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单元巩固综合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意境

叶朗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其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追求美。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中国艺术家则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当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則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情景交融,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

B.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C.中国艺术家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是比西方艺术高明之处。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阐述了中国艺术在意境方面的追求。

B.文章第一段通过对意境和意象的分析,主要阐释了意境的特殊规定性特征。

C.作者以杜甫和王维的诗作为论据,是为了论证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的不同。

D.文章运用比较手法,论述了意境的特征,尤其强调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深远的意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很多人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让人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作为西方人的他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充分彰显了主动扩大进口、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举办进博会,正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将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新的平台。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随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的开展,中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将于年底前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压缩三分之一,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到2021年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要比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

(摘编自《大数据,透视未来新机遇》,《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

材料二

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有超过5000件展品在中国市场第一次展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展分为七大展区: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这些展品中,既有有形的商品,又有无形的服务;大到近200吨重的龙门铣,小到与硬币大小相当的心脏起搏器;高端如价格近2亿元人民币的意大利直升机,朴实如墨西哥的辣椒酱、菲律宾的芒果干……细数起来,一连串的“最”,讲述了这些展品漂洋过海来中国的故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进博会要成为参展企业全球新品首发的平台。

(摘编自《首届进博会五大看点吸引全球》,《新京报》2018年11月5日)

材料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11月5日举办的“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贸易与创新平行论坛”上呼吁,要有全球视野,要开放全球市场,为全球人民争取更多的福祉。古里亚说,在全球范围,创新都是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能够更好地推动生活水准的提高。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技术的投资己经超过对机器等设备的投资,而且相关投资力度还在增强。所以,企业和政府都要紧跟潮流,重视技术的意义。他直言反对关税限制,表示经合组织进行过调查,发现即便降低一点点关税,也能让很多人受益,“我们调查发现,每增加1美元关税,全球家庭的支出就会增加40美分;但每削减1美元关税,全球家庭能减少90美分的支出”。所以他说:“数字给出了验证,市场一定要开放。”

(摘编自《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数字给出验证,市场必须开放》,《解放日报》2018年11月6日)

材料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标识由中间的地球、外侧的浅蓝色圆环、中英文名称和英文缩写等部分组成。图标中间为地球,意为进口博览会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包容性,代表我们致力于将进口博览会打造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地球上的绿色中国,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表示进口博览会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着力打造一流绿色展会;图标外侧为浅蓝色圆环,体现了中国海纳百川的自信与豪迈,寓意着与世界各国紧密团结合作,彰显了我们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图标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英文简称“CIE(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中间两个红色的字母“I”形似一扇打开的大门。

(摘编自《首届进博会主题口号、标识和吉祥物揭晓》,《人民日报》2018年7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外开放使得过去4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更加开放的条件将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B.从首届进博会参展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参展的展品来看,此次进博会的举办给参展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打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广阔的平台。

C.进博会的英文简称中的两个红色字母“Ⅱ”寓意进博会是合作之门、友谊之门,而红色字体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D.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上的发言强调,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各国对关税的调控,一方面依靠对技术的投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跨境贸易的便利化以及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的缩短等都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而采取的务实举措。

B.进博会不仅能让参展企业讲述漂洋过海的故事,成为其全球新品首发的平台,还成为各国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

C.中国将以举办首届进博会为契机,主动扩大进口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缩减中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促进跨境贸易发展。

D.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要想有长足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还要具有全球视野,加强同外界的交流。

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几男子(节选)

余秋雨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唐诗。

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不少朋友会说:“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

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

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

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也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

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这种形象和细节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

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和诗境,却不存在。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己,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翁喤喤,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

这个自己,看似俗务缠身,居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这个自己,看似学历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优雅的节奏,那么铿锵的音韵那么华贵的文辞。

这样一个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诗,在中国却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态存在。

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产生唐诗的土地,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对国际间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当然知道处处有诗意,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但是正因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作出一个公平的判断:就像中国人在宗教音乐和现代舞蹈上远远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样,而唐诗,则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

1.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开篇即以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反衬自己对唐诗的喜爱,最终得出投生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产生唐诗的土地的结论。

B.在作者看来,唐诗已经不仅仅只是文学,它与看到的山山水水,父母老师的相授等等已经结为一个整体,读唐诗能够唤醒记忆中的细节和形象。

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认为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这是因为它更容易唤起人的思乡之情。

D.作者立足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信息,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唐诗是全人类的,是古典诗歌的巅峰,很难有对象和它相媲美。

2.结合全文,说明唐诗对中国人产生的意义。

3.余秋雨散文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賜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鱗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髙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还是孩童之时,面对世俗官吏的干扰,只是专心读书,在书中与圣贤神游,读书很有定力,表现出了过人之处。

B.狄仁杰崇孝重友。狄仁杰曾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出差。当时狄仁杰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看到狄仁杰之举,他感到羞愧,于是和好如初。

C.狄仁杰认为,大将军权善才只是砍伐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被皇帝下召诛杀,会让皇 帝背负无道昏君的千古骂名,力劝皇帝改变主意。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②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

韩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潘邠(bīn)老: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闻名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②韩㴲:南宋诗人,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乡。③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④行藏:出处,行止。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1.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

B.诗歌首联既说明了时节、天气和地点,更通过满城风雨的环境烘托,独上吴山远眺大江的行为展现,突出了诗人闲适、洒脱的形象特征。

C.第三句写自己年届晚境,老眼昏花,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的地步,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年将至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

D.第三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

2.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3)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有时候反而会是一种障碍。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每天没少做题,成绩却不见提高,仔细检查发现,(    )。

只愿意驾轻就熟,不愿意费劲解决难题。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_________地向艰难区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其实,舒适区像一个圆。你越不怕吃苦,向外_________,这个圆就越大,人生的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越大。任何事情都不是_______的,越畏首畏尾,不愿努力,你所画的圆就越小得可怜。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把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程度就只有“桶”那么大。气温一下降,这种“舒适”就有几分可疑。苏东坡有首诗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_________之作,不在挫折中磨砺,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满足于现状,错失的是更大的舞台。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面看数量不少,但孩子做的都是会的那几种,其实是在不断重复“1+1=2”

B.孩子做的都是会的那几种,表面看数量不少,其实是在不断重复“1+1=2”

C.孩子做的都是会的那几种,是在不断重复“1+1=2”,虽然数量不少

D.孩子在不断重复“1+1=2”,虽然做的数量不少,但都是会的那几种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慢条斯理  开拓  一挥而就  激奋

B.循序渐进  开拓  一蹴而就  激愤

C.慢条斯理  开拔  一挥而就  激愤

D.循序渐进  开拔  一蹴而就  激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以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程度就只有“桶”那么大。

B.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以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C.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哈也不愿干,把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D.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把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程度就只有“桶”那么大。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仿照下面示例,再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反弹琵琶特点,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人说“近墨者黑”,我说“近墨者未必黑”。池塘里的淤泥够黑了吧?可是,就在这淤泥中却生长出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推出就风靡全国,好评如潮,“圈粉”无数。有网友盛赞节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缘于国人对诗词的共同记忆,也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广泛地唤起了观众的参与感。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