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 高一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谈美》的作者____________,晚年时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_”。《谈美》全书共15个话题,全部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娓娓道来。

(2)朱光潜在《谈美》的末篇《_______________》中表达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光潜认为对待同一个事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以__________为最高目的的“___________的态度”,以___________为最高目的的“_____________的态度”和以___________为最高目的的“____________的态度”。

(4)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它不包含_______________,它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养成“美感的态度”,就要学会__________________,在审美过程中求得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一定的(  )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 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板桥集·题画·竹》)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下图)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请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得出两条结论,每条限18字以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