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篇长恨歌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皇帝的宫殿

B.温泉水滑洗凝脂  凝脂:白嫩而润滑的皮肤

C.椒房阿监青娥老  青娥:青春的美好容颜

D.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忧愁的样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⑦

C.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⑥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杨贵妃把除了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着惊人的舞姿,是唐玄宗在音乐上的知音,所以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②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她那桃李春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

③这对夫妻本想着可以比翼齐飞白首偕老,谁料想竟因战乱而分离,晚景凄凉。

④谈及人类能否移居到这颗行星上,焦维新称:“这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跨越1400光年的距离,现在的科技是做不到的。”

⑤《长恨歌》中唐明皇的情深不渝,杨贵妃的碧落黄泉,至今仍令后人哀叹,亦让后人为其不能圆满的凄美爱情心痛不已。

⑥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开幕式上,现场万人同唱共舞,声如渔阳鼙鼓,场面恢宏大气。

A.②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③④⑤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校广播站主持人小明同学在节目中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述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大家好!伴随着这熟悉的旋律,久违的《心灵驿站》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大家喜欢的主持人小明。真心希望能用我鼎力采编的文字给您带来快乐,能用我的高屋建瓴打开您的心结……废话不多说啦,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暖的“心灵驿站”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校教学模式示意图,请用一段话写出该模式的详细内容。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送贯,不超过120字。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前两句对《长恨歌》“夜雨闻铃肠断声”一略加扩展,写出了唐玄宗对战乱的无可奈何与痛恨之情。

B.袁诗一二句表达对《长恨歌》中李、杨二人永别之题旨不以为然,是因为普通百姓也有像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一样的分离悲剧。

C.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袁诗将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D.这两首诗都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七言绝句。

2.这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生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客之湖南

白居易

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注①趫跳:形容敏捷;②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为湘水所汇;③湓城:即浔阳,取境内湓水为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年年”与“事事”、“渐见”与“堪伤”、“南方物”与“北客情”等对仗工稳。

B. 颔联选取了“山鬼”“峡猿”等典型景物来状写眼前见闻,其中包孕诸多感情。

C. 颈联说客人所乘之船驶离青草湖,船只行驶在蒙蒙细雨中,连衣服都打湿了。

D. “黄梅雨”指因时值梅子黄熟而得名的连绵阴雨,诗句点出节令特征又寓情于景。

2.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832)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已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且诗友元稹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奠定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交代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诗歌写人物从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入手,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霜叶满阶的情景。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D.尾联写气候更加寒冷,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间飘落满阶,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诗人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