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中国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郭守运

先秦时期的儒家野是与文、礼相对的,其多指为粗鲁、不文雅的行为或人,这与儒家文化推崇仁义礼孝的崇高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义,都与礼息息相关,孔子极其重视礼教,认为人应当严格遵守礼教,因而提出了不知礼,无以立也,这可以说具有一种克服野的过程。人们通过学习高尚的仁义思想和礼仪规范,以此摆脱原本的野蛮、粗俗人性,趋向于文明与崇高,从而成为一名君子。

与儒家之野不同的是,道家庄子之野要多的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即精神自由上的天性追求和灵魂放逐。道法自然是道家的主旨,法天贵真是庄子的思想精髓,强调人性的本真在世界上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质朴、与自然相通、使人本性不受外在事物拘束的重要性。漫游是庄子一生当中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漫游可以是实质意义上的漫游,也可以指精神上的漫游,如《庄子齐物论》所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将是一种无奈叹息之后的解放,天地、万物都好像和我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这也是庄子最终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获得了真正的精神自由。这种野而游的思想,对于古代艺术家和古代哲学、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于是,庄子所见的野已不是荒凉、偏僻的,而是质朴、天然的。以庄子为开端,文人视野中的野由文明的对立物变为文明的反叛者。而从文学角度看,喜用野字是杜诗的一大特点,惯用带野字与之有关的意象,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大奇观。据不完全统计,杜诗中仅冠以野字意象的诗作就有近百首。由文学兼及书画艺术,野趣横生就在无意或有意间形成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画合一的意境也随之出现了。

在以玄学为主导思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以自然为内核的野的精神得到更为广泛的发扬,庄子开启的追野、慕野之风,受到文人的推崇和效仿,野字频频出现在文人的诗赋创作中,如原野萧条兮烟无依,云高气静兮露凝衣,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等,这些诗作无不显露出空阔寂寞的旷野之景和文人寄情山水、渴望皈依的野逸之趣。此外,刘勰、钟嵘等人的理论著作中,对野的论及也具有了褒扬之义,成为新的文学批评标准,野字由此也摆脱了先秦儒家所谓的粗鄙之义,转而具有了本真、质朴的哲学之思,成为审美意义上的范畴。美学范畴中的野,抛开了文明、教化的外衣,以道家精神为旨归,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下,迸发了一系列的野趣审美追求与审美旨趣,包含有江湖之趣、枯淡之趣、闲放之趣、林业散逸之趣,凡此种种野趣,往往见诸历代艺术领域,尤以宋元两代文人画为盛。

野趣指向真。与宫廷画呈现出的雍容华贵之风不同,文人画是一种体现自我、性灵所衷的艺术形式。绘画者的这种崇野之趣,既舒展了画家的心境,使其可以在野性的、自由的旷野、山坡、草地、溪流、怪石间恣意发挥情感,又能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落笔挥洒,用线条的形式表现自我的心境。因而,画作完成之后展现在画家自己和鉴赏者面前的,是富有野性、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画。观画之时,一种抑制不住的自然的野趣、一种浑然天成的旷野之风扑面而来,使人不由得被这种高尚、纯粹的野趣所吸引和俘虏。因此野趣成为文人画的重要的审美心理归属,也成为艺术家常见的审美情调追求。

(本文有删改)

1.关于儒家之野与道家庄子之野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之“野”指粗鲁、不文雅的行为或人,是与“文”、“礼”相对的。孔子提出了“不知礼,无以立也”,这是一种克服“野”的过程。

B.道家庄子之“野”是精神自由上的天性追求和灵魂放逐。“道法自然”是庄子的主旨,“法天贵真”是道家的思想精髓。

C.人们只要摆脱了原本的野蛮、粗俗人性,就能学习高尚的仁义思想和礼仪规范,以此趋向于文明与崇高,从而成为一名“君子”。

D.庄子所见的“野”是质朴、天然的。他开启的追“野”、幕“野”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文人的推崇和效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阐述了人与大自然形成和谐的共存关系,获得了真正的精神自自。这是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B.美学范畴中的“野”,抛开了文明、教化的外衣,迸发出的“野趣”审美追求与审美旨趣,在宋元两代文人画中有充分的展现。

C.漫游是庄子一生的生活方式,既是实质意义上的漫游,也是精神上的漫游。这种“野而游”的思想,对于古代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D.画作完成之后,当富有野性、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画展现在鉴赏者面前时,观画者会被画中高尚、纯粹的“野趣”所吸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庄子之前,“野”是文明的对立物;以庄子为开端,“野”变为文明的反叛者,在文人的视野中逐渐得到了认同和喜爱。

B.书画艺术形成了“野趣横生”的审美情趣,随之出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诗画合一”的意境,然后影响到了诗人也喜用“野”字。

C.南北朝时期,几乎所有的诗作大都显露出空阔寂寥的旷野之景和文人寄情山水、渴望皈依的野逸之趣,这使“野”字成为审美意义上的范畴。

D.与宫廷画呈现出的雍容华贵之风不同,文人画是一种体现自我、性灵所衷的艺术形式,代表了更高的审美情趣,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来自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雀之灵》这个舞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象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地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惟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给观众带来的是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惟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抱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魄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中,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同是少女角色,却能巧妙地通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细微不同。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媚笑,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种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却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体味其中静谧的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节选自新华社网络中心经伟涛《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1.对文本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说他第一次触电是因为结识了邰丽华并欣赏了她的舞蹈《雀之灵》。

B.作者说,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邰丽华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才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

C.《雀之灵》是邰丽华独自表演的舞蹈更多地展现个人的艺术魅力,而《千手观音》是由12位女孩集体表演的更多地展示相互之间的默契协作。

D.邰丽华希望残疾人不仅能用独特的方式表演舞蹈,而且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让所有的残疾人能够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世界。

2.下列对人物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人物通讯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写得十分感人。

B.第2节“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是说邰丽华跳舞时不需要音乐和节拍也能跳出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C.通讯第4节用具体数字说明邰丽华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苦行僧般的毅力意志艰难坚毅地将《雀之灵》舞蹈的音乐节拍一个个深深刻进心灵的经过。

D.作者认为,邰丽华用舞蹈书写了灿烂的人生,邰丽华用舞蹈将中国残疾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现给了世界。

3.相据文本内容,请概括出邰丽华在舞蹈艺术上演绎成功人生的原因,并加以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找恩人

韦名

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歉。

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

那天上午,事情太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撞上她的刹那间,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

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

“没事了!”中年男人扶起女儿。

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

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

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

这样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

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

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別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

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定。

多年寻找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像眉心间有黑闪闪的痣。

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

画到后来,建涛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

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

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家公。

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

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寻找恩人。

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

“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

“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

“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家公眉心间就长着那颗我永远忘不了的黑痣!”

“……”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

“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

“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

“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

“谢谢你!”尽管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儿也不像,但一见面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

“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

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

亲家公却一脸平静。

“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

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

看着平静如水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

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

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

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

B.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

C.“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

D.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

3.小说结尾说“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意味深长,请予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帝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成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 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舍,攻域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司马迁 《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是《史记》一书的体例之一, 主要是记述诸侯事迹的,因为萧何被封为酇侯,所以其生平事迹列入世家。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文中“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都是对死去皇帝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庙号一般是褒扬性的,而谥号有褒有贬,如汉武帝就是称刘彻的庙号,汉高祖就是称刘邦的谥号。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来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宝公塔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建的。  ②筇:竹杖。矫:高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登山的一路艰辛,将“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独自拄杖登山进行对比。

B.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与荒寒,也表现了月色的朦胧。

C.前三联写诗人登塔之后所见所闻,尾联写道人忘记了诗人的存在,诗人也忘记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D.整首诗表现了诗人登塔见到静谧开阔的景色而心旷神怡,深深陶醉其中,忘记了世间纷争与烦恼,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2.诗中望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的比喻来表明要通过加强修身使得自己的品格更高尚更纯美。

(2)曹操在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自比周公,表达自己虚心纳贤, 胸怀大志,统天下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一心信奉老庄,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对当时盛行的虚无人生观提出批评。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     ,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 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              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艰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己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整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9年12月1日,临泉高铁站客运首发,小雪体验高铁的同时,发给家人一条微信。下面是微信的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当,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亲爱的家母,您好!今天,小女终于乘坐上桑梓的首发高铁了,能够体验到现代新生活,真是心旷神怡,忘乎所以呀。而且我真的希望您和爸也一起来享受一下,这样,你们就心安理得了。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改为           ⑤        改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邰丽华是聋哑残疾人,但凭着《千手观音》的完美表演被评选为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为她而写的颁奖词是: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请参照上面的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个,结合学过的课文和对人物的了解,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颁奖词。

刘和珍     荆轲      烛之武     刘兰芝

屈原      曹操     陶渊明     王羲之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