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阅读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②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分享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的上了年纪的独居女士。这位女士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他对她的帮助。可以想见,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 ③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的人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外国人带去了“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④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其思想内容的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由于独具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贾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⑤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摘编自张凡《“长安花”的芬芳,如何飘得更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国读者利用网络平台讨论中国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也可以借此交流情感。 B.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表现了出来。 C.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了解。 D.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品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 B.文章举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C.文章第④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D.文章从诗词到小说,从古代经典到当代影视,全面展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 C.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 D.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误解与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日蹙,备受列强欺凌,从曾经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跌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谷底,自尊心大损。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及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呼喊,到重拾文化自信,我们从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 (摘编自沈金浩《文化自信、文化自省与文化自新》)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这种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创新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根”和“精神命脉”,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深刻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二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古今社会每一个方面均有呈现,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摘编自郭加利、于钦明《为文化自信注人时代内涵》) 材料三: 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少年能接触互联网,又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文化相接触。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他们更热爱、更好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要引导孩子来认识他们的家园,认识我们的传统,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 "多少年前我提出来要在中小学开设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个系统课程,可能孩子在学的时候有一点被动,没有关系,因为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的灵魂塑造,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告诉他你是要这样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根源,知道中国文化是他的原点,是他的原乡。” (摘编自关心、徐妹彤《两会访谈话文化》) 材料四: 1.下列对材料中“文化自信”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B.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自信可能会有一些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标识和独特的个性。 C.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家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就不怕他们受社会潮流的影响。 D.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有着较全面的认识,他们大多数认为文化自信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让部分人经历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否定的时期,如今,强大的综合国力让更多人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了认同感,重拾文化自信。 B. 我们在中小学开设了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是学生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完整的民族灵魂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 作为中华儿女,要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精神命脉”,我们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 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D.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华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特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坚守我国文化自信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的较量 温桐 警官刘勇追赶了歹徒一个整夜,没想到最后和对手狭路相逢竟然是在林子中的这一片空地上。山高林密,在追击过程中刘勇一马当先,早已与其他警员失去了联系,因此当他与歹徒撞个正着之后,只能是双方单枪匹马地对峙。 正值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淡淡的雾气,间隔不足二十米之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刘勇抢先对天鸣枪示警,警告方“站住”。而这一枪打过,刘勇立即明白,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 随着刘勇的这一声断喝,这个犯罪团伙头子立马像一个断了电的机器人一样凝固在了那里。但是,他却没有扔下手中的枪,而是僵直地转过身来,慢慢地举起了手中的枪,对准了刘勇,一边举枪,一边哈哈笑道:“不愧是神枪手,厉害!可惜你的枪中已经没有子弹了,哈哈!” 刘勇丝毫不动声色,指向对方手枪枪口的手没有一丝颤动。就凭手中这支手枪,他可以在最大射程50米内的任何一点上,抬手间击落轻盈掠过的任何一只飞鸟。不仅公妥系统,就连罪犯们内部,都公认他是神枪手,称他“枪神”。与他遭遇,是没有人敢对射的。 可是此刻,对面的悍匪却趁着刘勇枪中没了子弹,公然开始挑衅了。能让他得逞吗?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刘勇沉声说:“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就较量较量枪的准头!” “嘿嘿嘿……我可不会上当!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向天空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第七次开枪,那就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嚷嚷……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上啦……” 歹徒虽然满脸挣狩,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都逃不过刘勇敏锐的眼光。刘勇干脆地开口:“是吗?那好,我来数一二三,一起开枪。”他的声音透着轻松和镇定,他的右臂仍然笔直而有力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眼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本能地向后一倾,说:“胡说!别蒙人,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当场击毙!”刘勇的脸庞渗透着自信的光彩,他毫不废话,一字一顿清晰地说。 人们都知道,因为百发百中,刘勇追捕逃犯时一般只射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现在他明确宣布当场击毙,分明是只剩了最后一颗子弹的缘故。话音才落,刘勇感觉歹徒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刘勇,缓缓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用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浆的手枪。刘勇那一双黑洞洞的眼睛直盯着他,似乎要将他吞没下去一般,歹徒几乎不敢与之对视。 歹徒岂能知道,刘勇此时已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在自己的那双眼睛上。当公安狙击手,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刘勇直视前方的眼中,此时除了持枪对立的歹徒,分明幻化出了当年军营服役时的实战情景:那次在云南边陲的缉毒伏击战,他才当兵不久,刚刚抬手射中溪边一名歹徒的小腿,稍有迟疑,比山路上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方枪声已响,一位老战士猛地扑过来,为掩护他而中弹负伤…… “二!”洪亮、坚定而自信的嗓音穿透了树林,惊起了几只早醒的小鸟。孤独的警察与孤独的逃犯已经共同被逼到了角落里。 此时的刘勇,可再不想重演上一次的实战经历。他记得歹徒开枪的次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但自己却没了子弹。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 在短暂的空隙里,刘勇已经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咦,那是什么,是汗珠,是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 “三!”刘勇发出了一声斩钉截铁的大喝,声震天地。一刹那,早晨的第一束阳光突然穿破云层,照亮了林间的空地。 “叭……”枪声清脆地响起,山谷震荡。 歹徒扑通一声向前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刘勇的头顶飞过——面对着迎面刺来的阳光,歹徒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刘勇扔掉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歹徒竟没有任何反应。当把歹徒那沾着绿草露水的脸翻过来时,刘勇才发现,歹徒早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严重供血不足,体内应激激素分泌过多,早已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撕裂了最后一丝的生命力。 (选向《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的意思是面对被追击而没有退路的杆匪,警官刘勇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赌赢,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B.小说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既表现了刘勇敏锐的观察力和悍匪的紧张,又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如悍匪语言中的“哈哈”“嘿嘿嘿”等内容,细腻真实地揭示出悍匪穷途末路时癫狂的心理状态。 D.小说再现了人民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场景,描写生动,场景逼真,最后一段的补叙内容揭示了故事的真相,烘托了人物形象。 2.小说塑造了警官刘勇的“义”“勇”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3.小说的标题“最后的较量”有什么内涵与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鸣字雄飞,真定人,少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上书荐之,不报。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者三辈召之,鸣乃起。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即荐为彰德路总管。世祖即位,赐诰命金符,已而召为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寻立四道按察司,选任名士,鸣所荐居多,时论咸称其知人。天下初定,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鸣曰:“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仪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世祖曰“善”,令速止之。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其见敬礼如此。九年,迁吏礼部尚书。十一年,病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五十卷。 (选自《元史•高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B.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C.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D.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行政区划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是最高行政区划;而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诰命,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金符,是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C.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选拔、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三省,是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鸣受人赏识。河东元裕曾经向朝廷上书推荐他,诸王旭烈兀曾经多次派使者去召请他出来做官。 B.高鸣知人善任。四道按察司选拔任用名士,以高鸣所推荐的名士居多,当时的舆论都因此而称赞他。 C.高鸣很有主见。他不主张设立繁杂的官职和机构,曾先后否定了设立督事官的请求和设立三省的议案。 D.高鸣宽厚仁爱。皇上同意了省臣擅自处死为害突出的盗贼的请求,高鸣认为这有害于仁政,表示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 (2)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注) 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注)本诗作于杜甫晚年,诗人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孤苦。路十九,是杜甫的朋友,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郁闷。 B.颔联借助“黄鹂”“愁湿”表达对雷雨夜的厌恶,借“白鹭群飞”的欢快景象抒发见到路十九时的愉悦心情。 C.颈联首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诗作的自信,也透露出诗人的清苦,后句写自己难有知音。 D.尾联中的“清狂客”是诗人自称,表现了与路十九的亲近关系,“惟君”既表达感激之情,也有自哀之意。 2.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往往大有用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6.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边塞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为何行走?在格鲁看来,行走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首先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健康,既涉及身体的健康,也关乎心灵的健全。对格鲁而言,步行的人们在舒展身躯的同时,心理上也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强烈的愉悦感。行走使我们离开久坐的陋室和狭窄的空间,引导我们感受天空下明媚的阳光和清风拂面所带来的 的气息。如果远足至野外,我们更 能高山的雄奇、河川的柔美、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青草的芬芳。这一切不仅能让行走者感受自然的美好,而且也每每能让他们从世间万象中获取挑战的力量和思想灵感, 进一步净化心理、启迪心智、激发创造性思维。格鲁在书中提到了多位闻名遐迩的思想大师,如尼采、兰波、卢梭、康德、梭罗等,他们不仅是卓越的思想者,而且是不懈的行走者。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截然不同的人群,( )。在长时间面对屋内 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精神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还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沁人心脾 领受 从而 如出一辙 B.感人肺腑 领受 因而 千篇一律 C.感人肺腑 领略 因而 如出一辙 D.沁人心脾 领略 从而 千篇一律 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宅男”“宅女”,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B.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宅男”“宅女”,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C.“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 D.“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过程。 B.此时,行走不仅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且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过程。 C.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式。 D.此时,行走不仅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式。
|
8.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面材料,分条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 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 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登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千米,攀登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
9.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关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