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理解词义、句意(填空或判断正误)

(1)上白沙看不见       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8)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9)碣石,山名,在黄海边上:潇湘,潇水和湘水。碣石、潇湘在文中泛指天南地北。(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快速阅读诗歌,找出诗歌中描写的典型意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写的?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面对诗歌开头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连”字,一个“共”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使人们的视野陡然开阔。

B.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

C.一个“生”字,赋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展示了潮水明月的静态美。

D.这两句诗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诗歌开头至“但见长江送流水”,回答问题。

1.阅读前八句,找出其中的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八句的意境。

2.根据自己所描摹的画面,概括前八句诗歌意境的特点,并体会其内在意蕴。

3.下列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创制者或说陈后主,或说隋炀帝。

B.皎洁的月色引发了诗人遐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C.“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融入了诗人沉重的历史沧桑之感。

D.最后两句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诗歌“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结尾,回答问题。

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一诗段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3.下列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伤离別的景物、处所。

B.“徘徊”一词将月儿拟人化,仿佛月儿对思妇怀着无限的怜悯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做伴。

C.“卷不去”和“拂还来”写了思妇在家辛苦劳作,不得休息,禁不住对在外漂泊的游子暗生埋怨。

D.鱼龙、鸿雁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

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王安石退居江宁,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这是其中的第五首。②埘:古代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的南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诗歌前两句是诗人以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的行走路径写景,并且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C.“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诗歌最后用“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其中“往”指前面的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