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明代沈德符记录了万历年间江南小调的流行状况:“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每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我们也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

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描述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的诗意生存的需要。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我们感到在传统人文世界中找到了人应该为人的那种存在的方式,我们觉得人应该那样和这个世界进行美好的连接,应该那样诗意地栖居。这种人的本真的状态,并不以样貌的陈旧而过时。反倒是,我们越是在非熟人社会孤独地存在,越需要追寻这种源自文化母体深处的熟稔和亲切。同时,在民歌的歌唱中,艺术活动和人的肉身体验、生命器官高度合一,是在深层次上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在歌唱中,身体这一自然客体、心灵寓体的能量被强烈激发,人的主体意义被充分地释放,这是艺术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

今天,我们在理解民歌价值的时候,应该有更宽广和更深沉的追问。唯有如此,我们对民歌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才可能会有更多的期待。而对民歌的自信,也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摘编自杨晓华《民歌,可以重新成为时尚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诞生之日起,人类就自觉地通过言谈歌咏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

B.《弹歌》《诗经》同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二者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C.借助对民歌的欣赏,人们可尝试感知源自文化母体深处的熟稔和亲切。

D.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才会有民族文化自信,民歌也才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手法,简要概述了民歌艺术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B.文章基于当今社会生活与民歌自身价值的激烈冲突,将论证推向了深入。

C.文章以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为前提,阐述了民歌欣赏与歌唱的价值。

D.文章主要论述民歌是否具有时代价值的问题,整体上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因而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一直就是时尚。

B.将现代性视为开放的结构和建构性的场域,将有助于人们理解传统的意义。

C.传统可用来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民歌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

D.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意义的释放,能够在歌唱民歌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0/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浅阅读》)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9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竞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的《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分别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则材料: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 第二则材料: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 第三则材料: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 第四则材料: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 一些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 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3.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屋顶上的猫

夏 阳

春天就要来了。猫在不远处叫了起来。只不过那猫的叫声过于悲恸,类似婴儿般号啕大哭,里面夹杂着满腔委屈和无奈,无休无止,昏天暗地,用一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让周庄的午夜烦躁不安。

这对于居住在春来客栈的游客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飞机、高铁、大巴,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无非是想在这静夜安逸中枕水而眠,酣然入梦。可是,他们的美梦全让这猫叫搅乱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两个常住客退房搬走了,其他游客也是瞪着熊猫眼,纷纷向客栈的老板娘春兰表达自己的愤怒。春兰坐不住了,气呼呼地叫醒丈夫春来:“去,你去说说你妈,养什么破猫,这客栈还开不开?”未了,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想不到人老了老了,心思却不少。”春来知道老婆的意思,无非是指前街的王二伯和娘两人彼此意思很明显。最匪夷所思的是,王二伯家里也养了一只猫,唉,公的,猫通人性。

春来找到娘时,正是晌午,老人在隔壁自家院子里晒太阳。年关的阳光,饱满壮实,黄澄澄的,笼罩着整个小院。老人窝在椅子上打盹儿,时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猫。猫,灰不溜秋,乖乖地趴在屋顶的黑瓦之上,也在打盹儿,偶尔也睁开一双黄溜溜的圆眼睛,瞅一眼老人。猫的头顶,是天空,白云缱绻。

春来对娘说的话意思很简洁,赶紧把这罪魁祸首的猫撵走,否则游客会跑光的。一家人的吃喝,都指望这客栈嘞。临走,他也和老婆一样,小声嘀咕道:“还是多为儿孙的脸皮想想吧。”

猫毫不理会这人世间的曲直,到了晚上,依然是午夜,依然号啕不止。开始是在屋顶,看见老人拿竹竿来赶,嗖的一声蹿入夜色茫茫中,毫无踪迹。待老人刚进屋,它又在河边的老树上,远离着人群灯火,于夜幕下继续它长夜难挨的哀鸣。老人追赶了几次,便垂头丧气地坐在床上,一个劲地叹气:“前世的老冤家,你把你那猫放出来会死啊?”叹完气,关了灯,黑暗里一个人蒙着被子,呜呜地哭。不远处,猫在屋顶上叫得更欢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更为疹人。周庄午夜的神经,在这猫的叫声里被无限膨胀,膨胀到让人的脑袋快要爆炸了。这次,不仅春来客栈顶不住了,就连住在周边客栈的游客也是义愤填膺。

天还未亮透,老人还在床上睡觉,春兰就旋风一般闯了进来,一边用竹竿撵着猫打,一边嘴里骂骂咧咧:“你叫,我让你叫!”猫躲在衣柜上,泪汪汪地看着老人。老人拦住春兰,郑重地说:“我保证,它今晚不再叫了。”春兰将竹竿摔在地上,一边走出屋一边回头往地上吐唾沫:“呸,不要脸的东西!”

又是晌午,老人和猫,一个在院子的椅子上,一个在屋顶,又是在晒太阳,偶尔,彼此对望一眼。老人默默地坐了好一阵,然后站起身,对猫招了招手。喵呜——猫亲昵地应了一声,奔向老人的怀里。

老人抱着猫进了里屋,坐在床上,拥入怀中嗯嗯嗯地哄着,像哄孩子睡觉一样。突然,老人一把扯过被子,捂在猫的头上,死死地勒住猫的颈脖不放。猫四条小腿拼命地乱蹬,蹬着蹬着,越来越慢。老人一迟疑,把手撒开,坐在床边大喘气。猫自个从被子里挣扎着爬了出来,一下子蹿上屋顶,缩在屋顶的瓦垄里,委屈地看着老人。老人忍不住泪水涟涟,一边哭一边埋怨不争气的猫:“没事你瞎叫什么?没事你瞎叫什么?”

傍晚时,老人抱着猫出了门,她站在双桥上,对着河道尽头的一栋房子,忿忿地看了一眼,然后沿着河的另一头,夹杂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之中,走进了镇人民医院。

医院里一位年轻的大夫听说老人要给猫找一种哑药,惊得不知所措。他不得不给老人解释说,这里是看人的医院,不看猫。看猫得去宠物医院。

宠物医院?宠物医院在哪里?

周庄没有,得去昆山,或者上海,您还是先去昆山找找吧,应该有的。

按照大夫的提醒,老人抱着猫,坐上了开往昆山的大巴。大巴启动的刹那间,老人扬起头,默默地看着车窗外的周庄。

世界在周庄的上空黑了下来。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营造了一种感伤的、令人不安的氛围,这为后文对老人烦躁心理的描写做了铺垫。

B. 小说中的游客在矛盾冲突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老人的儿子、儿媳为了一己之私则把一只猫和一位老人推向了生存的绝境。

C. 小说中“猫通人性”一语双关,既实指生活中猫通晓人性,也反衬出春来和妻子不能理解老人的内心。

D. 小说中王二伯并没有直接出现,但作者通过春来老婆的暗指和春来娘的抱怨点出了这个人物。

2.小说中有两处关于晌午情境的描写,有何作用?

3.小说以“猫”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都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日:“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撾,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州举茂才,温令。                除:授予官职

B. 又能以谲发摘奸伏                数:多次

C. 为卒司所抄,恒其半            亡:死亡

D. 纠剔奸盗,不得旋                踵:脚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守陈宠功曹                        身死人手,天下笑

B. 在郡何为理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C.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            今其智乃反不及,其可怪也欤

D. 以剧令勃海任峻补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永元,是一种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大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且只有一个年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居初夏[注]

陆游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

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

(注释)陆游时年67岁,罢归故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有感而发。日月飞转催人老,诗人在晚年禁不住感慨万千而开酒释怀。

B. 颔联描绘丰收景象。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卷,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

C. 颈联勾勒劳动者形象。吃粗陋饭食、穿短布麻衣而自得其乐的农人形象呼之欲出。

D. 整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劳动情景,画面清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形象可感。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过去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一些人的对抗性思维值得警惕,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防止美国强借力肆意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冲击国际体系的平稳运行。美国一些人总是将赤裸裸的霸权行为包装得“_________”。一年多来,为了给对华施压“正名”,他们抛出了一套“美国吃亏论”,________有战略人士将对华关系数十年发展,同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列,称为二战结束后美国自损最重的三大对外政策错误。然而,空口袋______立不起来,语言游戏不管怎么重复,也难以做到_________。中美关系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到底给美国带来了什么?事实是最有力的回答。2018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335亿美元,两国建交之初增长了252倍。美国《福布斯》志网站近日文指出,中在国际商务中互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这是一大错误。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大义凛然    竟然    往往    天衣无缝 B. 慷慨赴义    甚至    常常    自圆其说

C. 大义凛然    甚至    往往    自圆其说 D. 慷慨赴义    竟然    常常    天衣无缝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吸引更多中国投资潜在所带来的经济好处被美方忽略

B. 美方忽略吸引更多中国投资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好处

C. 美方忽略对更多中国投资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好处的吸引

D. 更多中国投资所带来的潜在好处被美方忽略吸引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何防止美国肆意强借力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对国际体系的平稳运行带来更多冲击

B. 如何防止美国强借力肆意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给国际体系的平稳运行带来更多冲击

C. 如何防止美国强借力肆意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对国际体系的平稳运行带来更多冲击

D. 如何防止美国肆意强借力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给国际体系的平稳运行带来更多冲击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诗经》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自古就有研究,____________:一曰汉学,一曰宋学,一曰朴学,还有一个,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前三种,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它们的成绩,构成了今日所谓“国学”的基本资源。事实上,________,它们的大多数结论,已经被常识化,而其研究思路,也成了专家和一般知识者对同类问题的基本认识模式。这种定型化,一方面,表示学术的成熟;另一方面,________,枯守家法,泥持陈说,始终未能突破经学本体和文学本体的困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卢梭的墓志铭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人为其各写一则墓志铭。

陶渊明  罗素  李清照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出访期间,应外国政要询问时作出的回答。“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正确政绩观的生动表达。“无我”和“有我”,道出了每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担当的人的精神世界辩证法。

“无我”是什么?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就是“无我”。

“有我”是什么?是担当,是责任,是使命。面对矛盾时,有我;面对困难时,有我;面对挑战时,有我;面对斗争时,有我。

阅读习总书记的两则语录,你有怎样的感悟?对于“无我”与“有我”这个精神世界辩证法你有怎样的理解?请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