词语:深冬、阴晦、冷风、呜呜的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鲁迅的这段描写,使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改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文学基调。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文学大师就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眇、瞪、眺、瞥、盯、睹、瞭、瞋、睇、觑等,且不同词皆有微妙的差异,生动形象,姿态万千。

那么,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元素,进而形成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多游走于现代白话、关中话、陕南商州话和古语之间,于《红楼梦》语言借鉴尤多,又汲取了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近则与沈从文、孙犁相衔接,再加上他的勤奋练笔,于是锻造出了贾氏独特的文学语言。

优秀的文学语言,一定是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凡劳作的“工匠精神”。语言上没有这样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文学语言逐步有了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的倾向。

B.叙事文学必须构思故事,而故事通过语言传达,作为文学肌体的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心。

C.文学作品《故乡》《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显示出其创作者语言功力的高超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D.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在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融会贯通基础上的自我创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把文学创作不重视锻造文学语言的现象作为立论前提,进而明确了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意义。

B.文章把文学大师与建筑巨匠进行类比,援引古今中外事例,充分论证了一个成熟的作家是语言使用方家的观点。

C.文学语言要从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元素,进而形成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贾平凹独特的文学语言是最好的证明。

D.对于锻造文学语言,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最后明确解决的办法,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够阅读文学经典,品出语言的味道、魅力和美感,再经常练笔,语言积淀就有了可能。

B.如果不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鲁迅作品的文学语言就很难形成鲜明的自我风格。

C.如果有了对语言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我们的文学语言也可能由贫乏、干瘪变得丰富、鲜活。

D.只要把故事编好,再加上语言上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不会是空中楼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的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

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越来越多,这成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孩子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21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三: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它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 000年前的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旦用独特的创意手法书写汉字的内容,这样做是想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喜欢汉字,进而了解汉字及中华文化,达到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B.宋旦举办的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把汉字形象化、符号化。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C.作为原创文化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颇受欢迎,逐渐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这反映出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增强。

D.汉字凝结着中国智慧,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会意义。

B.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并且在各地的活动中学生参与不单是为了名次,还是因为他们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民族历史。

C.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认识、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对汉字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所以他十分关注对汉字的研究工作,注重儿童语文教育问题。

D.材料三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文明。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遥远的灯光

阿 成

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世界便属于你一个人了。窗前的我,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是啊,这是三十年前的岁月了。我开着卡车,独自一人行驶在荒野上。尤是寒冷的冬夜里,那老银色的雪光会一直延伸到迷蒙的远方,四野似乎是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的这辆小若蚁虫的卡车在行驶。

三十年前,那些沉驻在荒野上的乡村,仅由十几幢简陋的茅草房拼成,村口处照例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杆子,上面吊着一盏亮刺刺的灯。早年时村子里是没有电的,乡下人只能点油灯或蜡烛照明。为了节省一蹊油、一截蜡,会早早地熄掉它。是啊,只有村口处那高高竖立的灯,是黑夜里唯一的光亮。

开着老式的卡车行驶在荒野上,当看到那远处的灯光,在孤寂与清冷中,便有了一点橘色的希望。这烁闪着的亮团引导着你朝它开去——是啊,这黑沉沉、泛着银色雪亮的大野之上,只有这么一盏灯在远方活活地闪烁着——它出现的那一刻,便成了夜行人不弃的伴侣了。这孤寂的灯光会让你想起许多陈年往事,它一帧一帧地照亮了你早年的某些画面。这些画面里有你的父母、兄弟,也有你的同学,这些影动着的人们经过岁月的沉淀、灯光的抚绕,竟变得那样的温馨和纯净,让你那原来凉凉的心,在墨色的夜中感到了一束春阳般的暖。是啊,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让你齿冷的往事,它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的灯,即便是偶一地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起来。

远处的灯光终于近了。常做冬夜的行客,知道前方的那一盏孤灯,或者是用冰做成的灯,里面点着一支微微摇曳的蜡烛,远远的,如一钵文火闪耀着——那儿呀,或许是一片小旅店吧。我曾多次住过这样的店。店的夜呵,从不寂寞,车老板们进进出出,须不断地去院子里喂马,解手,或者几个人盘坐在火炕上,边吧嗒着呛人的旱烟,边唠嗑儿。

前面那盏灯下,或许是一个公路检查站。检查站里有一领长长的火炕,在墙角处有几个齐胸高的大瓦缸,里面分别腌着酸菜、威茉,存着杂粮。行路人只要交上一两块钱,就可以美美地吃上顿热乎乎的高粱米饭了。

卡车终于从那一域灯光下开了出来,渐渐地将那灯光远远地、远远地甩在后面,直到灯光化作天上的一颗星。你继续在老银色的荒野上行驶了,听着发动机发出的嗡嗡声。是啊,风雪中便是英雄也是孤单的哟。

在迷蒙舞落的雪中,你会看到远远地有移动的灯光,那同样是一台夜行的老式卡车,正从你对面驶来。似乎是司机们都担心败坏这夜的沉静,双方只是用闪烁灯光的方式彼此打一个招呼。

迎面的卡车从你身旁驶过去了,前途又变得浑沌起来,似乎这黑夜里,只有你这一台卡车在孤单地行驶着。

进入山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兴安岭的盘山道,一山一山地缠绕着,卡车驶上这盘山道时,常会看到在山顶上一辆卡车的灯光,它就在你高高的上方,似乎正朝着天上的方向行驶。当你驾驶的卡车驶上山顶,前面那辆卡车的灯光却倏然地滑落到山腰那儿了。就是这样,两辆卡车上上下下地盘旋着,有意或无意地追逐起来……

出了山,卡车便进入无涯的平原了。正当你这个夜行者感到疲倦时,前面又有一束灯光闪烁起来,于是,你再次地振作了起来。

流水似的岁月湍急而过,当你开着私家车又行驶在冬日的大野上时,眼前的景象与三十年前已截然不同。夜下的高速公路被路灯照得如昼如织,铺成了一条辽远灿亮的灯带。远处的村庄不再是一盏孤灯下的老式乡村,它已被灯光璀璨、堆砌如冠的城镇所取代。行驶当中,不断地有车子从你的迎面驶过来,完全没有打招呼的必要了。昔年的盘山路消失了,变成了一条被风呼啸着的隧道。夜,不再宁静了,灯光也不再是回忆之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着前方,行驶着……

哦,下雪了。你披上衣服起来,站在窗前。已是凌晨3点,透过布满霜花的窗,久久地凝望着空空荡荡、灯火簇拥着的高速公路。是啊,在这飘雪的夜里,你在等待什么呢?是在等待从远处驶来的卡车的灯光吗?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追忆自己三十年前夜晚荒野开车的情景,“偌大的银铸世界”“小若蚁虫的卡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下文对灯光充满感情的描写。

B.作者最盼望的还是旅店的灯光和公路检查站的灯光,虽然作者讨厌这些地方的嘈杂,但这些地方能够留宿和饱餐,免于雪夜冻饿之苦。

C.文中使用的“是啊……”的句式,其中包含着肯定、感慨的意思,前后反复这样写,强化读者的认同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结尾写站在窗前,结构上照应开头,感情上通过对等待对象的追问,回扣上文对灯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当年卡车灯光的一往情深。

2.小说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在文中“灯光”有怎样的含意?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陷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以功迁使持节,领泰山太守,进爵钜平侯。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从兄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乃率精兵三万袭之,弗克,仍筑十余城以守之。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渣口,众尚万余人,马二千匹,将入南,士卒并竟夜悲歌。侃乃谢曰:“卿等怀土,理不能见随,幸适去留,于此别异。”因各拜辞而去。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征为侍中。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袭取寿春。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  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敢便逼京师,遂寝其策,令侃率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侃命斩数人,方得止。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车,高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不劳设备。”及车动果倒,众皆服焉。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侃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局,尝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

(节选自《梁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B.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C.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D.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故以弱冠泛指不足20岁的男子。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使者所持之凭证。

C.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同祖亲属,古称从,六朝称同堂,唐始称堂。

D.仆射,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等官皆有,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指其中的首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功勋不凡,意志坚定。他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得以进爵;但为了完成父亲遗愿,不为利动,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南归。

B.羊侃通情达理,谋事深远。南归途中,体恤下情,任凭部下选择去留;侯景造反前,羊侃就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后又及时提出讨伐对策。

C.羊侃孔武有力,善于用兵。羊侃膂力过人,能使硬弓;守城讲究策略,战术得当,灵活机动,或主动出击化解劣势,或静观其变以逸待劳。

D.羊侃多才多艺,豪爽大度。他爱好文史,精通音律,自创曲子,颇有新意;为人宽厚,喜欢结交朋友,尽管酒量有限,但却常与人豪饮同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

(2)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远游①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②著处:处处,到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诗经·卫风·氓》一诗中写女子无错,男子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语言文字存在数千年,被历代中国人作为母语使用,已达________的境地。(    )。有人断言,  中国未来的作家不太可能站得比唐诗更加高远。因为唐朝的诗人一生都在为穷尽文字之美而________,今天繁杂的学问,让作家们失去了对汉字纯正而深刻的把握。知识的丰富恰恰让作家们处于能解读,却不会创造的尴尬境地:能看透文章的浅薄,却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厚;能体味到唐诗的美妙,却写不出美妙的唐诗。

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________,唐诗写乏了出现了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了元曲。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成为基因。

但在当下,母语的创新却________,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导致创作者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之所在,以汉语言为母语的写作者们失去了对母语的倚重和深入研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出神入化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故步自封

B.登堂入室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

C.登堂入室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故步自封

D.出神入化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然你在天涯海角,都改变不了你是中国人的事实

B.尽管你身在天涯海角,张口一句汉语,便知你从故乡来

C.纵然身在天涯海角,张口一句汉语,便知你从故乡来

D.你的语言会暴露了你的身份,虽然你在天涯海角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导致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B.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C.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D.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创作者或许是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一则寻物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昨晚,本人不慎在学校图书阅览室掉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内心非常急躁。此书为精装版,内夹有一张学校图书室借书证。如有拿到者,务必尽快联系我(电话:13872655202),我一定当面谢谢您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校开展“诗词比赛”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在一次语文活动中,一些同学认为青年应当志存高远,有自己的梦想,一些同学提出要选择平凡,也有一些同学提出“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此,你是怎样思考的?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