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效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日趋深入的讨论。 杜维明从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的角度讨论了建立共同体的可能性。在他看来, 共同体”这个词的理想含义在于,“人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分享一种共同价值和实实在在的公民道德,并通过致力于实现公善而联合为一体。然而,这样一种统一体允许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信仰差异,只要这种多样性和差异不致侵害他者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对于儒家而言,道徳是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儒家“修齐治平”的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首先展现为一个道德共同体,杜维明称其为“信赖社群”。对于一个“信赖社群”而言,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基于秩序的建构,更在于内心的彼此信赖与道德的影响。 对于儒家生态哲学而言,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人与人的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共同体中。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在此关系内人与其他生物都是平等、自由的。早期人类文明普遍有着对人的道德关怀大于动植物的特征。例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皆是人用以维持生计的生产材料。在中国,商周时期的宫廷亦曾以大量牺牲献祭。《论语》也记载,孔子退朝后听说马厩着火,问人的伤亡情况而不问马。但是,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它不是将动物作为没有自我意识、服务于人类的纯粹工具,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儒家虽然承认人在思想与行动上的优先性,但同时能够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在同一场域中的存在物,将自身的权力欲望转化为一种平等和友爱的精神。在儒家看来,人类与自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人能够通过道德实践参与到天地的运作之中,影响自然万物的生长;另一方面,自然也影响、转化着人的生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天道”的尊重和遵循。可见,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也是彼此“信赖”、观照的,我们将这样一种共同体结构视为“信赖社群”的扩大化。 这样一种道德共同体有着显著的现实效应,可以为21世纪人类发展提供生存论层面上的启发。尽管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还只是一种构想,但是从人类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构想是适合于当前需要的。 (摘编自单虹泽《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依据儒家文化提出的以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B.杜维明对共同体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基础之上的,具有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C.儒家生态哲学不仅关注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关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 D.传统西方文化将自然作为纯粹的工具,不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一致。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述突出了儒家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B.文章从儒家道德共同体与儒家生态哲学人手,分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C.文章将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作对比,强调儒家文化对人的道德关怀的内在价值。 D.文章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是按从现实到历史再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应对世界前所末有之大变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B.儒家有关人类要对自然平等友爱的观点为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提供启示和支持。 C.对于儒家道德共同体的认识较之于儒家生态哲学的认识前者更为深入和完善。 D.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要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理念,还需作出长久的努力。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典中最艰苦的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北京市人民医院。从四月五号开始,陆续有222人感染,包括93名医护人员,有将近一半的科室被污染。门诊大楼北侧的急诊科是当时疫情最重的地方。我不明白这家医院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但我知道应该跟上次拍转运的那二十九个盖白布的病人有关系,我得知道这是为什么。没人要我做这个节目,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我不管那么多,心里就剩了一个念头,我必须知道。 急诊科主任朱继红带我去看了留观室改成的SARS病房。我只看到几间普通的病房,迟疑地问他:“你们的清洁区、污染区呢?”他指了指地上:“只能在这儿画一根线。”我不能相信,问了一句:“那你们怎么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朱继红沉默了一会儿,慢慢举起手,在胸口指了一下:“在这儿。” 我问:“你们靠什么防护?” 他面无表情,说:“我们靠精神防护。” 一直到四月二十二日我们来拍摄时,病人才开始转运到有隔离条件的医院。当时病人连输液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在空地上输。他带着我去看,所有的椅子还在,输液瓶挂在树杈上,或者开车过来,挂在车的后视镜上,椅子不够了还有小板凳。一个卫生系统的官员在这里感染,回家传给了妻子儿子,想尽办法只能找到一个医院床位,夫妇俩让儿子住了进去。两口子发烧得浑身透湿,站不住,只能颤抖着坐在小板凳上输液。再后来连板凳都坐不住了。孩子痊愈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这是二〇〇三年,春夏之交。 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我“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当从头到脚盖着白布的病人从我身边推过的时候,还有媒体的信息是“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上街”。我只不过隐约感到怪异,仅此而已。我没有接到指令,这不是我节目的任务,我觉得转过头很快就会忘记——然后我就忘掉了。 我做的节目播出后,有同行说:“你们在制造恐慌。”当时我身边坐着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她说:“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摘编自新闻记者柴静传记集《看见》) 材料二: 非典报道经历了从瞒报到高度透明化的历程,这表明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从“如何包”转到了“如何报”,从内容控制转到了方向调控。在传统机制下,一些新闻主管部门认为消极信息容易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动荡,因而媒体在信息流通中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侧重于“包”不重“报”。中国传媒对于危机报道的典型做法是在保守的方针下,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报道模式。应该说这一传统是在建国之初就形成的。当时中国面临国内外的险恶局势和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需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封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其前提是资讯手段的不发达,信息渠道的单一。 这一做法延续到今天则并不合适:一方面当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公众的信息需求扩大,对知情权的要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传播学认为,流言的流传程度=事件的重要性X证据的暧昧性。如果媒体继续采取沉默的态度,既达不到封锁信息的目的,又缺乏权威的消息。社会舆论主体缺位,必然纵容了流言的传播而破坏社会稳定。从管理学上看,传统新闻管理侧重微观的内容管理,而非方向性引导,而由于内容管理的庞杂,必然导致信息传送的滞后,造成舆论主导真空,流言乘虚而入,反而容易引起恐慌。此次“非典”事件前期的抢购风波验证了这一点。 (摘编自俞熙娜、沈爱国学术论文《“非典”事件对新闻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非典”时的政府扣押信息、“媒体集体失语”等观点,与事实不符,是站不住脚的。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23条规定,在暴发严重疫情时,媒体在对外通报前须征得卫生部的同意。我们需要强调,记者应当依法报道。由此可见,所谓非典期间“媒体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第一个环节的卫生部门出现了“故障”。 事实也的确如此。“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这句俚语,可以非常形象地形容2003年3月和4月中上旬中国社会的特殊状态。在医学界,北京的洪涛院士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南方专家却坚持认为是冠状病毒。双方对SARS病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从当时SARS迅速蔓延的紧迫形势看,人民群众急切地想要知道非典的病原信息。对此,当时的媒体都没有报道。不是媒体不能报道,也不是什么力量控制媒体不准报道,而是所有人,包括媒体和卫生部,都必须等待专家们的最终判断。由此可见,由于SARS复杂病因引发的医学争论,才是造成所谓当时“媒体集体失语”的真正原因。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洪涛院士随即也改变了原有的观点。至此,争论结束。4月20日,国家卫生部门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非典”疫情。接着,新闻媒体也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急切盼望信息的广大受众。 (摘编自尹韵公研讨会主题发言稿《对非典时期新闻传播的再反思》)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柴静对“媒体失语”的反思与材料三的立场有根本上的差异,柴静更强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记者面向社会民众的主体责任。 B.柴静调查发现,人民医院严重的院内感染很可能与该院防疫设施不完善有关。而该期节目的顺利播出,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非典后新闻传播的改变。 C.材料三认为政府和媒体在“集体失语与缺位”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由SARS复杂病因所引起的医学界异乎寻常的争执与矛盾。 D.世卫组织佐证了钟南山的观点,有力推动了政府的部署安排。但材料三为政府和媒体所作的申辩,其实并没有全面解答柴静在采访中暗示的所有问题。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促进安定团结。” B.“在那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报纸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C.“由于公共危机涉及到公众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公众危机的信息。” D.“通过制度化可以赋予媒体相应的自由并规定其合法活动的范围,改善政府不确定、难持续、不对称的社会控制。” 4.面对近期依旧严峻的新冠肺炎防治形势,在新闻传播方面,我们可以从非典事件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黎明中升起 许实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漉漉的,麻雀叫着,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一样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的大街上。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钻进了耳朵。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①家的墨池。张芝、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 河岸上传来牛的哞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 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阗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 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纷披的李广杏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 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 “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 黎明中起身的敦煌——” 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驮着欢乐的、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的、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 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明媚的期望。 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今甘肃瓜州东)人,曾在敦煌苦练书法。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清晨的阳光写起,阳光“新鲜而明媚”的特点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愉悦、轻快的情感基调。 B.文章写张芝家的庭院中到处挂满布,上面写着黑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表现了张芝对敦煌的影响。 C.文中通过人们诵读的“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既解释了敦煌的字面之意,又突出了其气势雄伟浩大。 D.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 2.文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试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擢置甲科。昌言知天雄军,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①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仍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②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俾乘疾置以入,即赴中书。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未几,王小波、李顺构乱于蜀,议遣大臣抚慰。昌言独请发兵,无使滋蔓,廷论未决。会嘉、眉连陷,始命王继恩等分路进讨。昌言摄祭太庙,宿斋中,因召对滋福殿,复赞兵计,遂遣使督继恩战。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咸平三年,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有言门资官不宜任亲民,昌言手疏,以才不才在人,岂以寒隽世家为限,遂罢其议。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令左右巡使分领之。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昌言因上言:“详断官宜加慎择,自今有议刑不当,严示惩罚,授以远官,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许令追摄。又天下大辟断讫.,皆录款闻奏,付刑部详覆,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从之。会孟州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以贿登第,事下御史,乃知举王钦若受之,昌言以闻。钦若自诉,诏刑昺覆按,坐昌言故入,夺官。 (节选自《宋史·赵昌言》,有删改) 注:①刍茭:牲口吃的草。②廥:储存饲牲畜干草的房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B.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C.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D.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2.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皆偃蹇不进 偃蹇:行走艰难 B.俾乘疾置以入 俾:使,让 C.又天下大辟断讫 讫:完毕 D.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 乖:违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置是古代为供紧急传递公文者中途换马或停宿的驿站,亦指驿站所备的车马。 B.太庙是帝王祭祖的宗庙。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前,后三昭,再后三穆。 C.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宋朝的大理寺分左右寺,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 D.故入,指官吏故意将无罪断为有罪、或将轻罪断为重罪,是古代的一种罪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文思敏捷,科场颇有声誉。他考取进士时,获得主持贡举部门的首荐;太宗也因为他的文章言辞雄辩,提拔他录在甲科。 B.赵昌言临事果断,喜用严刑峻法。面对豪民毁堤自利,他命令取走豪民家贮藏的干草以供使用;面对佐役禁卒不肯听命担土固堤,他以斩首威逼,驱使他们服役。 C.赵昌言重视真才,要求详断官权责相连。针对门资官不宜担任地方官的说法,他上奏提出是否有才取决于人;向真宗提出详断官议刑不当要严示惩罚,授任远地做官。 D.赵昌言主张平乱,坚决而有远见。王小波、李顺在蜀地叛乱,他反对派大臣安抚,主张发兵控制;他认为不发兵平乱,叛乱将蔓延,事情果如其料,嘉州、眉州接连失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谴疟鬼 韩愈 屑屑①水帝魂,谢谢②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岂不忝厥祖,靦③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注)①屑屑:不安;②谢谢:辞别;③靦(miǎn):面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气盛言宜,把疟疾比作疟鬼,斥其辱没家门,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 B.疟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欢耀武扬威,趁秋季到来,为害人间,被百姓咒骂。 C.写疟鬼恬不知耻,在病人呕吐物中求食,不避污秽,侧面描写疟疾病症之重。 D.诗人劝疟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时候借鉴了楚辞中的丰富意象。 2.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标题。
|
6.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人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两句,含有八层意思,寓指八层悲伤,层层推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两句,表明浔阳城当地虽有乡土音乐但难以入耳。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4)《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指法灵活和乐曲内容丰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甚至是一截枝蔓。其中开诗学诗艺课的林黛玉,讲的是老一套,没有 的惊人之语。 脂砚斋评析说,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香菱的根基、容貌都不俗,不能不入大观园,而又没有她入局的机会,便闹出个她要学诗来。此说不无道理,但因此就写出半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来,那就成了以意强为文了,那可是写小说的大忌。 香菱是 的甄士隐的女儿,她的基因高尚,而曹雪芹是重视门第的,看看他对赵姨娘的描写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把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这说明曹公写作中也有 、笔不逮意的情形。 《红楼梦》是小说但是频频出诗谈诗赛诗,写得生动活泼。昔日中国,诗与文章是雅的,够得着高大上的;而小说是 之流的低俗段子,离高大上远了去了。曹雪芹替那么多小说角色吟诗论诗,可能还有显示自己也够得着诗作的用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B.但整个说来,其他几个“钗”,都远比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写得更加动人。 C.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D.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被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还有雅气,更留下了正气。 B.人贩子拐卖香菱,让她有了呆气,但夺不去她的雅气与正气。 C.香菱被人贩子拐卖,虽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但留下了呆气。 D.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同时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心灰意冷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B.独树一帜 心灰意冷 眼高手低 稗官野史 C.独树一帜 大彻大悟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D.特立独行 大彻大悟 眼高手低 稗官野史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创造更步步需要谨严的价值意识。在作品酝酿中,许多意象纷呈,许多情致泉涌,当兴高采烈时,它们好像八宝楼台,件件 ,可是实际上它们不尽经得起推敲,艺术家必能知道割爱,知 道剪裁洗练,才可 。这是第一步。已选定的材料需要分配安排, , 这是第二步。选择安排可以完全是 ,要把它描绘出来,传达给别人看,必借特殊媒介,如图画用形色,文学用语言。一个意思常有几种说法,都可以说得大致不差,但是只有一种说法,可以说得最恰当 妥贴。艺术家对于所用媒介必有特殊敏感,觉得大致不差的说法实在是 ,并且在没有碰着 最恰当的说法以前,心里就安顿不下去,他必肯呕出心肝去推敲。这是第三步。在实际创造时,这三个步骤虽不必分得如此清楚,可是都不可少,而且每步都必有价值意识在鉴别审 核。每个大艺术家必同时是他自己的严厉的批评者。( )艺术上的良心就是谨严的价值意识。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触目惊心 去伪存真 目无全牛 毫厘千里 B.触目惊心 披沙拣金 胸有成竹 云泥之别 C.惊心夺目 去伪存真 目无全牛 云泥之别 D.惊心夺目 披沙拣金 胸有成竹 毫厘千里 2.依次填入第二段文字虚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部分的分量也有讲究②必有浓淡虚实,必有着重点与陪衬点③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④各部分的先后位置有讲究⑤艺术作品的意思安排也是如此⑥凡是艺术作品必有头尾和身材 A.⑤③④①⑥② B.④①⑥②③⑤ C.①②④⑥③⑤ D.④①⑤⑥②③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在艺术方面需要良心,在道德方面尤其需要良心。艺术家因为良心不苟且敷衍,不甘落下乘。 B.一个人在道德方面需要良心,在艺术方面尤其需要良心。良心使艺术家不苟且敷衍,不甘落下乘。 C.良心使艺术家不苟且敷衍,不甘落下乘。故而艺术家强调艺术方面的良心,当然道德方面的良心尤为重要。 D.艺术家因有良心而不甘落下乘,不苟且敷衍。艺术家强调道德方面需要良心,更强调艺术方面需要良心。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仰望天空 陈衍强(云南) 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 我在云南彝良 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随时仰望天空 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2020.01.22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日本某学校给学生家长发去这样的校园通知: “随着信息在新闻和网络上不断扩散,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这事时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 材料三: 右图是璧山中学刘蕾老师前几天创作的图画。 写作任务(三选一): (1)诗作《仰望天空》发表后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这不是一首诗,有人批评作者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性和侮辱性,甚至还挑战了“中国人的底线”,还有人认为诗人有创作的自由,而作者自己则辩称只是想用一种反讽的手法,提醒人们减少走动,防止疫情扩散。对这首诗,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800字的文学评论(包含思想评论和艺术评论,或二者选一),阐述你的观点,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全民防疫、宅居在家的特殊春节,一定与家人有不少温情故事。请给材料二中日本学校的学生写一封信,让他们了解你近期在中国的生活与学习,讲述你的春节故事,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要求以记叙为主,不要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综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