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原因,就在于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而长篇小说的标志就是长度和密度。 长篇小说的长度,是指小说的篇幅。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当然,把小说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 )。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丘壑、大山脉、大气象。所谓大家手笔,正是胸中之大丘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______的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感悟——这些都是长篇胸怀的内涵。 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______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对事件的简单______,不是流水账。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要个个鲜活、千姿百态。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正确思想,所谓的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与作家的主观意图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原因,就是因为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B.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是因为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 C.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原因,就在于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D.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就在于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是一种艺术的大营造、一种胸中的大气象 B.而且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 C.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 D.而且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营造了一种大艺术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间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挥洒自如 排山倒海 排列 南辕北辙 B.天马行空 排山倒海 罗列 背道而驰 C.天马行空 移山倒海 排列 背道而驰 D.挥洒自如 移山倒海 罗列 南辕北辙
|
2.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诗句中,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A.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D.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
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 华 5月18日
|
4. 难度:中等 | |
请你结合示例,从《祝福》《老人与海》中任选一篇课文,写一副对联。要求能概括出文中主要人物的命运或形象特点。 示例: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 上联:聪明伶俐处处留心 下联:小心谨慎时时在意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水面下的世界或许绚烂多彩,但船上的人放眼望去,却是四方一色。这位随遇而安的老人,没有被这种孤独感压倒,他思考着天上飞的鸟,水中游的鱼,流动着的海洋。老人还会对着偶然见到的海鸟说话,不管它们听懂没。他喜欢自言自语,有人说他像疯子,但老人不在乎这些,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这些事在他人眼中是荒谬的。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真个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①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气酒听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①,"侍者说,"Eshark②。"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③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注:①西班牙语:鲨鱼。 ②这是侍者用英语讲"鲨鱼"(shark)时读别的发音,前面多了一个元音。 ③他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说到这里,对方就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了。 《老人与海》梗概: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硕大无比,老渔夫在与它搏斗三天两夜后才将他杀死。归程中,老渔夫的帆船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回港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B. 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C. 全文多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电报体的独特风格。 D. 小说结尾写老人梦见了狮子,这具有鲜明而深刻的寓意,能引发读者的无尽想象。 2.孩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人掌 欧·亨利 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乎在向人招手致意。 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稀可闻;宾客们彬彬有礼的低声交谈言犹在耳;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 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去她,又是怎么失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他看到,以前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 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她的手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味,他自然心领神会。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 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起来。 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为他点燃香烛,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 那天晚上,他把她请到自己的住处,向她炫耀自己非凡的经历。她是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卷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她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唉,卡拉瑟斯真是个白痴。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过内疚。卡拉瑟斯是他的一位崇拜者,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把特里斯戴尔所谓的博学多才传得神乎其神。 哎呀,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 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明天,我会给你答复的。”她说。于是,他,这位宽容而自信的胜利者,微笑地答应再等她一天。第二天,他在房间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音。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 两天后,他们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一阵寒暄过后,她注视着他,一脸的紧张、疑问和关切;而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就这样,他们开始疏远;最后,分道扬镳。他的过错在哪儿?该怪谁呢?此时此刻,谦卑的他在自负的废墟中寻找答案,假如…… 公寓房间里,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把他又拉回到现实之中: “你的白兰地可不怎么样。”这位偶然来访的朋友走到他身边,“哪一天到潘塔看我,尝尝老加西亚走私过来的那玩意儿。嘿,这儿还有一位老相识呢!特里斯戴尔,你从哪儿弄来的这盆仙人掌?” “一个朋友送的礼物。”特里斯戴尔说道,“知道是什么品种吗?” “当然知道,这是一种热带仙人掌,在潘塔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千。喏,这上面挂着西班牙语标签呢。” 特里斯戴尔笑了笑:“标签上写的是西班牙语吗?” “是的。当地人想象,这种仙人掌的叶子是在向人伸手招唤,所以他们把它叫做‘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 (选自《英语世界》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始部分写主人公特里斯戴尔站在房间里回忆往事,结尾部分又回到眼前,中间部分通过叙述往事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 B.小说第二段中对仙人掌描写,既是展示特里斯戴尔房间的环境,也是对小说题目的照应,更为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揭开悬念的谜底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的“她”内心已经接受了特里斯戴尔的求婚,却出于羞涩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D.卡拉瑟斯崇拜特里斯戴尔、把他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本篇小说结尾设计独具匠心,不同凡响。请对小说结尾的妙处进行赏析。 3.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件的还是喜剧性的?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