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九自主赏析项羽之死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A.乌江亭长杈船待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张良出,要项伯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会为三处             骑:骑兵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部属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有美人名虞,常从         幸:受宠幸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大惊曰        平明,汉军觉之

B.故汉追及之        乃分其骑为四队

C.汉军围数重        乃分军为三,复围

D.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例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项王则

A.直夜溃围 B.项王乃复引兵而

C.马童 D.,乃陷大泽中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对下列各句句式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一般陈述句)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③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

④所当者破(被动句)

⑤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翻译下列句子。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本课中“愿为诸君快战”,有的版本作“愿为诸君决战”,用“快战”合适还是用“决战”合适?请你结合项羽的性格和相应片段说明理由。

 

三、小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三个人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廉颇、《项羽之死》中的项羽。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且要用到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物。

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且使用因果或假设分析。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不少于200字。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