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11篇狱中杂记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每暮下管键_____

②以杜君言讯之_____

③然犹其首_____

④大盗贼,杀人重囚_____

有连,必多方钩致_____

⑥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_____

⑦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_____

⑧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_____

迩年狱讼_____

⑩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_____

伤肤,兼旬_____

不羁晷刻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辈无生理 B.余叩所以

C.标准以警其余 D.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清时京城设巡査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B.刑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军令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C.九门提督,全名是提督九门步兵统领,是掌管京城九门(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督查职务的武官。

D.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方苞治学围绕以儒家经典为中心,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

B.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和完善,影响深远。

C.清代统治者为克制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D.方苞的作品如《狱中杂记》,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较有现实意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昨日拜读了张先生的作品,真是受益匪浅,其中略有瑕疵,我一定及时斧正。

B.他是我多年不见的老乡,今日特意为我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真是抱歉!因航班延误,舍父未能及时赶回参加此次活动,故托我前来向您表示祝贺。

D.今年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他一边慢慢行进,一边说着“借光,借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康熙年间发生的震惊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令方氏家族遭受沉重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方氏宗祸与自己家祸的无比痛心等。

①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获罪,后经宽大处理,因祸得福,官运通达

②但这种特殊的恩遇并未给他带来心绪的片刻宁静,反而使他陷入了心态失衡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③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挣脱《南山集》案的阴影,心绪凝重,心态极其复杂

④由昔日家境贫困,又屡困场屋的落拓文士一跃而贵为天子侍从、本朝达官,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⑤如对作《南山集序》的追悔,对亡友戴名世的追念与痛悼

⑥一方面,他极力颂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主善待自己并宽赦方氏族众的皇恩

A.①④②⑥③⑤ B.④①②③⑥⑤

C.①⑥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⑥③⑤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大意。

方苞的《狱中杂记》勾勒出一幅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监狱图,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清代的狱治环境。监狱的阴森可怕和狱吏的惨无人道相结合,使得那个时代的法律和监狱完全成为迫害良民、包庇恶人的工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并非那些司法官员、狱吏们生而罪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行使公权力时监督的缺失。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灵岩记

[明]袁宏道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挚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

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瞪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繶缃钩,宛然石䯼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蒐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华沉彩,竟虚待月之簾;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有湛卢之藏,潮无鸱夷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选自《袁中郎全集》,有删改)

(注)①银床素绠:银井栏,白丝井绳。②军持:源于梵语。僧人游方时携带之净瓶,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③小奚:即“小奚奴”,小童儿,小男仆。④碧繶缃钩:深绿色的鞋带,浅黄色的鞋饰。⑤湛卢: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铸。⑥鸱夷:革囊,吴王夫差杀伍子胥,取其尸盛入革囊,浮之江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B.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C.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D.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具戒,又称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

具戒。

B.西施,和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其中,“落雁”对应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C.椒,即椒房,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亦称椒室,后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

D.仲父,即在自己心中地位仅次于生父的人,用此称呼表示对此人的尊敬,所以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灵岩,别名砚石山,因其出产砚石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宫。

B.灵岩半山腰有两口井,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泉水常清,晶莹澄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后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借凭吊古迹,感叹世事沧桑,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女色误国”的论断,颇有新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

2)然在今蒐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