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请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1)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 (4)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 (5)巫山巫峡气萧森(______)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生长明妃尚有村 C.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之所欲,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渚清沙白鸟飞回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诗句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B.“青冢”指昭君墓,因传说其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后来,“青冢”一词含义逐渐扩大,泛指坟墓。 C.单于是契丹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契丹灭亡。 D.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形式、格律都比较自由。近体诗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发现其中有无穷的宝藏可为学习的典范,同时也感受到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______,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这才有了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______的结果。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以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______被看作宋诗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______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宋人经过巨大努力后,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树一帜 边缘化 一时 殊途同归 B.另辟蹊径 边缘化 一向 不期而遇 C.独树一帜 陌生化 一时 不期而遇 D.另辟蹊径 陌生化 一向 殊途同归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作为参照对象推动了宋诗的创新 B.在宋诗进行创新时,唐诗一直是参照对象 C.宋诗的创新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D.唐诗成了宋诗进行创新的参照对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宋人经过巨大努力后,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之一。 B.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之一。 C.宋人付出了巨大努力,使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 D.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使得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该公司领导表示,他们将遵循文明施工原则,加快施工进度,以早日造福于本市黎民苍生。 B.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称,俄方政府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地区冲突,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 C.妈妈对小明说:“既然你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吧。” D.欣闻田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会召开,本人因事不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
7. 难度:中等 | |
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其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了王昭君的出生地。 (2)《秋兴八首》(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语双关,既写自然的风浪,又暗指社会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不安。 (3)《咏怀古迹》(其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琵琶曲调点明“怨恨”的主题。 (4)杜甫在《登高》中借落叶与江水来渲染秋景的苍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难度:中等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诗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①__________,是符合诗歌的精练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句从字面上看是很浅显的,②__________: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王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冀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③____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贾玥) 为期一天半的全国来访接待工作会议22日在京落幕。会议通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来访接待工作情况,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进行了部署。 2014年,国家信访局制定下发文件,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 国家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恩玺介绍,近年来,各地各级信访部门紧紧围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这一主线,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抓实工作,推动形成“群众依法就地访、部门依法及时办”的良好态势,依法逐级走访取得明显效果。 从各地情况看,上海、山东等地依托国家信访信息系统规范受理办理程序,建立涉法涉诉走访分流机制。吉林、河南等地积极组织力量到基层明察暗访、督导检查。北京、广西等地深入开展三级矛盾调处等工作,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在会上,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孔海燕分享了有关工作经验。2015年,江苏在泰州、盐城两市试点推行“群众依法逐级走访权益保障卡”制度,并于去年推广至全省。对于初次走访的群众,由最先受理的单位发卡,信访人凭卡进入“绿色通道”。卡上全程记录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情况,信息同步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一张小卡片带来了大变化。权益保障卡不仅促进信访群众依法逐级走访,也倒逼责任单位及时妥善解决问题。今年以来,江苏累计发卡2.1万张,信访事项全部办结,问题解决率也达到92%。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雁(注)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 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敢。 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难度:中等 | |
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 (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采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 ①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干气象:喻指诗人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赞赏。②白头:指年老。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写通往渼陂的道路曲折,高耸的紫阁峰倒映在渼陂河里。 B.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的倒装。表现了渼陂当时物产的丰美。 C. “佳人拾翠春相问”以抒情的笔调,回忆昔日长安美好的春景,游春女子采拾起美丽的羽毛相互赠送,其乐融融。 D. “仙侣同舟晚更移”是描写眼前之光景,表现游赏之快乐,即便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午寝梦江外兄弟 韩偓 长夏居闲门不开,绕门青草绝尘埃。 空庭日午独眠觉,旅梦天涯相见回。 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即成灰。 如何水陆三千里,几月书邮始一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照应标题,写诗人独自在睡午觉,梦到了好久不见的兄弟。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头发已白,感叹自己年华逝去。 C.尾联用“三千”“几月”来表现诗人离亲人之远、书信难传的现状。 D.诗歌表达了客居在外的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能与亲人相见的无奈。 2.请简要赏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了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净尽、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